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0篇
  免费   425篇
  国内免费   107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100篇
地球物理   566篇
地质学   518篇
海洋学   76篇
天文学   102篇
综合类   52篇
自然地理   75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265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3篇
  1969年   1篇
  1968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基于MAPGIS的地图数字化与地图接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地图是GIS主要数据源,地图数字化是GIS数据输入的主要手段。分幅数字化常导致数据在接边处不匹配,地图接边是实现数字匹配的重要手段。文中详细了MAPGIS地图数字化输入方法,通过MAPGIS图形变换功能,总结了9幅分幅数字化地图拼接过程,通过MAPGIS图幅接边功能介绍了交互式,全自动,半自动图幅接边操作及如何实现数字接边。  相似文献   
72.
利用相控模型进行井间参数预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桂峰  马正 《地球科学》2001,26(1):49-53
储层物性参数在空间的展布,一直是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的难点,利用分形和蒙特卡洛方法,在精细的沉积微相及小层对比研究基础之上,预测了井间的岩石相分布,并根据取心井资料,建立了各种岩石相的渗透率相控模型,从而预测出井间渗透率的分布。该方法以地质特征为基础,将地质资料与数学方法相结合,充分体现了渗透率在井间既具有连续性,同时变化又非常剧烈的特点,为储层物性空间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3.
赤峰-朝阳地区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区内两大类金矿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表明,Ⅰ类金矿以次生包裹体为主,盐度为3.5%~4.0%,均一温度为160~220℃,压力为400×105~700×105Pa,CO2摩尔百分数小于5.5,K+/Na+<1;Ⅱ类金矿以原生和假次生包裹体为主,盐度为5%~7%,均一温度为250~350℃,压力为400×105~800×105Pa,CO2摩尔百分数一般小于6,K+/Na+>1.Ⅰ类金矿液起源于太古宙变质岩重熔岩浆,金沉淀和矿液温度的下降有关;Ⅱ类金矿液起源于同熔花岗岩浆,金沉淀和矿液中晚期沸腾作用及围岩的硫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4.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热水岩溶特征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郑聪斌  章贵松  王飞雁 《沉积学报》2001,19(4):524-529,535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深部白云岩中的溶蚀孔洞,其成因属于热水岩溶作用的结果。本文通过成因矿物学及Fe2+ 、Mn微量元素分析和气液包裹体测定,结合岩溶发育的构造背景,深入揭示了本区热水的来源主要为深部循环热水,局部尚有深部上升的热液加入 ;其热能除地温梯度加热、构造运动加热外,在盆地基底古断裂附近可能还有深部热源的影响而形成的中低焓地热流体。充填矿物包裹体均一温度为 15 0~ 34 9℃,气相成分中CO2 摩尔浓度达到44.3%~ 5 6.98%。Fe2+ 、Mn微量元素在鄂 6、定探 1、李华 1井、芦参 1井、陕 8井和旬探 1井白云岩中的富集,指示了这些井区是热水运移的主要近源区。认为热水岩溶的发育,对奥陶系内幕储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5.
鄯科 1井是吐鲁番—哈密盆地台北凹陷首次钻穿三叠系的一口科学探索井 ,并首次在三叠系发现轻质油流。文内以鄯科 1井为例 ,运用孢粉组合、岩性组合、地震剖面、倾角测井、无机元素、地球化学等多种方法从不同侧面分析了鄯科 1井三叠系内部地层重复的现象 ,这些方法有机的结合和相互的补充打破了单一方法进行地层划分的旧模式 ,初步进行了多方法交互使用进行地质分层的尝试 ,从而有效地消除了地层划分与对比中的多解性 ,使地层划分更可靠 ,相信这些方法的交互使用在其他地区和单井的地层划分对比中也同样有较好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76.
滇西泥盆纪——三叠纪盆—山转换过程与特提斯构造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谭富文  潘桂棠  王剑 《矿物岩石》2001,21(3):179-185
滇西地区以昌宁-连缝合带为古特提斯主洋闭合的位置。晚古生代-中生代时期古特提斯经历了一次盆转山和山控盆演变序列的全过程,可大致划分为4个发展阶段:(1)洋盆扩张阶段(D-C2)。古特提斯洋西侧的保山地块属冈瓦纳古陆的东缘,为非火山型被动大陆边缘;东侧的思茅地块属扬子地块的西缘部分,为火山型被动大陆边缘。(2)洋-陆汇阶段(C3-P2)。昌宁-孟连洋向东俯冲消减,思茅地区转化为弧后扩张盆地;墨江一带形成弧后扩张洋盆,思茅地块从扬子西缘分离。(3)弧-陆碰撞阶段(T1-T3),古特提斯主洋及分支洋盆相继关闭,全区发生大规模的造山升隆,前期的盆转山过程转入山控盆阶段,在哀牢山两侧分别形成了受造山作用控制的兰坪-思茅弧后前陆盆地和楚雄周缘前陆盆地。(4)陆-陆碰撞阶段(J1-K),滇西前陆盆地向陆内拗陷盆地转变,造山带的控盆作用结束。  相似文献   
77.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煤样中的硒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了煤样中的总Se。煤样选用高压闷罐强酸消解的方法进行处理,所得消解液经6mol/L HCl将Se(Ⅵ)还原为Se(Ⅳ),然后进行测定。标准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400μg/L Se,检测限为0.4μg/L Se。用标准参考物质煤飞灰对方法进行了验证,所得总Se含量与标准值相符,对ω为10^-6级Se的4次测定,RSD≤4.5%。  相似文献   
78.
—?Joint Research Program of Seismic Calibr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itoring System (IMS) in Northern Eurasia and North America has been signed by the Nuclear Treaty Programs Office (NTPO), Department of Defense USA, and the Special Monitoring Service (SMS) of the Ministry of Defense, Russian Federation (RF). Under the Program historical data from nuclear and large chemical explosions of known location and shot time, together with appropriate geological and geophysical data, has been used to derive regional Pn/P travel-time tables for seismic event location within the lower 48 States of the USA and the European part of the RF. These travel-time tables are up to 5?seconds faster in shields than the IASPEI91 tables, and up to 5?seconds slower in the Western USA. Relocation experiments using the regional Pn travel-time curves and surrogate networks for the IMS network generally improved locations for regional seismic events. The distance between true and estimated location (mislocation) was decreased from an average of 18.8?km for the IASPEI91 tables to 10.1?km for the regional Pn travel-time tables. However, the regional travel-time table approach has limitations caused by travel-time variations inside major tectonic provinces and paths crossing several tectonic provinces with substantially different crustal and upper mantle velocity structure.¶The RF members of the Calibration Working Group (WG): Colonel Vyacheslav Gordon (chairman); Dr. Prof. Marat Mamsurov, and Dr. Nikolai Vasiliev. The US members of the WG: Dr. Anton Dainty (chairman), Dr. Douglas Baumgardt, Mr. John Murphy, Dr. Robert North, and Dr. Vladislav Ryaboy.  相似文献   
79.
本文分析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环流模式(IAP GCM)模式大气波谱结构(沿纬圈的谐波波谱和时域上的频率谱)及其在厄尔尼诺年的异常。结果表明,超长波是低纬波动的主要空间形式,准40天振荡在一定地理区域内显著存在,并与观测结果有一定联系,它们在厄尔尼诺年均发生明显异常。本工作对鉴定GCM性能及开发GCM的研究领域可能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80.
Nd model ages(TDM) of the Pre-Mesozoic crustal rock samples from Southeast China range from 1.2 to 3.5Ga.Two age peaks of 1.4Ga and 1.8 Ga are observed in the histogram of TDM model ages.Available U-Pb zircon inheritance ages are concentrated around 1.2-1.4Ga,1.8Ga and 2.5Ga,respectively.The combined use of Sm-Nd and U-Pb zircon inheritance ages suggests that the formation of the Precambrian curst is of episodic character.The oldest crustal nucleus may have been formed during the Late Archean(2.5Ga or older?).A rapid production of the crust took place 1.8 Ga ago,consistent with the global crust formation event at 1.7-1.9Ga.Another important episode of the addition of juvenile crustal material from the mantle in Southeast China took place 1.2-1.4Ga ago,during which the pre-existing crust was strongly reworked and/or remel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