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82篇
海洋学   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通过野外露头古流向实测,结合砂岩骨架矿物、重矿物组合特征,利用碎屑岩地球化学方法,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庆阳地区晚三叠世延长期长8沉积期的物源。结果显示,研究区长8沉积期古水流主要为SW→NE方向,次为NW→SE、SE→NW方向;重矿物特征具有明显的分区性。长8油层组的REE配分型式为“右倾型”,δEu值平均0.67;其微量元素协变图特征与盆地西南缘陇西古陆中的陇山群基本一致。推测庆阳地区长8油层组母岩主要来自盆地西南缘陇西古陆中上元古—古生界、祁连造山带花岗岩类和秦岭造山带奥陶系—二叠系,源区母岩主要为变质岩和火成岩。通过野外露头资料,结合最新钻探成果,认为长8沉积期研究区主要为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和(半)深湖亚相浊积扇,而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的砂体带,构成了研究区油气聚集的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62.
生态旅游作为新兴产业之一,论文分析利用WebGIS技术构建湿地生态旅游信息系统的可行性,并以江苏盐城为例,介绍建立湿地生态旅游信息系统的思路.  相似文献   
63.
查瑞波  伍世代  孙根年 《地理科学》2018,38(10):1661-1669
借鉴区域交通网络建构中的O-D(Origin-Destination)模型提出一个能够从3个维度揭示入境旅游目的地内外部市场变化过程的旅游O-D对接模型,以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市为案例,分析了两地入境旅游市场结构与规模的变化。通过内外部多指标对比研究,辨析入境旅游市场集中化与多样性的利弊,比较小型城市型入境旅游目的地的内外部市场结构变化差异。利用2005~2016年相关统计数据,构建了市场重要度-市场偏好和市场偏好-市场占有率2个组合矩阵,取2005和2006年的平均值与2015和2016年的平均值,对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市的入境市场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从旅游目的地内部客源结构来看,10 a间香港入境旅游市场集中度高并呈现进一步集中化趋势,而新加坡入境旅游市场多样性高且相对稳定,这与香港2003年开放内地“自由行”而内地入港旅游持续增长有关;从目的地外部市场规模来看,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出境游市场,出境游规模远超过印度尼西亚,导致香港旅游市场吨位指数也远大于新加坡。最后,结合已有研究进行文献对话讨论了市场集中化与多样化策略选择对不同规模入境旅游目的地的利弊,分析认为多样性的入境旅游市场策略有利于大型入境旅游目的地实现其全球政经战略需求等的目的。而对于小型城市入境目的地而言,集中性的入境旅游市场策略更有利于节约营销成本、获得稳定客源和实现入境旅游收入的长期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64.
等值线DEM地形特征点提取与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形特征按照相应特征模式隐含于DEM中,如何从DEM尽可能自动而准确的提取地形特征始终是测绘空间信息科学的重要而基础的问题.等值线是地形地貌DEM的最一般形式.地形特征点是生成高层次地形特征线面的基础,与局部地形起伏密切相关.在等值线DEM中,特征点的荻取与分类不但与当前等值线的几何形态变化有关,也与局部区域内相邻等值线有密切而复杂的关系.本文在分析各种等值线特征点提取方法的基础上,讨论等值线内部和相邻等值线之间关系的多种复杂情况,形成我们实用的等值线特征点类型判断和提取方法,并进行具体的数学推导和应用到实际地形等值线的特征提取试验中.试验结果表明,我们的提取分类方法能解决多种复杂等值线变化的情况下获取地形特征点,并取得较准确可靠的结果.  相似文献   
65.
基于多孔介质渗流力学和流固耦合理论,建立了应力作用下煤储层中煤层气流固耦合数学模型,并根据数学模型的非线性特性,采用多重物理量耦合软件COMSOL Multiphysic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通过模拟结果研究了煤岩体中压力和浓度的分布特性,并且研究了耦合与非耦合情况下压力动态曲线,为模拟煤层气产量预测和预防矿井瓦斯突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6.
Using seismic shear phases from 47 Tonga-Fiji and its adjacent region events recorded by the CENC and IRIS, and from 26 northeast Asia and north Pacific events recorded by IRIS, we studied the shear wave anisotropy in D" region beneath the western Pacific utilizing the ScS-S differential travel time method and obtained the splitting time values between the radial and transverse components of each ScS wave corresponding to each core-mantle boundary (CMB) reflection point. We found that most shear waves involved horizontally polarized shear wave components traveling faster than vertically polarized shear wave components through the D" region. The splitting time values of ScS wave range from ?0.91 s to 3.21 s with an average value of 1.1 s. The strength of anisotropy varies from ?0.45% to 1.56% with an average value of 0.52%. The observations and analyses show that in the D" region beneath the western Pacific the lateral flow is expected to be dominant and the vertical transverse isotropy may be the main anisotropic structure. This structure feature may be explained by the shape preferred orientation of the CMB chemical reaction products or partial melt and the lattice preferred orientation of the lower mantle materials caused by the lateral flow at lowermost mantle.  相似文献   
67.
合成孔径雷达在海洋环境监测和海洋研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受其成像机制的影响,合成孔径雷达图像总是受到斑点噪声的污染。斑点噪声的存在会增大目标识别、跟踪和分类的难度,也会降低雷达信号的信噪比。合成孔径雷达海洋图像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海洋现象在雷达图像中主要呈现为条带状或斑块状的结构。这些条带状或斑块状的结构呈现出高度的自相似性或信息冗余。非局部平均方法能够衡量图像中不同图像块之间纹理结构的相似性,并利用图像的自相似性对图像进行去噪。但非局部平均去燥方法存在计算量巨大、计算耗时长的缺点,这几乎限制了其实际应用。本文采用一种自适应方法将雷达图像中的像素点区分为纹理区像素点和平坦区像素点。对纹理区像素点,采用较大的相似窗和搜索窗,对平坦区像素点,采用较小的相似窗和搜索窗,从而提高计算速度。进一步,本文基于计算统一设备并行架构(CUDA)技术,利用计算机图形处理器(GPU)对前述算法进行并行加速。与经典非局部平均算法相比,加速后算法的计算效率提高了200倍。  相似文献   
68.
This paper made an end-member analysis of particle size data collected from 150 samples based on the continuous Holocene Loess-Paleosol profile (Yaohecun profile) in east Guanzhong, Shaanxi Province. Wavelet analysis was also performed for the EMs along the time scale of depth.The result shows that three end members can be separated from different sediment particle sizes. Based on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and geochemical index, it was considered that the End-member 1 might indicate the weathering and pedogenic remoulding after sediment deposition under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The End-member 2 might indicate dynamic effect of dust storm accumulatio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northwest monsoon, representing typical component characteristics of aeolian loess.The End-member 3 indicated the stronger transporting force for coarse components, which should belong to the northeasterly winds for the coarse-grained near-source sediments from the Yellow River flood plain. Results of wavelet analysis show that each EM has different periodic characteristics at 1.5 ka, 3.0 ka and 4.5 ka scales.The End-element analysis method has a good effect in indicating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and provenance characteristics of sediments. The combin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End-member can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dimentary dynamics combination and can well reflect the Holocene dynamic change course. At the same time, it hasreference significance to reconstruct the paleoclimate on the longer time scale.The wavelet analysis method provides significant results in terms of inversion cycles and trends of dynamics change of sedimentary particle size within each EM.  相似文献   
69.
声波测井曲线在地震反演中起着约束和控制模型反演的作用,当其不能反映地层岩性变化时,通常会将现有的非声波测井曲线按照一定的经验公式或统计方法来重构新的声波曲线。但是,这些拟声波曲线构建技术并没有考虑到地层岩石孔隙及孔隙中流体的影响。在考虑到岩石孔隙和孔隙中流体的情况下,拟声波曲线构建技术可以先利用岩石基质的声波速度与自然伽马之间的关系来重构具有声波量纲的新曲线,然后结合原声波曲线中能够反映背景速度的低频信息,构建出新的声波曲线。该方法在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取得了不错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0.
达肯大坂岩群是欧龙布鲁克地块结晶基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形成过程中保存了丰富的物质记录和演化信息,是研究欧龙布鲁克地块乃至我国西部古老地壳及构造演化的窗口。通过对达肯大坂岩群详细的物质组成及构造剖面研究,根据岩石组合及变质-变形特征,将其进一步细化为混合片麻岩岩段、(混合岩化)流变片麻岩岩段、条带状片麻岩岩段、片岩岩段和大理岩岩段,野外调查表明,达肯大坂岩群中发育多期构造变形作用,根据野外变形特征及各期变形的叠加改造关系,初步建立了达肯大坂岩群相对变形序列,为区域构造过程的探讨与对比提供了新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