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1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27篇
海洋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1.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apatite and zircon fission track (FT), the FT age distribution and the peck-ages of the Mesozoic tectonic events in the southwest margin of the Ordos Basin (OB) were discussed. (1) The early event mainly occurred at 213-194 Ma with a peck-age of 205 Ma, and corresponded to the tectonic uplift and the mega-clastic deposit in the southwest OB during the Late Triassic. (2) The middle event included at least two episodes. One was at 165-141 Ma with a peck-age of 150 Ma, and the other was at 115-113 Ma with a peck-age of 114 Ma, corresponding to the over-thrusting and the mega- clastic deposits in the southwest OB during the Late Jurassic to the Early Cretaceous. (3) The late event mainly demonstrated the regional uplifting and included at least two episodes. One was at 100-81 Ma with a peck-age of 90 Ma, and the other was at 66-59 Ma with a peck-age of 63 Ma. Additionally, the relationship analysis of the tectonic event and the mineralizing chronology revealed that the extreme environment of the peck-age event and the subsequent moderate activity could be the key factors of the multiple resources coupling and coexistence in the OB.  相似文献   
12.
中国海洋红树林药物的研究现状、民间利用及展望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药源宝库。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主要包括生物信息物质、各类活性成分、海生毒素、生物功能材料等,研究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是海洋药物研究的主导方向。20世纪60年代以来,从海洋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中已分离获得新型化合物1万多种,其中1/2以上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病毒、抗凝血等药理活性;这些新型化合物为药物设计提供了可贵的分子模型,为海洋药物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先导化合物库。  相似文献   
13.
华北克拉通南缘1600Ma麻坪A型花岗岩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麻坪花岗岩体产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岩石类型主要为花岗斑岩,具斑状结构,斑晶主要为钾长石和石英。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岩体的形成时代为1600Ma。所有样品高SiO 2(70.51%~75.69%)、富碱(K2O+Na2O=7.42%~10.27%,K2O/Na2O23),贫MgO(0.24%~0.58%)、CaO(0.06%~0.12%)、P2O5(0.04%~0.08%)和MnO(0.01%),以及Eu、Sr和Ti负异常,表明它们在演化过程中经历了钾长石、斜长石、铁钛氧化物等的分离结晶作用。它们高的铝饱和指数(A/CNK1.11),显示强过铝质特征。然而,麻坪花岗斑岩高的Ga/Al比值以及高的锆石饱和温度(870~953℃),显示典型的A型花岗岩特征。因此,麻坪花岗斑岩为强过铝质A型花岗岩。麻坪花岗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锆石Hf同位素组成以及二阶段模式年龄表明其来自太华群高温条件下部分熔融,同时基性岩浆的底侵作用为之提供了相应的热源。麻坪花岗斑岩的产生是裂谷岩浆活动的产物,其形成可能与Columbia超大陆的裂解有关。  相似文献   
14.
15.
兴蒙陆内造山带   总被引:21,自引:9,他引:12  
徐备  王志伟  张立杨  王智慧  杨振宁  贺跃 《岩石学报》2018,34(10):2819-2844
本文提出了"兴蒙陆内造山带"的新概念(Xing-Meng Intracontinent Orogenic Belt,XMIOB),从大地构造、沉积建造、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等方面论述了XMIOB从晚古生代到中生代初的陆内伸展及陆内造山过程,为探讨晚古生代构造演化提供了新模式。根据对内蒙古中西部晚古生代构造格局的总体认识,可将XMIOB划分为五个构造单元即:早石炭世二连-贺根山裂谷带、晚石炭世陆表海盆地、早二叠世艾力格庙-二连伸展构造带、早-中二叠世盆岭构造带和晚二叠世索伦山-乌兰沟伸展构造带。晚石炭世末-二叠纪在兴蒙造山带基底上发育三期伸展构造:第一期见于内蒙古北部二连-艾力格庙地区,形成陆内裂谷盆地及其盆缘三角洲沉积,发育时代为302~298Ma;第二期在内蒙古中西部广泛分布,以隆起与凹陷相间分布的盆岭构造为特征,发育时代为290~260Ma;第三期见于内蒙古南部索伦山到温都尔庙乌兰沟一带,形成主动裂谷背景下的红海型小洋盆,发育时代为260~250Ma。晚古生代与伸展过程有关的岩浆活动可分四期:1)早石炭世贺根山期:以蛇绿岩为主,发育于具有前寒武纪古老基底和早古生代造山带年轻基底的陆壳伸展区; 2)晚石炭世达青牧场期:主要沿北造山带分布,以基性和酸性岩浆构成的双峰式侵火成岩为特征; 3)早二叠世大石寨期:形成的岩石种类多样,分布广泛,包括双峰式火山岩、双峰式侵入岩和碱性岩; 4)二叠纪末-三叠纪初索伦山期:形成陆缘型蛇绿岩或基性岩-超基性岩组合,产生于软流圈上涌造成的主动裂谷背景。兴蒙陆内造山带的构造变形可分为两期,第一期为晚古生代地层大范围褶皱变形,造成盆-岭构造带的缩短;第二期为沿盆-岭构造的边界强烈剪切变形,产生向东逃逸的挤出构造,其构造背景是北部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和南部大别-秦岭中央造山带的远距离效应引起的被动闭合作用。兴蒙陆内造山带的变质作用分为两个阶段,早期变质作用主要表现为石炭纪期间与陆内伸展有关的低压高温变质,晚期为二叠纪末到三叠纪初区域大面积的低压绿片岩相变质以及沿构造边界的局部中-低压型低温变质。  相似文献   
16.
包志伟  李创举  祁进平 《岩石学报》2009,25(11):2951-2956
东秦岭栾川地区是著名的钼钨和铅锌多金属矿田.矿田内铅锌银矿床的成因及其与晚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关系一直存在诸多争论,其症结之一就是缺少可靠的同位素定年数据.铅锌银矿床赋存于中-晚元古代浅变质碳酸盐建造,野外地质观察发现碳酸盐-硫化物脉体及细粒黄铁矿呈细脉或浸染状沿辉长岩裂隙分布.辉长岩中锆石为无色透明柱状晶体,阴极发光图像显示清晰的震荡韵律环带,SHRIMP U-Pb年龄为147.5±1.7 Ma,MSWD=1.5.根据铅锌矿脉与辉长岩穿插关系,断定成矿作用晚于辉长岩结晶年龄,即不早于147.5±1.7 Ma.  相似文献   
17.
桂中坳陷是在加里东运动基础上形成的晚古生代海相大型沉积坳陷,其后期构造稳定,为具有较好潜力的勘探新区。其中,该区泥盆系地层深埋地腹,为主要勘探目的层系和近期研究的热点。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野外露头剖面观测、测录井、地震相分析等技术手段,建立了本区泥盆系层序地层格架,由下而上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SS1、SS2、SS3,完成了桂中地区泥盆系地层与地震层序格架的统一。研究了本区泥盆纪沉积特征和沉积演化史,分析认为桂中坳陷经历加里东期隆升后,在海西早期(D-C)的拉张背景下,演变为"台-盆"相间的沉积格局,期间沉积多个孤立台地。孤立台地边缘发育有生物礁滩,发育时间从中泥盆世早期一直延续至中泥盆世晚期,首次提出该地区孤立台地礁滩发育具有垂向上"三种五期"叠置加积的特征。其中,层序SS1沉积期(早泥盆世晚期-中泥盆早期)为孤立台地礁滩发育的奠基-发展期。层序SS2沉积期(中泥盆世中期-中泥盆世晚期)为孤立台地礁滩发育的繁盛期。层序SS3沉积期(晚泥盆世)为孤立台地礁滩发育的消亡期。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Pn/Pg相对定位方法,测定了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M7.0主震及部分余震的起始破裂深度.地震的起始破裂深度是理解地震孕震机理的重要参数,而九寨沟地区台网稀疏,地壳速度结构复杂,基于传统的到时定位方法测定地震起始破裂深度误差较大.Pn/Pg相对定位方法首先基于流动观测近台记录对2017年8月10日M4.1和11月7日M4.5余震震源位置进行测定,选择其为参考事件,再利用Pg校正主震水平位置,Pn约束震源起始深度,基于参考事件可以有效降低速度模型对震源位置测定的影响.结果显示:九寨沟主震起始破裂深度约9 km,早期余震的震源深度分布在7~13 km,主要集中在主震起始破裂深度附近.  相似文献   
19.
利用南海地区28个陆地地震台站和2个布设于太平岛和东沙岛的新增海岛地震台站2011—2016年间的连续地震背景噪声波形数据,使用互相关方法计算得到了台站间的互相关函数,并提取出Rayleigh面波群速度和相速度频散曲线.采用快速行进和子空间方法反演获得了南海及周边地区12~40s周期的Rayleigh面波群速度和相速度图像,并联合反演得到了研究区深至60km的三维S波速度结构.考虑到南海数千米厚海水层对于面波频散反演的严重影响,本文在反演模型中加入了水层,显著提高了反演结果的可靠性.成像结果表明:南海及周边地区地壳上地幔顶部S波速度结构存在显著的横向不均匀性,并与这一区域的主要构造单元具有较好的空间对应关系.在5~10km深度,莺歌海—宋红盆地区的低速异常特征可能与盆地较厚的沉积层有关.在5~15km深度,海域高速异常区与海盆空间位置具有高度一致性,推测与海盆区地壳厚度相对陆缘区明显偏薄有关.当深度从20km增加至30km,海盆区的高速特征扩展至了陆缘地区,反映了地壳厚度从海盆至陆缘逐渐增厚的趋势,与OBS(海底地震仪)深地震剖面给出的地壳精细结构结果一致.至35~60km深度,海盆的高速异常特征依然明显,且速度值随深度增加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推测南海海盆区的岩石圈厚度应该大于60km.  相似文献   
20.
使用位于松辽盆地内部的NECESSArray台阵连续两年背景噪声数据,通过波形互相关和多重滤波方法提取到2~14 s较短周期的Rayleigh波群速度和相速度频散曲线,基于快速行进(FMM)面波成像方法得到群速度和相速度成像结果,并采用最小二乘迭代线性方法反演获得了松辽盆地深至12 km的三维S波速度结构.本文成像结果显示:松辽盆地内部S波速度分布的横向不均匀性与该区域的构造单元呈现出良好的空间对应关系.从地表至下方的6 km深度,盆地北部比南部表现出更加强烈的低速异常,这一特征可能与盆地南北的沉积构造差异有关.中央坳陷区低速异常的边界与嫩江断裂走向相互平行,表明盆地基底断裂对盆地形成演化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在垂直速度结构剖面中,2.9 km·s-1的S波速度等值线与地震反射剖面显示的盆地基底深度大致对应.基于S波速度模型和盆地基底速度(2.9 km·s-1),我们获得精细的松辽盆地沉积层厚度模型,结果表明松辽盆地的沉积层厚度分布呈现出中间厚、四周薄的特征,中央坳陷区的沉积层厚度范围大约在3~6 k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