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15篇
  免费   3167篇
  国内免费   2592篇
测绘学   985篇
大气科学   1873篇
地球物理   4441篇
地质学   6590篇
海洋学   1517篇
天文学   1080篇
综合类   943篇
自然地理   1645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53篇
  2022年   486篇
  2021年   576篇
  2020年   531篇
  2019年   751篇
  2018年   716篇
  2017年   839篇
  2016年   914篇
  2015年   866篇
  2014年   923篇
  2013年   1009篇
  2012年   852篇
  2011年   897篇
  2010年   832篇
  2009年   699篇
  2008年   798篇
  2007年   729篇
  2006年   551篇
  2005年   546篇
  2004年   464篇
  2003年   467篇
  2002年   506篇
  2001年   487篇
  2000年   461篇
  1999年   437篇
  1998年   336篇
  1997年   368篇
  1996年   272篇
  1995年   281篇
  1994年   227篇
  1993年   200篇
  1992年   171篇
  1991年   126篇
  1990年   106篇
  1989年   97篇
  1988年   79篇
  1987年   44篇
  1986年   54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6篇
  1958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塔里木西部地区古生代断裂活动的方式和机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系统的地震剖面解释及其与塔中地区的对比,本文探讨了塔里木西部地区古生代断裂活动的方式和机制。玛东断裂带是一条宽阔的北东向盖层滑脱型褶皱冲断带,前展式向东南扩展,冲断作用发生在奥陶纪末。巴东断裂(吐土休克Ⅱ号断裂)为北西向基底卷入型冲断带,奥陶纪末和中二叠世末发生冲断。巴西断裂和塔参2井南断裂是海西期的正断层。塔里木古板块古生代的发育受邻侧的造山带演化制约,近东西向和北东向断裂奥陶纪末的冲断是继承基底构造发育的。塔中地区的近北西向断裂是晚寒武世的新生断裂,加里东运动可分为两幕:奥陶纪末的冲断(艾比湖运动)和晚志留-中泥盆世的冲断-走滑,后者向西明显减弱。塔里木西部的部分北西向断裂(如康西断裂)可归入塔中北西向断裂系。北东向的玛东断裂带是其西的向北(东)冲断的吐木休克断裂带与其东的向南偏东冲断的塔中8-1井——塔中5井断裂带之间的调节断层。  相似文献   
82.
We test the hypothesis that flexural isostatic compensation of the mass removed by enhanced Quaternary erosion is responsible for uplift of the Western European Alps and their forelands. We use two well‐preserved and well‐dated (1.8 Ma) abandonment surfaces of foreland basin remnants in SE France (the Chambaran and Valensole plateaux) as passive benchmarks for tilting of the foreland. Estimating their initial slope from morphometric scaling relationships, we determine bulk post‐depositional tilting of 0.5–0.8% for these surfaces. The calculated isostatic response of the Alpine lithosphere to erosional unloading, using the method recently proposed by Champagnac et al. [Geology 35 (2007) 195–198] , yields a predicted tilting of 0.3–0.4% in the considered areas, explaining approximately half of the determined post‐depositional tilting. Such long‐term deformation being insensitive to cyclic loading/unloading because of glaciations, we suspect the other half to be related to as yet undetermined long‐wavelength and long‐lived tectonic process(es).  相似文献   
83.
川西冕宁-德昌稀土成矿带是中国最重要的稀土成矿带之一,所有稀土矿床均与碳酸岩-正长岩杂岩体有关.前人研究表明,牦牛坪、木落寨和里庄碳酸岩-碱性杂岩体成岩年龄与其相应矿床的成矿年龄基本一致,而大陆槽正长岩年龄与REE矿床的成矿年龄相差甚远.本文对大陆槽碳酸岩、英碱正长岩进行了SHRIMP U-Pb锆石年代学和LA-MC-ICPMS锆石Hf同位素原位测量,它们的形成年龄分别为12.99±0.94Ma、14.53±0.31Ma,表明两者是同时形成的,且与其成矿年龄基本一致.碳酸岩和正长岩的εHf(t)值、Hf模式年龄与它们的εNd(t)值、Nd模式年龄所展现出来的特征一致,说明在其形成过程中有地壳物质的加入.  相似文献   
84.
新立矿区主要可采矿体分布于海底岩体中,查明矿区工程岩体的渗透特征对保障海底采矿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综合分析新立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以现场调查的岩体结构面几何数据为基础,开发了渗透系数张量计算程序,计算了岩体综合渗透系数,根据前期的压水试验结果修正了计算结果,修正后的结果表明矿区-105,-135水平工程岩体整体上呈弱透水性,局部呈微透水性,-165水平岩体整体上呈微-弱透水性;岩体渗透性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85.
在分析天然伽玛测井数据的信息特点和小波多分辨率分析原理的基础上,用小波多分辨率分析天然伽玛测井数据,消除其中的统计涨落等噪声干扰及提取天然伽玛放射性强度在不同沉积岩地层中分界标志特征和不同岩性中的变化特征,以提高应用天然伽玛测井资料进行地层划分及岩性识别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6.
油田注水开发是保持地层能量,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手段.海拉尔地区由于粘土矿物含量高,在开发过程中储层遇水易泥化、坍塌,严重影响油气的有效开采.通过X射线衍射、偏光显微镜观察和扫描电镜分析,确定了海拉尔盆地贝16断块兴安岭群储层自上而下存在三种粘土矿物组合:蒙脱石 高岭石 (绿泥石)→高岭石 伊/蒙间层 伊利石 (绿泥石)→伊利石 绿泥石 绿/蒙间层 伊/蒙间层.粘土总量在9.1%~69.1%之间,由地层浅部到深部呈现由高到低的变化规律.详细研究了水敏性极强的钠蒙脱石及其间层矿物,认为凝灰物质的水解蚀变以及长石和中、酸性岩屑在成岩过程中的次生变化是造成海拉尔地区粘土含量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7.
黄海鲱鱼的人工孵化及胚胎发育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言伟  程济生 《海洋学报》1981,3(3):477-486
对鲱科鱼类个体发育及早期形态特征的研究,国外早已进行过,尤以苏联和日本的资料最多。  相似文献   
88.
孙元福  郑全安 《海洋学报》1981,3(3):400-409
所有物体都不断地发出电磁辐射,在微波谱段内黑体的辐射量Bbb可用瑞利—金斯公式表示:Bbb=2KT/λ2。  相似文献   
89.
实用测的海上和层平均风剖面数据和温度剖面数据,通过数据回归和迭代方法计算出了在不同大气稳定情况下的海面阻力系数。得到了与前人理论计算一致的结论:海面阻力系数随海面大气稳定度的增加而减小,另外,我们还发现:在海面风速小于13m/s时,不能认为气温剖面外推到海面的值与海面水温的是一致的。这样若用海气温差作为衡量海面上方大气的稳定程度,难于得到上面给出了理结论。这一点同前人的理论计算结果是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90.
南极冰层的冰量为24.5×106km3,占地球总冰量的90%以上,南极冰川进退控制着全球海平面变化和气候波动。酉部南极乔治王岛第四纪冰碛与湖积剖面记录了近12000a来南极曾于距今11000a,9000a和6100a出现过3次快速的冰消过程,近6000a来是一小幅度冷暖交替的气候波动过程。深圳湾北岸潮间带堆积是在近6000a以来发育的,堆积物的环境记录表明,海平面呈周期性升降变化,波动周期平均为670a,低海面时期发生于距今5500—4900a,3900—3600a,2400—2200a和1300—1200a。相邻低海面间则是海面上升时期,每一升降周期的海平面变化幅度为80cm左右,近100a的现代增温,海平面处于上升阶段,上升速率为2—3mm·a(-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