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64篇
  免费   2253篇
  国内免费   2993篇
测绘学   1114篇
大气科学   2774篇
地球物理   2369篇
地质学   5208篇
海洋学   1671篇
天文学   343篇
综合类   1058篇
自然地理   1473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190篇
  2022年   511篇
  2021年   607篇
  2020年   497篇
  2019年   568篇
  2018年   539篇
  2017年   570篇
  2016年   619篇
  2015年   611篇
  2014年   618篇
  2013年   722篇
  2012年   683篇
  2011年   762篇
  2010年   759篇
  2009年   683篇
  2008年   615篇
  2007年   593篇
  2006年   528篇
  2005年   474篇
  2004年   308篇
  2003年   320篇
  2002年   353篇
  2001年   361篇
  2000年   347篇
  1999年   454篇
  1998年   394篇
  1997年   394篇
  1996年   281篇
  1995年   285篇
  1994年   250篇
  1993年   213篇
  1992年   167篇
  1991年   144篇
  1990年   91篇
  1989年   83篇
  1988年   87篇
  1987年   52篇
  1986年   45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35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51.
1 IntroductionNeedlesstosay ,itisveryimportantformostGISuserstoacquireandintegratethegeospatialinfor mationfromvariousdistricts.However ,thecurrentsituationofgeospatialinformationproductionanddisseminationintheworldisstillunsatisfactory .Ononehand ,usersd…  相似文献   
952.
新型的决策气象服务系统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于波  韩桂荣 《气象科学》2000,20(2):206-215
江苏省气象台近年来针对各级党政领导指挥生产建设和防灾减灾进行决策时对气象工作的更高要求,变革传统的文稿传统的文稿函发、电话口传、传真传送的落后服务手段,研制了新型的“气象信息服务系统”,以全方位和多层次的综合化服务方式和内容,由网络通读和计算机显示再加上多媒体技术等手段,主支、及时、准确、科学、高效地提高了决策气象服务的水平,较好的发挥了气象工作为各级党政领导的参谋和助手作用。  相似文献   
953.
地面核磁共振技术勘查西北干旱浅层地下水效果浅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地面核磁共振技术勘查地下水是一种新的应用领域,该技术是目前国际上唯一的能直接进行地下水勘查的技术.我所自一九九九年引进法国Numis仪器以来,先后在陕西黄土区、宁南黄土区等地开展寻找不同类型浅层地下水的试验工作,取得了一定的野外成果.本文是在分析总结这些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如强干扰背景下勘查结果的可靠性,同一测点"8”字型与"正方形”发射线框二者勘查结果比较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954.
南海西北部珊瑚礁记录所反映的新构造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珊瑚礁是发育于热带海洋环境中由生物作用和地质作用共同形成的地质体,具有独特的新构造运动意义。南海西北部珊瑚礁记录所反映的新构造运动主要有火山活动、地壳升降运动和地震活动等。珊瑚礁区第四纪火山活跃,到现代已停止活动,部分火山构成珊瑚礁的基座,个别出露海面为火山岛;地壳升降运动差异较大,雷州半岛西南部珊瑚礁呈上升趋势,上升率为0.02~0.05mm/a;西沙群岛等岛礁地壳运动则呈下降趋势,下降率为-0.07~-0.10mm/a,岛礁中的造礁石珊瑚生长率、礁顶和灰沙岛的堆积率均相当于或大于地壳下降率与现代海平面上升率的总和;南海西北部珊瑚礁区内地震活动较强,尤其是1994年12月31日和1995年1月10日在雷州半岛西南部海域发生了6.1级和6.2 级地震,这两次地震对该区珊瑚礁的发育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5.
中国与蒙古之地质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东昆仑中部缝合带清水泉一带发育石榴斜长紫苏麻粒岩、紫苏辉石黑云母石榴子石麻粒岩、石榴二辉斜长麻粒岩和石榴单斜辉石麻粒岩,它们与混合岩化黑云母石榴子石变粒岩、黑云母辉石变粒岩、石墨大理岩、含透辉石透闪石大理岩、透辉石大理岩、黑云斜长角闪岩和片麻岩等高级变质岩系以及纯橄岩、辉橄岩、橄长岩、辉长岩、辉绿岩和玄武岩等共同构成蛇绿混杂岩。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温压条件为T=760~880℃,p=830~1200MPa,为高温中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估算其形成深度为40~45km。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SHRIMP锆石U-Pb年龄为(507·7±8·3)Ma。清水泉地区蛇绿岩形成于~520Ma,到~508Ma时俯冲至地下40~45km深处而发生中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然后发生构造折返而剥露至地表。证实了清水泉高级变质岩和基性—超基性岩片是形成于早—中寒武世的蛇绿混杂岩,标志一个古生代早期的非常重要的板块汇聚边界,这对于进一步研究东昆仑造山带构造演化、乃至中国西部大地构造格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56.
大洋锰结核(壳)中南极底流活动的矿物学与地球化学记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了大洋锰结核(壳)的形态、构造、矿物组合、元素富集特点,以及区域分布和南极底流活动的关系,采用ICP-MS测试手段对中太平洋海山区17个锰结壳样品和1个基岩样品的稀土元素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富钴结壳的REE含量很高,平均为1716.66×10-6,轻稀土明显富集,LREE/HREE平均为4.82,锰结壳样品中除MID06样品有轻微的Ce负异常外,其余样品均具明显的Ce正异常,基岩MKD01呈明显的Ce负异常。不同区域锰结核(壳)中稀土元素的对比研究表明,南极底流活动区和非活动区Ce/La值有显著差异,但不能通过Ce/La值确定底流的迁移路径。这一成果将有助于全面认识大洋成矿作用与海洋环境变迁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57.
大井矿冶遗址冶炼产物的输出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井矿冶遗址是我国北方发现最早的一处古铜矿遗址。本文利用ICP方法,测试了该遗址的铜矿、炼渣和辽西地区出土的部分青铜器。结果显示,遗址的冶炼金属产品Ag、As、Sb、Bi、Co、Zn等元素含量偏高,Mo含量偏低。同时发现,这批辽西地区出土的青铜器样品微量元素特征明显不同于铜绿山和皖南的铜锭,而与大井铜矿很相似,其铜料来源很可能来自大井古铜矿或其周边铜矿。这一结论,对探讨大井古铜矿冶炼产品的使用范围和辽西地区的冶金历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58.
蒙脱石红移、蓝移及水化特征的谱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提纯蒙脱石、钠化蒙脱石、有机插层蒙脱石进行紫外-可见光学吸收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发现蒙脱石随着粒度的变化产生红移和蓝移现象。1631插层样品较钠化样品红移20 nm以上,而提纯的胶体粒子样品较1631插层样品SM G-1631红移80 nm;由于提纯蒙脱石样品粒度变细羟基伸缩振动吸收峰向高波数移动了1.69 cm-1,即蓝移了1.69cm-1。蒙脱石水化性能的XRD分析表明,蒙脱石吸水后晶层发生膨胀、剥离,脱水时分散后的晶层发生凝聚作用,即面-面结合作用,形成蒙脱石“定向性层状集合体”衍射峰的d值产生了相应的变化,这种凝聚作用是蒙脱石分散剥离的逆作用,但凝聚后形成的凝聚蒙脱石的衍射谱特征与原始蒙脱石的大不相同。蒙脱石红移、蓝移及水化特征的谱学分析研究丰富了天然纳米蒙脱石矿物材料晶体化学研究的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59.
云南地热资源及其开发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地热异常多且显著。滇西高温水热活动区是藏滇水热带的南延,滇东断陷盆地中低温水热活动区的形成得益于独特的地质结构,滇西、滇南花岗岩地热系统则主要吸收地层中K^40同位索放射热而成。开发前景极为广阔。  相似文献   
960.
动态高压下斜长石的熔融和玻璃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斜长石在冲击波产生的动态高温高压作用下较易熔融和淬火为非晶态物质,其矿物学名为熔长石。在随州陨石冲击变质特征的研究中,发现橄榄石、辉石等矿物除出现微裂隙外均保存完好,而多数斜长石颗粒则已熔融和玻璃化。可区分出两种形态的熔长石,一种是保持了原有矿物颗粒外形的‘继形熔长石’,另一种则以熔池状和脉状体形式产出的‘改形熔长石’。两种熔长石的光学和物理性质相似,它们的化学成分与晶质斜长石也基本相同,说明斜长石在高压下熔融时没有与周围物质发生明显的组分交换。在吉林陨石的人工冲击实验产物中,斜长石是最先熔融的硅酸盐矿物,也多以填隙的他形颗粒或脉状体和熔池的形式产出。经与其它陨石的静态高压淬火实验研究结果的比较,推定继形和改形熔长石的形成条件为≈20GPa和≤1100℃。本研究结果对了解地幔橄榄岩和俯冲的大洋板片部分熔融作用,以及地球火山岩玻璃和超基性岩中铬尖晶石的玻璃相岩浆包襄体物理化学性质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