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99篇
  免费   1511篇
  国内免费   1863篇
测绘学   980篇
大气科学   1286篇
地球物理   1568篇
地质学   3311篇
海洋学   1145篇
天文学   197篇
综合类   709篇
自然地理   877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344篇
  2021年   404篇
  2020年   347篇
  2019年   409篇
  2018年   395篇
  2017年   380篇
  2016年   394篇
  2015年   474篇
  2014年   463篇
  2013年   575篇
  2012年   564篇
  2011年   554篇
  2010年   509篇
  2009年   521篇
  2008年   501篇
  2007年   495篇
  2006年   434篇
  2005年   346篇
  2004年   239篇
  2003年   216篇
  2002年   224篇
  2001年   247篇
  2000年   189篇
  1999年   149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991.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possible warming effects of an E1 Nifio event on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 (SSTA) in the northwestern Indian Ocean. Most pure positive Indian Ocean dipole (IOD) events (without an E1 Nifio event co-occurring) have a maximum positive SSTA mainly in the central Indian Ocean south of the equator, while most co-occurrences with an E1 Nifio event exhibit a northwest-southeast typical dipole mode. It is therefore inferred that warming in the northwestern Indian Ocea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1 Nifio event. Based on the atmospheric bridge theory, warming in the northwestern Indian Ocean during co-occurring cases may be primarily caused by relatively less latent heat loss from the ocean due to reduced wind speed. The deepened thermocline also contributes to the warming along the east coast of Africa through the suppressed upwelling of the cold water. Therefore, the E1 Nifio event is suggested to have a modulating effect on the structure of the dipole mode in the tropical Indian Ocean.  相似文献   
992.
Coupled Model Simulations of Climate Changes in the 20th Century and Beyond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Several scenario experiments of the IPCC 4th Assessment Report (AR4) are performed by version g1.0 of a Flexible coupled Ocean-Atmosphere-Land System Model (FGOALS) developed at the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AP/CAS), including the "Climate of the 20th century experiment", "CO2 1% increase per year to doubling experiment" and two separate IPCC greenhouse gases emission scenarios AIB and B1 experiments.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different impacts of natural variations and human activities on the climate change, three-member ensemble runs are performed for each scenario experiment. The coupled model simulations show: (1) from 1900 to 2000, the global mean temper- ature increases about 0.5℃ and the major increase occurs during the later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which is in consistent with the observations that highlights the coupled model's ability to reproduce the climate changes sinc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2) the global mean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increases about 1.6℃ in the CO2 doubling experiment and 1.5℃ and 2.4℃ in the A1B and B1 scenarios, respectively. The global warming is indicated by not only the changes of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but also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 in the deep ocean. The thermal expansion of the sea water would induce the rise of the global mean sea level. Both the control run and the 20th century climate change run are carried out again with version g1.1 of FGOALS, in which the cold biases in the high latitudes were removed. They are then compared with those from version g1.0 of FGOALS in order to distinguish the effect of the model biases on the simulation of global warming.  相似文献   
993.
气象风险源的社会关注度风险等级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定量分析社会公众对气象风险关注等级程度以及对应等级的关注人数,综合应用模糊数学和多项式拟合方法,以西安市2004年1月至2007年10月,与当地公众生活关系密切的5类高影响天气事件,即:高温、雷暴、大到暴雨、中雨和小雨,作为潜在气象风险源,综合应用12121气象信息服务电话拨打次数和气象信息,计算出气象风险超越概率,通过对其4次多项式的拟合和求解,定量计算了一般、中、高三等级的气象风险关注度以及对应等级的关注人数.这有利于政府决策者及社会公众在响应气象风险时有较为定量的判断.  相似文献   
994.
奥运气象服务社会经济效益评估的AHP/BCG组合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罗慧  谢璞  薛允传  姚东升  杨世刚 《气象》2008,34(1):59-65
综合应用层次分析法(AHP方法)和波士顿矩阵(BCG矩阵)相结合的思路,将气象服务用户群对服务效益评估这个复杂系统的思维过程数学化、系统化,建立了定量的气象服务期望度/满意度组合矩阵分析模型.以2007年"好运北京"青岛国际帆船赛调查问卷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从用户反馈信息来考核对用户需求的了解和满足、气象服务时间和时效、气象服务宣传服务手段、服务人员综合能力、预报准确度和用户未来意向等6个主要项目,应用该模型来较为客观地评估奥运气象信息服务当前的四象限结构现状,掌握和判断其所处位置,发现问题进行改进,并预测该项目的未来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995.
沙澧河流域两场大暴雨过程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07年7月5日和14日沙澧河流域两场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影响系统下产生的大暴雨过程其动力机制有所差异.垂直螺旋度计算结果显示:两次过程700hPa等压面上正垂直螺旋度中心的移向和强度变化与降水落区及趋势变化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暴雨区出现在正垂直螺旋度中心移动的前方,对流域大暴雨的落区有一定的指示意义.5日呈现中低层正、高层负的垂直螺旋度配置,动力条件更有利于大暴雨的发生.湿位涡演变分析发现,5日中低层既存在对流不稳定,又存在对称不稳定,有利于垂直对流和倾斜对流发生,造成流域大暴雨.14日中低层大气处于对流稳定状态,但边界层和中层存在对流不稳定,同时中层还存在较强的对称不稳定,垂直涡度得到较大增长,导致上升运动的加强和水汽的垂直输送,有利于降水增幅.  相似文献   
996.
王慧  李栋梁 《大气科学》2010,34(5):1026-1034
本文利用黑河野外试验 (HEIFE) 地面观测资料, 采用空气动力学方法计算了干旱区内不同下垫面的地表热力输送系数CH, 结合由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 (NOAA) 系列卫星遥感观测的反映地表植被特征的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 (NDVI) 资料, 经拟合得到了针对我国西北干旱区不同下垫面的CH-NDVI参数化关系式, 并对此关系式进行了合理性检验。结果表明: 对于区域尺度而言, 在缺乏用其他方法获得较准确的区域CH值的情况下, 利用卫星遥感结合地面观测资料对其估算是较为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7.
2009年秋季珠江口咸潮与风场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珠江口大万山站潮位资料,横栏岛风资料和磨刀门、横门水道咸潮观测资料,采用对比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2009年秋季珠江口咸潮与潮位、风场变化的关系,1984~2009年秋、冬月份海平面长期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咸潮的发生均对应着高海面期且风向偏东,而低潮位时期且偏北风有利于补水。月平均海平面变化方面,珠江口与南海呈准同步变化。大万山站1984~2009年9、11和12月的海平面上升率高达5~6mm/月。2009年9、10月的海平面为近30年来的最高值年,11月为第3高值年。  相似文献   
998.
1965-2007年沙澧河流域潜在蒸散量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1965-2007年沙澧河流域12个气象站的逐月气候资料,采用FAO推荐的彭曼-孟蒂斯公式计算潜在蒸散量,分析了沙澧河流域43 a潜在蒸散量的变化趋势,并在ArcGIS环境下通过Spline插值法分析了该流域潜在蒸散量空间分布特征,此外还对造成潜在蒸散量变化的主要气候影响因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从空间分布来看,潜在蒸散量年和四季从西北到东南基本呈下降趋势。从时间变化来看,年潜在蒸散量略呈下降趋势,但变化不明显;冬、春季呈增加趋势,年际变化率分别为0.189 mm.a-1和0.540 mm.a-1,夏、秋季呈减小趋势,其中夏季减少尤其明显,年际变化率为-1.354 mm.a-1。日照是影响年和夏、秋季潜在蒸散量变化的主导因素,而气温是影响冬、春季潜在蒸散量变化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999.
2007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综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明  余晖  梁旭东  李佳 《气象》2009,35(2):94-100
利用热带气旋年鉴、海温和大气环流再分析资料,分析2007年西北太平洋(包括南海)的风暴级以上热带气旋(简称TC)活动状况及海-气条件.结果表明,相对于气候平均值,2007年西北太平洋TC活动的季节峰期推后了约2个月,源地明显偏北,生成点纬度发生了2次明显跃变,年度TC的总体活动较弱,但个体的强度较强,路径以西北行为主,登陆比例偏大.影响上述TC活动特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年内ENSO循环的位相使得上半年的大气环流不利因素居多,而下半年大尺度上升运动、热带辐合带均较强,副高偏北、局地垂直风切变较小和对流层低层较强的扰动活动等条件,也十分有利热带气旋活动.  相似文献   
1000.
2007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定位和预报精度评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李佳  余晖  应明  梁旭东 《气象》2009,35(2):101-105
依据<台风业务和服务规定>分析2007年TC业务定位和业务预报精度,结果表明:各方法的平均定位误差均小于25km,强度预报的24小时和48小时近中心最大风速平均误差为3~7m·s-1和5~11m·s-1,均与往年相当;综合预报的24小时和48小时路径平均距离误差分别为129.8km和215.0km.虽然路径数值预报的能力仍然不能与综合预报相比,但是多模式集成方法相对于综合预报有正技巧,说明这类方法可能成为改善路径预报的途径之一.强度预报的主要参考仍然是统计类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