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闪电哨声波是一种重要的电磁波动,了解其传播特征及传播过程有助于揭开圈层电磁耦合机理.从卫星观测资料识别闪电哨声波通常需要将原始电磁波形进行滤波处理再转化为时频图像,最后采用目视方法识别图像中的色散状形态,整个过程消耗大量人机时间和内存资源,不能满足张衡一号(ZH-1)卫星观测的海量电磁场数据处理的需求.针对该问题,鉴于...  相似文献   
12.
During N2-O2 simulated saturation at a depih of 36.5 m the frequency, amplitude and index of a waves decreased and the activities of β and θ wave increased on the EEGs at rest. After the pressure was decompressed to normal, they could recover to the predive level. During the air excursion diving at depths of 60 and 70 m , the paramenters of EEG approximated to those of N2-O2 exposure. But at that time of the air excursion diving at a depth of 75 m they appeared the maximum. This showed that the changes related to the nitrogen partial pressure. There was an increase in slow waves during the simulated N2-O2 saturation. The activities of slow wave decreased on the EEGs in case of hyperventilation. The photic scimulation to the eyes caused the slow wave to disappear, and a rhythm could recover temporarily. When the photic stimulation was over the slow rhythm reappeared on the EEG. All the changes in EEG indicated that the encephalon function of the human body showed a gradual adaptation process during the  相似文献   
13.
嘉黎断裂带两侧晚新生代差异隆升的磷灰石裂变径迹纪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嘉黎断裂带两侧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代学测试表明,断裂带北侧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在5.6~11.7Ma之间,属中新世晚期;断裂带南侧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明显较小,6个样品中有5个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在4.0~5.9Ma之间,属上新世早期.嘉黎断裂带北侧5.6~11.7Ma期间的隆升速率为0.07~0.09mm/a.5.8Ma以来平均剥露速率为0.50mm/a,平均隆升速率1.33mm/a.断裂带南侧4.7Ma以来平均剥露速率为0.62mm/a,平均隆升速率1.68mm/a.两侧样品都反映上新世以来有较强烈的隆升作用,并且南侧比北侧隆升作用更强烈.  相似文献   
14.
强震前ELF/VLF磁场的扰动特征统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DEMETER卫星记录的变化磁场数据统计研究了2005—2009年北半球7级以上强震前后空间磁场的扰动特征.在震中±10°范围内利用震前2个月至震后1个月的5年同期观测的ELF/VLF[370~897 Hz]频段磁场功率谱密度数据构建了背景场,定义了表征空间磁场在地震时段相对于背景场的扰动幅度指标.统计研究发现26个强震中42%的地震主要表现为震前磁场扰度幅度逐渐上升,超过3倍标准差,随后在扰度幅度下降过程中发震.35%强震在地震前10天内最大扰动幅度超过3倍标准差,在扰度幅度处于最高值期间发震,震后磁场扰动幅度逐渐回落.23%的强震在震前震后无明显规律.随机事件测试发现在空间天气平静且无强震条件下随机地点上空的磁场无明显的时空演化规律,且随机地点上空的空间磁场相对于背景场的平均扰度幅度很小,最大扰度幅度从未超过2倍标准差,并且没有明显的随时间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5.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全球地震台网都对汶川8.0级地震作了快速反应,仅仅地震速报已经无法满足特大地震的挽救生命及救灾的需要,本文研究了世界主要地震台网在汶川特大地震后的反应和产出,提出了我国地震台网必须反思只重视"地震速报"的作法,建议我国地震台网必须结合大地震救灾实际,研究地震台网综合快速地震动和震源参数产出,以适应政府和人民抗震救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依托“中国地震数据观测网络”项目,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建立了以十三陵地震中心台为前兆台网部,8个无人值守的前兆台站为一体的前兆观测系统。 这套系统利用中国联通的CDMA 1X网络将台站接入到Internet网络,并利用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技术在Internet网络上开辟一条安全、 稳定传输隧道,实现了前兆台站、 观测设备与十三陵前兆台网部的信息集成。 文中以十三陵地震前兆观测系统为例,主要介绍了如何利用CDMA 1X 无线网络和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技术实现前兆观测系统信息集成。 十三陵地震前兆观测系统的正常运行证明,利用CDMA 1X +VPN技术的前兆观测系统组网模式可以做到投资少、 见效快、传输可靠等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