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66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81篇
地质学   170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6 毫秒
241.
本文描述了采自河南南部桐柏地区蔡家凹大理岩中的放射虫化石,共计7属8种(其中1新属2新种), 包括 Archaeospongoprunum compactum Nakaseko et Nishimura, Yangia chinensis Feng,Shengia yini (Feng), Cenosphaera sp., Triassocampe ? sp., Pactarentinia sp., Triassomitra zhangi n. gen. etsp.和Triassomitra litangensis n. gen. et sp..该动物群形成于三叠纪早期半深海环境,这是在桐柏-大别地区首次发现海相三叠纪地层,据此推论,二叠纪至三叠纪早期,古秦岭洋贯通秦岭-大别地区,是沟通古特提斯和古太平洋的重要通道,印支运动使秦岭-大别洋盆最终封闭。  相似文献   
242.
运用质谱技术 ,测定了南极中山站至 Dome A剖面 1 998/1 999年度表面雪样氧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 ,表面雪样氧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相当大 (- 2 2 .5 1‰ - - 5 0 .6 7‰ ) ,且具有随距中山站距离逐渐增大、海拔高度逐渐增加而逐渐减小的趋势。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表面雪样氧同位素组成与距中山站距离、海拔高度和纬度存在着很好的相关性 ,这实际上反映出稳定同位素组成和温度之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43.
震旦纪(埃迪卡拉纪)—寒武纪之交华南地块处在伸展扩张的构造背景下,在扬子板块东南缘发育了广泛的硅质岩沉积。湘中地区发育了自震旦系陡山沱组、留茶坡组及寒武系牛蹄塘组连续的深水相沉积,岩性以层状硅质岩为主,夹炭质、硅质页岩。通过对硅质岩的主量、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本区硅质岩Si O2含量极高(普遍92%),Al/(Al+Fe+Mn)比值普遍大于0.6,稀土元素澳大利亚后太古代平均页岩(PAAS)标准化配分曲线显示中—弱Ce负异常且有明显的重稀土富集特征。震旦纪陡山沱期硅质岩样品中Ce/Ce*值、LaN/YbN值、Y/Ho值分别为0.34~0.54、0.05~0.10、38.00~51.44;灯影期硅质岩样品中Ce/Ce*值、LaN/YbN值、Y/Ho值分别为0.70~0.85、0.06~0.37、35.91~46.79;寒武纪初期硅质岩样品中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灯影期相似,Ce/Ce*值、LaN/YbN值、Y/Ho值分别为0.58~0.78、0.26~0.40、34.75~45.58。湘中地区震旦纪—寒武纪之交的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本期硅质岩为正常的海水沉积成因,整体受热液和陆源影响较小,但从震旦纪陡山沱期至寒武纪初期陆源输入有增加趋势,硅质来源可能与硅质浮游生物有关,硅质岩沉积环境始终保持在深水盆地中,湘中地区沉积盆地符合被动大陆边缘伸展型盆地特征。  相似文献   
244.
为纪念中国地震局原兰州地震研究所开创我国地电学方法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历经半个多世纪,文章在介绍国际地震和火山电磁方法组织(EMSEV)的同时,介绍了2016年8月25—29日在中国大陆首次召开、由兰州地震研究所(甘肃省地震局)为主举办单位的EMSEV国际研讨会及相关的科学活动以及会后几年来我国地震电磁学的进展。  相似文献   
245.
耿元生 《地质论评》2023,69(1):316-338
原中央地质调查所、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和资源委员会矿产测勘处都曾为中国地质事业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但是,在1949年以前总体地质人员少、部门分散。为解决解放初期矿产资源紧缺和地质人员短缺的矛盾,1950年8月经政务院批准成立了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及其领导下的矿产地质勘探局、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古生物研究所,开始了地质界一元化的机构改革。1951年5月7日新成立的3个机构开始运行,在运行初期实行地质研究人员的双重身份制度,即在矿产地质勘探局为技正,在研究所为研究员。1952年6月初步确定了各单位内设机构和人员,同时各专业地质队陆续成立,开始了人员的再次分配。1952年8月地质部成立,矿产地质勘探局,逐步转变为地质部的不同部门,地质研究所和古生物研究所全面接受地质部的领导。原中央地质调查所在这次变革中人员被分散到新成立的3个部门和有关单位,原来的内设机构被彻底分解,事实上被撤销。原中央地质调查所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以调查为本、调查与研究紧密相结合的研究风格和特色,在解放初期,不论是矿产地质勘探局还是中科院地质研究所和古生物研究所都围绕国家急需的矿产资源开展工作,都谈不上与中央地质...  相似文献   
246.
狮溪锂资源位于贵州省桐梓县狮溪向斜东翼,是首次在黔北务(川)、正(安)、道(真)地区之外的下二叠统大竹园组中发现锂元素的异常富集。狮溪锂富集层位于大竹园组中—上部,具有厚度和品位均较为稳定的特征,含锂岩石类型为致密状和碎屑状铝土岩,主要矿物为伊利石(水白云母)。综合矿物学、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认为,该区域Li的富集与风化淋滤作用密切相关,受古气候、古地貌、地下水位等多因素控制。通过统计黔北地区和狮溪地区含铝岩系数据发现,Li含量与Al2O3、Al/Si值呈规律性变化,Li富集程度与大竹园组的岩性相关,大致可分为Li一般富集区(含矿岩石为泥岩或铝土质泥岩、较高品位铝土矿)和Li高度富集区(含矿岩石为铝土岩和低品位铝土矿)。本文通过狮溪锂资源的发现及综合分析认为,在黔北务(川)、正(安)、道(真)地区外围的近岸平原环境,特别是地势低洼处的致密状和碎屑状铝土岩中,具有发现较高品位铝土岩型锂资源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247.
本文系统梳理了中国地层表(2014)中—新元古界尚存的地层学问题,并以十多年来有关专家及本课题组地层年代学成果为基础,结合地质事件的时空发育和对比关系,重点研究了中元古界底界、中元古界待建系、中—新元古代过渡时期地层关系、成冰系底界的划分及震旦系罗圈冰期的时代归属。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新元古代地层划分和对比方案建议,并进一步讨论和对比了中国华北、扬子和塔里木三大陆块中—新元古代地质特征异同。研究表明:中国中元古界以1800 Ma(或1780 Ma)为底界,比1600 Ma更合理;中元古界待建系虽在华北陆块北缘和南缘、扬子陆块北缘和南缘均发育,但以扬子陆块北缘神农架地区神农架群最佳,建议暂以神农架群为待建系候选层型进行重点研究;华北胶辽徐淮吉豫的原青白口纪地层很可能跨越了1000 Ma界线,有一部分地层属于中元古界;建议与国际接轨,原南华系与成冰系对应(720~635 Ma);青白口系以820 Ma构造面为界两分,下部称青白口系下统(1000~820 Ma),上部称青白口系上统(820~720 Ma),待以后证据更充分时再决定是否分为两个系;华北陆块南缘以罗圈冰川为代表的罗圈组及相应地层...  相似文献   
248.
The physico-chemical conditions under which the pegmatite dyke No.3 was formed were discussed in the light of fluid-melt inclusion evidence.Our results lend support to the fractionation of hydrothermal solutions from magma,For the pegmatite dike No.3,the magmaderived hydrothermal solutions are dominated by NaCl CO2 H2O.  相似文献   
249.
流体作用在地球动力学演化过程中的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地球内部流体存在的若干事实、流体总量的估计、地球内部流体作用和研究现状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地球内部流体研究的意义,指出把流体作用作为地球动力学演化系统中一个重要端员去研究岩石圈的动力学演化,抓住流体与运动这根主线,着重研究解决流体作用与板块运动之间的关系,提出和建立较完善的地球
岩石圈动力学演化模型,这应是今后若干年内我国固体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并提出了应重视的8个方面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250.
王道  张元胜 《内陆地震》1997,11(2):112-127
系统地分析了天山重点地震监视区1977年以来的流体地球动力学地震前兆观测资料,总结了14次5级以上地震前地下流体短期前兆异常的基本特征,提供了适合本区特点2的前兆异常判别的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办法,建立了一套单井单参数,多吉多参数异常指标以及地震三要素判定的标志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