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1篇
  免费   200篇
  国内免费   262篇
测绘学   110篇
大气科学   286篇
地球物理   246篇
地质学   906篇
海洋学   89篇
天文学   39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358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2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54篇
  1987年   51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49篇
  1984年   49篇
  1983年   49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21篇
  1974年   19篇
  1964年   29篇
  1962年   17篇
  1959年   43篇
  1958年   58篇
  1957年   74篇
  1956年   36篇
  1954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3.1 介绍 模拟与频率和方向相关的大洋波谱F(f,θ)的工作是极其困难的。唯一有点统一的理论(Hasselmann,1967)也还没有简化成一种实用形式。这篇研究中所探讨的是结合零散的,现有的理论,以达到这样一种目的:即发展一种与我们目前对风浪成长谱的了解相一致 ·95.的波谱模式。本章中我们将讨论一种离散的谱模式,这种模式采用了一种改进的能量传播的特征方法。数值方法最早是由Barnett等(1969)提出的。  相似文献   
22.
23.
24.
一.引 言 赤道太平洋上层海洋环流的主要特征已被建立十多年了。1942年斯维尔德鲁普等人描述了中太平洋的表面流:往西流的北和南赤道流以及往东流的北赤道逆流。随后,南赤道逆流也被用表面动力高度图表示出来(Reia,1961),Cromwell等人(1954)发现了赤道潜流,从而对上述环流的描述进行了主要修正。Hisard和Rual(1970)发现了赤道潜流下面  相似文献   
25.
多年来,很多国内外学者对东中国海环流的机理进行了研究。近几年,奚盘根等(1980)和冯士筰等(1981)基于f-坐标系的风涡度一热盐梯度全流方程分别数值地模拟了冬、夏季东中国海环流。他们指出,控制东中国海环流主要因子是边界力(黑潮)、热盐力和底形分布。袁耀初等(1982)也数值地模拟了东中国海环流结构,  相似文献   
26.
27.
地质条件在许多方面决定着特大城市继续发展的前景。近些年,莫斯科市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得益于在该地区地质历史背景基础上,分析了市区的现代地球力学、存在的古侵蚀切割和发育的危险地质过程。  相似文献   
28.
提出了坡积-滑坡土、残积-坡积和人类经济活动填土强度指数易变性调查结果。给出了根据实验方法制定出的,在工程地质勘察资料不充分条件下对危险斜坡和边坡稳定性评价的建议。提出了土体位移风险评价方法,以便论证选择防止滑坡工程设施的工程保护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9.
利用和田地区4个代表站1961~2000年的气温资料,对和田地区近40a来的气温变化作了分析。得出近40年来和田地区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春季气温和于田县的年平均气温却呈下降趋势。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增温十分明显,1999年是近40a来和田地区最暖的一年。  相似文献   
30.
乾安地区盐碱地显热通量的测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中给出了用大孔径闪烁仪在 2 0 0 0年生长季观测到的盐碱地区显热通量的主要结果 ,并初步计算了当地的水热平衡状况。结果表明 :乾安盐碱地区显热通量占净辐射量的百分比在干旱、非生长季达到 6 5 % ,在多雨、植被生长季仅为 11% ;显热通量因降水而明显降低 ,幅度与降水强度有关 ,反映了当地的气候和土壤特征。文中还把LAS的测量结果与传统的梯度法作了比较 ,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