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1篇
  免费   445篇
  国内免费   548篇
测绘学   506篇
大气科学   267篇
地球物理   327篇
地质学   1077篇
海洋学   277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234篇
自然地理   28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130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50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73篇
  2009年   152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锂离子电池作为现代文明中重要的能量载体被广泛且大量地使用。浅层钻探是一种重要的浅表层调查取样手段,将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应用于便携式钻机的研发,可解决山区、林草区等特殊地貌区防火期内调查取样的难题,实现浅钻调查零碳排,助力绿色勘查发展;本文重点介绍了锂电池电动钻机的技术参数、特点及试验情况,该机型具有体积小、质量轻、无噪音、无污染,主要钻进参数可显示、可调控,钻进数据可采集、可存储等特点,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在便携式钻机中的应用为浅钻装备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2.
江齐英  黄睦谨  乐辉 《城市地质》2021,16(4):479-486
要:为实现对全省城市地质调查成果的规范化管理,挖掘地质调查成果信息,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安全等提供综合地质信息服务,依托广东省"数字政府"政务云资源,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中台+微服务"等技术搭建广东省城市地质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开发数据管理与维护、三维地质建模、专业分析评价、地上地下二三维一体化展示分析、示范应用、公众服务等应用系统,实现对全省城市地质调查成果的汇聚管理、分析评价、共享服务及辅助决策.通过"数字政府"建设的政务大数据中心实现成果共享,以及基于省平台搭建地市版城市地质平台、地质成果生产软件等为各地市提供信息化技术支撑,避免重复建设.  相似文献   
83.
撞击坑统计定年法的基本原理是首先得到月球表面撞击坑密度分布的一般规律(即产率函数),然后将其应用到Apollo和Luna任务采样的区域中,得到大干特定直径(常用1 km)的撞击坑密度,然后在该密度和样品的同位素年龄之间建立函数关系(即年代函数).在对没有样品的地质单元进行年龄分析时,首先从遥感影像解译撞击坑,然后根据产率函数求解大于指定直径撞击坑的密度,最后将其代入年代函数中求解该区域的地质年龄.根据其它行星与月球撞击环境的差异等因素,该方法已经推广到其它行星表面地质年龄的研究中.本文详细分析了撞击坑统计定年方法的原理,以及在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4.
嵩县喂母寺钨锰多金属矿区位于华熊台缘拗陷东段,熊耳山隆起与嵩县断陷盆地的结合部位,为近年来在豫西地区发现的新型钨锰多金属矿床.矿体赋存在断陷盆地边缘的北东向断裂破碎带中,已圈出钨锰多金属矿体3条,钨、锰、铅、铁共生.矿体受地层岩性、构造、岩浆热液等因素控制,矿床成因与岩浆期后热液充填交代作用关系密切,属岩浆期后热液型钨锰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85.
随机森林模型预测岩溶区酸性煤矿井水锰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冲 《中国煤炭地质》2021,(3):43-47,59
酸性煤矿井水严重威胁地下水的水质。如何更有效对受影响区域的地下水源进行动态监测是当前的一个关键问题。采用随机森林中的回归模型,利用自变量(采空区水位、岩溶水位、pH值、泉水流量、电导率)和因变量(污染离子浓度)的相关性,建立回归模型;使用测试数据进行误差分析,结果证明模型准度较高,所得预测值具有参考价值;得出各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的重要程度,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合。试验表明,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在酸性煤矿井水污染预测方面具有适用性,可作为辅助手段监测水质污染情况,对今后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86.
乔梁  张强  岳平  金红梅 《大气科学》2019,43(2):251-265
利用中国西北中部具有代表性的非季风区、夏季风影响过渡区和季风区的7个高空站的2013年夏季晴天07时、13时、19时(北京时)的大气边界层资料,通过分析大气边界层位温、比湿、风速的垂直结构,发现大气边界层结构及厚度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特征:稳定边界层厚度、残余层顶高度和对流边界层厚度从非季风区、夏季风影响过渡区至季风区出现阶梯性大幅降低,从非季风区至夏季风影响过渡区,以及从夏季风影响过渡区至季风区,对流边界层厚度降幅依次为25.6%和81.8%,稳定边界层厚度降幅依次为58.3%和41.8%;在稳定边界层条件下,可观察到低空急流的存在,非季风区低空急流出现高度明显高于夏季风影响过渡区和季风区,且非季风区的低空急流风速也明显大于夏季风影响过渡区和季风区。通过分析与大气边界层发展最为密切的陆面热力因素在不同气候区的分布,净辐射值、日地-气温差最大值以及感热通量值在非季风区大于夏季风影响过渡区和季风区,从陆面热力过程为非季风区大气边界层厚度大于夏季风影响过渡区和季风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7.
88.
Monthly sediment load and streamflow series spanning 1963–2004 from four hydrological stations situation in the main stem of the Yangtze River, China, are analysed using scanning t‐test and the simple two‐phase linear regression scheme. Results indicate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sediment load and streamflow from the upper reach to the lower reach of the Yangtze River. Relatively consistent positive coherency relations can be detected between streamflow and sediment load in the upper reach and negative coherency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Interestingly, negative coherency is found mainly for larger time scales. Changes in sediment load are the result mainly of human influence; specifically,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reservoirs may be the major cause of negative coherency. Accentuating the human influence from the upper to the lower reach results in inconsistent correlations between sediment load and streamflow. Decreasing sediment load being observed in recent years has the potential to alter the topographical properties of the river channel and the consequent development and recession of the Yangtze Delta.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river channel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human activities on the hydrological regimes of large rivers. Copyright © 201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89.
The upper part of the Huanghe (Yellow River) drainage basin supplies 50–60% of the annual water discharge and only 10% of the total river sediment load, while the middle reaches contribute 30–40% of the water flow and 90% of the annual sediment load, because of severe erosion over the Loess Plateau. Large variations in both annual water discharge and sediment load occur in the Huanghe. Heavy sedimentation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channel makes the river bed aggrade several centimetres per year. Of the suspended sediment in the river, 90–95% is deposited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river course and in the coastal shallow water area; less than 5–10% escapes from Laizhou Bay and enters the Central Bohai and/or North Huanghai (Yellow Sea). The active delta complex now propagates seawards at a mean rate of 42 km2 year−1.  相似文献   
90.
In four seasons of 1982 measurements of atmospheric water vapor profiles and total precipitable water were made by a ground-based microwave radiometer operating at 1.35 cm wavelength. All data were processed by using Monte Carlo method. The statistical results of more than seventy cases show that the relative error compared to the radiosonde observations is 5.3% for the total precipitable water vapor and less than 20% for humidity profiles in the lower atmosphere below 750 mb. In addi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eather background and both the humidity profiles and the total precipitable water vapor were analyz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