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7篇
  免费   939篇
  国内免费   1175篇
测绘学   504篇
大气科学   900篇
地球物理   1079篇
地质学   2377篇
海洋学   652篇
天文学   171篇
综合类   553篇
自然地理   675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231篇
  2021年   270篇
  2020年   239篇
  2019年   234篇
  2018年   276篇
  2017年   252篇
  2016年   253篇
  2015年   301篇
  2014年   295篇
  2013年   309篇
  2012年   338篇
  2011年   329篇
  2010年   329篇
  2009年   309篇
  2008年   282篇
  2007年   293篇
  2006年   223篇
  2005年   186篇
  2004年   163篇
  2003年   173篇
  2002年   210篇
  2001年   183篇
  2000年   150篇
  1999年   185篇
  1998年   126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3篇
  196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991.
我国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潜在能源,资源量大,我国天然气水合物以南海分布居多.本文分析了影响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构造沉积、烃源、温度与压力等因素,并以墨西哥湾和布莱克海台天然气水合物藏为例进行了分析.基于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影响因素,综合考虑南海海域的构造演化及油气地质条件,认为南海的构造及气源条件有利于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同时进一步认为南海地区水合物成藏一级远景区包括台西南盆地、东沙群岛、西沙海槽—琼东南盆地和北康盆地,次级远景区包括中建南盆地和万安盆地等.并针对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及研究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92.
野外地质地貌调查表明,龙陵-瑞丽断裂(南支)北段是以左旋走滑为主兼具一定正断分量的区域性活动断裂.断裂晚更新世以来的平均水平滑动速率为2.2mm/a,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0.6mm/a;全新世以来的平均水平滑动速率为1.8-3.0mm/a,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0.5mm/a.断裂在晚更新世以来的滑动速率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变化不大,反映出该断裂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强度比较稳定.利用Poisson模型、Lognormal模型、BPT模型三种概率模型计算获得未来50a强震发震概率分别是:6.32%、0.08%、0.05%;三种模型分别取权重0.28、0.36、0.36,获得龙陵-瑞丽断裂北段未来50a特征地震发震概率为1.82%.  相似文献   
993.
The streamwise flow-induced vibration of a circular cylinder with symmetric vortex shedding in the first instability range is investigated, and a wake oscillator model for the dynamic response prediction is proposed. An approach is applied to calibrate the empirical parameters in the present model; the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compared to validate the proposed model.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present prediction model is accurate and sufficiently simple to be easily applied in practice.  相似文献   
994.
东北季风期台湾海峡的逆温现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2006-2008年3个航次水文资料,结合日本海洋数据中心(JODC)的历史温度数据分析了东北季风期台湾海峡的逆温现象。结果显示,除台湾浅滩及海峡西岸浅水区外,几乎整个台湾海峡皆有逆温现象。逆温幅度和发生频率在海峡西部较高,海峡东部及粤东近海较低。逆温层上界深度春季较秋、冬季深,逆温频发区(发生频率大于60%)随着季节南北向移动,秋季频发区的最南端位于厦门近海,冬季扩展至台湾浅滩北部,春季回退至平潭近海。分析表明,浙闽沿岸水随季节南北向伸缩导致了逆温频发区的同步移动。除了季节变化外,逆温现象在2006年和2007年冬季有显著差异,2006年逆温仅出现在海峡西部近岸海域,2007年扩展至海峡东部且向南伸至粤东近岸,浙闽沿岸水的横向伸缩是造成此差异的主因。  相似文献   
995.
在人类活动的参与下磨刀门河口演变已不再是纯粹的自然过程,而是自然和人类活动共同塑造的过程。建立了一个以过程模拟为主的10~100 a尺度的长周期动力形态模型(PRD-LTMM-10)用于模拟磨刀门河口在人类活动作用下的演变过程。 该模型建立在水体运动方程和沉积物输运方程的基础上,应用约简技术对模型输入和计算进行处理,并包含了用于评价和量化人类活动的抛石促淤模块和航道疏浚模块。应用该模型较真实地模拟了磨刀门河口在1977-1988 年的动力地形演变过程,并且通过模拟结果和情景分析,合理地分离了人类各种工程活动的长期影响和自然因素在河口演变中的作用。研究表明,治理工程对河口自然发展趋势造成了较大的改造,淤积强度表现为西侧大于东侧。抛石和围垦工程使横洲水道主槽逐年冲刷,深槽外移,而龙屎窟深槽上端则表现为严重淤积,深槽不断缩窄。  相似文献   
996.
单环刺螠生殖腺的发生及雌体的生殖周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组织学方法观察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生殖腺的发生、卵巢的结构及其年周期变化.结果显示:3.5cm幼螠中,原始生殖细胞迁至后肠管壁外的结缔组织膜处,并数个集群与该处的体细胞共同构成性腺原基;至4 cm幼螠,性腺初具雏形;随着个体的生长和成熟,构成卵巢的细胞不断增殖,于虫体尾部后肠腹侧形成长条形膜状的卵巢,外周为卵原细胞,中央为结缔组织,其两端分别与后肠管壁外侧和体壁内侧相连.根据卵巢的组织学和体腔液中雌性生殖细胞的细胞学特征,单环刺螠的卵巢发育可划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和休止期5个时期.单环刺螠生殖腺为低等的定型类型,其卵巢成熟期较生殖期早半个月.  相似文献   
997.
用9对微卫星引物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奥利亚罗非鱼O.aureus和红罗非鱼O.sp.群体的遗传变异进行了比较研究。在3个群体109个个体中共检测到60个等位基因,3个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分别为4.11、1.33和3.44,平均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528、0.056和0.491,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644、0.091和0.526,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580、0.077和0.466。杂合子偏离度D值分别为0.148、0.222和0.044,表明3个罗非鱼群体存在不同程度的杂合子缺失。卡方检验表明3个群体的大部分位点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存在遗传漂变现象。群体间遗传分化显著(遗传分化指数FST在0.329到0.656之间,P<0.01)。尼罗罗非鱼和红罗非鱼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最小(0.47)。上述分析表明,尼罗罗非鱼的遗传多样性最高,奥利亚罗非鱼的遗传多样性最低,群体间分化显著。表明尼罗罗非鱼和红罗非鱼尚具有一定的选育潜力,而奥利亚罗非鱼遗传多样性低,不利于选择育种,需要引进新的种群。  相似文献   
998.
Urban air pollution is a commonly concerned environmental problem in the world.Identification of air quality trend using long-term monitoring data is helpful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pollution control strategies.This study,using data from six monitoring stations in Zhengzhou City,analyzed the changing trend in concentrations of SO 2,NO x /NO 2 and TSP/PM 10 in 1996-2008,based on non-parametric Mann-Kendall test and Sen’s slope estimator,and evaluated the comprehensive air pollution level using Multi-Pollutant Index(MPI).It was found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each pollutant exceeded obviously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guideline value,but the changing trend varied:SO 2 and NO 2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mainly due to an increase in coal consumption and vehicle number,while NO x,TSP and PM 10 decreased.The air pollution was serious,and differed markedly among the three functional regions:it is the most severe in the Industrial and Residential Area(IRA),followed by the Transportation Hub and Business District(THBD),and then the High-tech,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Area(HCEA).Different from NO 2 concentration that had a similar change trend/rate among the function regions,the change rate of PM 10 concentration differed spatially,decreased much more obviously in THBD than other two regions.For the whole city,the comprehensive air pollution level declined gradually,illustrating that the air quality in Zhengzhou was improved in the last decade.  相似文献   
999.
1000.
?????????????GRACE Follow??On?????E.MOTION??Earth System Mass Transport Mission????????????????????о???????????????????Post??GRACE????????????????????????ο???????????????????????Post??GRACE??????????????????о??????????????????????????????????????????????????????????????????????????????????????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