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4篇
  免费   339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64篇
地球物理   459篇
地质学   208篇
海洋学   24篇
天文学   88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250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5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3篇
  1969年   1篇
  1968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821.
Laboratory and in situ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to assess the use of bromide as a tracer forin situ studies of benthic solute exchange. Bromide was used in the benthic chamber lander ‘ Elinor ’ for flux measurements in coastal sediments of the German Bight, Kiel Bight and Skagerrak (28–700 m water depth). Tracer and total oxygen uptake were monitored simultaneously in the same chamber incubation. Concurrently, in situ oxygen micro-profiles were recorded at the same locations by the profiling lander ‘ Profilur ’. Deployment in an anoxic silt (Kiel Bight) confirmed that in the absence of bioturbation and advection, tracer transport into the sediment was driven solely by molecular diffusion. This flux could be well described by a simple box model accounting for molecular diffusion only. In oxic sediments (German Bight and Skagerrak) enhanced exchange of bromide tracer due to bioirrigation parallelled enhanced oxygen uptake equivalent to a 4-fold molecular diffusive flux. Our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incubations can be short. Depending on irrigation activity of the fauna, however, incubation length should exceed 3 h in order to provide a useful data base for flux calculations. The method demonstrating caveats is discussed and indicate possible improvements. The results show how the bromide tracer addition can be used as a tool for determining solute fluxes exceeding diffusive flux in benthic chamber incubations.  相似文献   
822.
利用营口市环境监测中心站3个大气降水监测点位的监测结果,探讨了1991~1995年全市大气降水化学组成特征、质量浓度水平及变化规律,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23.
824.
Using transmittance data appropriate for grain material which is predominantly comprised of polysaccharides we have computed infrared fluxes from several types of galactic infrared source. The model used in these computations involves polysaccharide condensation in material flowing out from O-type stars. With the exception of rather minor discrepancies we show that it is possible to match the2.1–13 μ observations of a wide range of galactic infrared sources.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825.
A culture of E. coli was initially subjected to brief exposures to heat for durations of 30–60 s, starting with a temperature of 270 °</sup>C. A stepwise increase of this temperature from 270 °</sup>C–750 °</sup>C and a sequential culturing led to the emergence of a strain of this bacterium with a much higher resistance to flash heating than the original culture possessed. This behaviour would have an important relevance to the survival of micro-organisms upon entering a planetary atmosphere.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826.
杨耀鑫    杨永强    杨游  公茂盛   《世界地震工程》2023,39(1):049-58
为了利用结构地震响应观测数据在震后对结构进行损伤快速评估,本文提出了基于BP传播神经网络多参数预测震后结构损伤程度的方法。本文设计了9个不同设防烈度和层数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利用OpenSees有限元软件进行了非线性时程分析,并用损伤指数量化了结构损伤程度。利用有限元模拟结果,创建了神经网络的数据集,训练神经网络建立了结构参数与结构损伤指数之间的映射,对比了不同参数组合预测结构损伤水平的能力,提出了最优参数组合。结果表明:此方法预测结构损伤指数准确度高,耗时短,可为建筑工程震后损伤快速评估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827.
2022年3月16日在日本福岛县东部海域发生7.4级地震,本文基于近实时震害评估系统RED-ACT对此次地震进行了快速评估,包括强震动记录分析、区域地震破坏力震害评估结果和典型桥梁破坏,并结合实际震害对比了该系统评估结果以及其他主要震害快速评估系统的分析结果,结果表明:(1)此次地震造成的地面运动强度较大,多数台站记录PGA较2021年福岛7.3级地震更强,反应谱在0.5~1.3s区间呈现远高于2021年福岛地震的趋势。(2)RED-ACT的震害评估结果相较于日本NIED-CRS系统和美国USGS-PAGER系统与实际震害更为接近,在强震动记录较为密集的地区,开展基于强震动时程和建筑非线性分析的震害评估能够得到更为准确的震害评估结果。(3)此次地震对白石市附近桥梁造成了一定的破坏,桥梁破坏附近处的强震动会对典型桥梁结构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相似文献   
828.
(赵登科    王自法      李兆焱    周阳  高曹珀  WANG Jianming  位栋梁  张昕) 《世界地震工程》2023,39(2):178-188
震后房屋损失的快速评估对于灾后应急救援等至关重要。现有的地震风险评估方法要么仅提供损失的均值,要么以某一方差常数来描述损失的分布特征,均无法准确有效地反映各空间位置点损失的随机性及相关关系,最终影响整体损失评估结果的准确度。本文基于Copula理论,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地震巨灾风险分析的相关随机变量模拟方法,好处是在实现快速计算的同时,能够考虑地震损失中的不确定性与相关性。利用所提方法对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6.8级地震的房屋损失进行评估,得到了各结构类型与县区的损失分布,并与PAGER方法所得到的损失分布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此次地震房屋总体损失超过89.8%的概率处于10~100亿元人民币量级水平,其中超过50.8%的概率为20~50亿元人民币;损失较大的三个县区分别是泸定县、石棉县和荥经县,砌体结构的经济损失约是框架结构的2倍;相比于PAGER,该方法给出的损失概率分布形状更加灵活,能够详细地反映不同县区的房屋损失特征。研究方法和结果为震后损失快速评估技术提供参考,也为未来地震的灾后应急救援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29.
(张雨婷    任叶飞    米欣雪    温瑞智    王宏伟  )) 《世界地震工程》2023,39(2):189-199
大量破坏性地震震害调查结果表明:松软土层场地上的震害情况要比坚硬岩石场地上的震害情况更加严重,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不同类型场地上震害差别也较大,因此场地放大效应及区域场地分类的研究逐渐成为地震工程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高精度地形地貌数据及地理信息处理软件的逐步完善,区域场地分类方法的研究迅速发展。本文重点介绍了基于地形条件、地貌条件、地质条件及综合条件的场地分类方法,对各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探讨,并分析了其在使用时应注意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830.
刘泉    李继龙    陶冬旺    马强    解全才    杨剑   《世界地震工程》2023,39(1):181-188
工程结构地震反应观测台阵获取常时和震时结构反应记录,是工程结构健康诊断和震害评估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2019年,云南大理建设了一个由8个地震烈度仪测点组成的结构地震反应观测台阵,每台烈度仪内置一个3分向微电子机械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MEMS)加速度计。通过标准振动台检测,确定台阵配备的烈度仪的幅频响应特性曲线和线性度误差符合相关行业标准的要求。该台阵于2021年5月获得了大理漾濞地震序列的多次结构地震反应记录,本文选取其中3次MS3.0~MS3.2级地震,分析了观测记录的加速度时程、傅里叶幅值谱和信噪比等数据,由结果可知:该台阵可较好地记录幅值≥0.5 cm/s2</sup>、频带1.0~39.0Hz的振动信号,对于近场小震具有一定的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