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4篇
  免费   401篇
  国内免费   645篇
测绘学   120篇
大气科学   542篇
地球物理   493篇
地质学   1134篇
海洋学   249篇
天文学   62篇
综合类   201篇
自然地理   30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134篇
  1998年   115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91.
安徽铜陵地区是我国典型的硫铁矿集中开采区。研究区内新桥硫铁矿等数座硫铁矿山的长期开采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对铜陵地区硫铁矿集中开采区矿山进行地质环境评价可为矿山生态恢复提供依据。本文在资料分析和实际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地质环境背景、矿业开发、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4种要素下20种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法确定了各要素和指标的权重值。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对研究区进行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并采用ArcGIS的网格化插值评价法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地质环境背景、矿业开发、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的权重值分别为0.10、0.14、0.37、0.39。模糊综合评价二级初判结果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对研究区矿山地质环境总体上影响较大,其中水土污染问题最为突出;一级初判结果为研究区内矿山地质环境总体较好。网格化插值评价将研究区矿山地质环境划分为严重区、较严重区和轻微区,面积占比分别为4.62%、32.04%、63.34%。模糊数学综合评价与网格化插值评价结果基本一致,AHP与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对硫铁矿集中开采区的地质环境评价适用性较好。评价结果可为当地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2.
信息动态     
变质岩是组成硅酸盐地球的三大岩石之一,对了解深部地壳的组成和地壳演化、研究地壳热结构历史记录、恢复变质岩原岩建造和指导找矿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我国变质岩学科在超高压/高温变质作用、相平衡、变质流体以及变质岩地球化学等几方面的研究进展.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近十年来我国学者又相继在柴北缘野马滩、南阿尔金、东昆仑、北秦岭及西南天山的不同类型岩石中发现了柯石英、斯石英假象(副象)以及其他一些特征的超高压变质指示矿物和结构,确定了这些超高压变质带的野外分布特征.在超高温变质作用研究方面,识别并确定了华北克拉通孔兹岩带超高温变质岩石的出露规模,准确的变质时代和时间尺度的限定以及P-T-t轨迹的构建,尤其是在进变质阶段的确定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在变质相平衡研究方面,在热力学数据库和矿物相及熔体活度模型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开发了新的模拟计算软件GeoPS,建立了基于ACF组分分析的变质基性岩完整相平衡关系;同时在深熔作用与花岗质岩石成因的定量模拟方面也有重要进展.在矿物温压计研究方面,首次建立了与斜长石无关的GBAQ压力计、二云母压力计和白云母Ti温度计.在元素地球化学方面,高场强元素(如Ti、Nb、Ta、Zr、Hf等)和卤族元素(如F、Cl、Br和I)在变质脱水过程中的迁移和分异,以及变价元素(如V、Fe、W和Mo等)对指示氧逸度的变化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在变质流体研究方面,对俯冲带高压-超高压流体活动的证据、流体成分的确定及流体活动时限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明显进展.  相似文献   
993.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存在丰富的热液流体活动。在野外剖面和岩心观察的基础上,利用多种分析测试方法,对四川盆地东部茅口组碳酸盐岩中的热液活动特征进行了探讨。研究区茅口组热液活动包括2类,一类为硅质热液,表现为薄层硅质岩或硅质团块;另一类为碳酸盐型热液,表现为粗晶方解石和白云石充填在张性构造裂缝中或呈“雪片状”集合体,偶见少量黄铁矿、闪锌矿等金属硫化物伴生。硅质岩主量元素之间的关系表明硅质来源具有多样性,是热液硅与壳源硅的混合;黄铁矿、闪锌矿原位S同位素 δ34S 介于-3.91‰~-6.87‰之间,推测可能受到了微生物和基性岩浆岩的双重影响;方解石脉和具鞍状双晶的白云石脉普遍具有CaO高于标准计量、相对富Sr和U、贫REE和Ti、Ce/Ce*明显负异常、Eu/Eu*主体正异常、Y正异常等特征,表明碳酸盐脉为热液活动的产物,流体来源也呈现出火山活动相关流体与富钙地下水混合的特点。闪锌矿富集Ge和Cd,Zn/Cd及Zn/Fe值反映了中等成矿温度。硅质岩和碳酸盐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范围较大,介于54.7~294.3 ℃之间,与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比值所揭示的特征吻合。研究结果表明,穿层状硅质结核和团块的首次出现往往标志着茅口组热液活动的开始,而张性构造裂缝和碳酸盐型热液活动带来的围岩白云化作用则有效地改善了白云岩储集层的物性。  相似文献   
994.
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2井不仅完成了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的首次钻探,也创造了陆架区2 843.18 m的全取心深钻记录。在CSDP-2井钻遇的三叠系青龙组(T1q),二叠系大隆组(P3d)、龙潭组(P2-3l)、孤峰组(P2g)、栖霞组(P1q)和志留系坟头组(S1f)等多层段岩心中探获了多类型、多级别的油气显示,且二叠系3个油砂样品表明该区曾经历过大规模的油气运聚过程。地球化学分析、油源对比结果表明:1#油砂和2#油砂层段均表现出"近源成藏"的特征,其中大隆组1#油砂中的原油与大隆组、龙潭组上段泥岩的亲缘关系明显,龙潭组2#油砂中的原油与龙潭组下段、孤峰组和栖霞组烃源岩具有更好的亲缘关系;3#油砂中的原油成熟度明显偏低,推测其可能来自两侧坳陷区的白垩系、古近系烃源岩;盆地模拟和含烃流体包裹体测温相互印证,明确了CSDP-2井揭露的四套烃源岩与三套储集层之间存在着"接力式"生烃和"波浪式"充注的多期成藏特征,同时得益于三套盖层的良好封盖,彰显了研究区较为广阔的海相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995.
Increasing hazy weather in the eastern area of China limits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high-resolution satellite data and poses a huge challenge for the atmospheric correction of remote sensing images. Consequently, it is necessary to find the most suitable atmospheric correction method under hazy condition. In this study, five kinds of atmospheric correction models, including 6S, COST, FLAASH, QUAC, and ATCOR2, are applied to the GaoFen-1 Wild Field Camera (GF-1 WFV1) data in the eastern area of China, and examined by both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nalyses using the measured spectrum data.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TCOR2 achieves the best performance among the atmospheric correction methods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Hence, specifically for the study area and GF-1 WFV1 dataset, ATCOR2 is the most suitable atmospheric correction approach under hazy in the eastern area of China.  相似文献   
996.
在气象数据服务逐渐接口化背景下,MUSIC作为CIMISS气象数据接口服务的主要系统,得到了各级业务部门的广泛应用,但也存在不完善和使用难等问题。基于MUSIC以微服务架构设计与开发气象数据服务系统,扩充了MUSIC接口,实现了接口编制、编排和图形化使用,提升了接口使用人性化水平,增强了MUSIC业务支撑能力和业务适应性。  相似文献   
997.
预估喀斯特生态脆弱区的未来气候变化对于区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而目前应用降尺度方法模拟喀斯特地区的未来气候情景仍存在较大的探讨空间。本文依据珠江流域红柳江区13个气象站1961-2001年的实测日气温、日降水量资料和全球大气NCEP再分析资料,采用SDSM模型预测流域在HadCM3模式SRES A2和B2两种排放情景下未来年份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SDSM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模拟研究区的气温和降水变化,确定性系数分别可达99%和65%左右;(2)A2、B2两种情景下,21世纪气温和降水均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且随时间推移增幅逐渐增大。截至21世纪末,A2、B2两种情景下的年平均气温变化分别为+3.39 ℃和+2.49 ℃,日均降水将分别增加117.30 %和80.90 %;(3)未来的气温上升以秋季和春季变化最为明显,降水则表现为夏季降水增幅最大。分析成果可为喀斯特区的气候变化影响评价与应对决策提供数据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8.
为研究多因子共同作用下的潮滩演变机制,开发了基于植被生长和潮动力作用的潮滩剖面演变数学模型。在不考虑植被作用下,模拟得到了潮滩中长期演变后的上凸形剖面特征;泥沙供给是决定潮滩宽度的因素,供给越充分,潮滩宽度越大。模型考虑植被过程时,结果表明不同的植被生物量分布形式对潮滩水动力的影响程度不同,在潮间带上部,生物量抛物线分布时的减流效果强于生物量线性分布形式;而在潮间带下部则相反。模拟结果显示盐沼和光滩之间出现陡坎,且随着滩面的逐步淤高,陡坎逐步向海移动。  相似文献   
999.
1000.
Climate change is one of the most active research fields currently, which has attracted extensive attention from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research status of international climate change science, in this paper we took the SSCI and SCI databases as data sources, collected the relevant literatures since 1900 based on the key words related to climate change, and made some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f the literatures of the past one hundred years to reveal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its research topics and hot spo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began in the late 18 th century and early 19 th century, and the academic debate about global warming and global cooling started in the early 1970s. The international programs and projects led by a range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intergovernmental bodies have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United Kingdom have long been the core countries of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The proportion of Chinese papers has risen rapidly in the last decade. The intensity and scop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cooperation are constantly expanding. Current research focuses on climate model/modeling, climate simulation, climate policy, climate sensitivity, climate change impacts,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and rate of climate chan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