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6篇
  免费   479篇
  国内免费   603篇
测绘学   340篇
大气科学   448篇
地球物理   243篇
地质学   1571篇
海洋学   490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197篇
自然地理   257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78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10篇
  1959年   8篇
  1958年   9篇
  195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61.
前人研究认为 ,库车 194 9年 7 级地震主要与天山南麓活动构造带的NEE向秋立塔格断裂有关。最近笔者根据深地震地壳测深、石油地质及活断裂等研究的新成果 ,对这次地震的构造条件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塔里木陆块向天山俯冲 ,天山上地壳被挤压块断隆升并侧向推覆扩展 ,于天山南缘形成库车盆地及由秋立塔格等一系列逆断裂组成的逆断 -褶皱系 ,这是发育于沉积盖层的薄皮构造。NE向库车 -依西 1井断裂是库车盆地构造中重要的传递断裂 ,位于NE向的乌鲁木齐 -库车 -柯坪构造带中。有关 7 级地震的地震学研究结果与秋立塔格断裂完全不符 ,而与库车 -依西 1井断裂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62.
华北渤海湾盆地大震的构造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渤海湾盆地是地震活动强烈的地区,记载有7级以上大地震6次。前人对几次大震的具体构造条件已做过大量研究。笔者基于已有的工作,通过对盆地构造发育早第三纪断陷和晚第三纪以来拗陷两个阶段的不同构造后性和区域地震构造格局的分析,以及大震区构造的剖析,综合研究了大震的构造特征。其中最根本的是,盆地发育的断陷阶段因北西—南东向水平拉张作用,于地壳上部形成了由北北东—北东向太行山山前断裂带等大型拆离断裂拉张滑脱控制的伸展断裂系统;拗陷阶段受北东东—南西西向水平挤压,正发育着一套地壳共轭剪切破裂系统。前者与地震关系不大,后者对地震孕育和发生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63.
前人研究认为 ,库车 194 9年 7 级地震主要与天山南麓活动构造带的NEE向秋立塔格断裂有关。最近笔者根据深地震地壳测深、石油地质及活断裂等研究的新成果 ,对这次地震的构造条件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塔里木陆块向天山俯冲 ,天山上地壳被挤压块断隆升并侧向推覆扩展 ,于天山南缘形成库车盆地及由秋立塔格等一系列逆断裂组成的逆断 -褶皱系 ,这是发育于沉积盖层的薄皮构造。NE向库车 -依西 1井断裂是库车盆地构造中重要的传递断裂 ,位于NE向的乌鲁木齐 -库车 -柯坪构造带中。有关 7 级地震的地震学研究结果与秋立塔格断裂完全不符 ,而与库车 -依西 1井断裂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64.
造山带与沉积盆地是形成于统一的地球动力学系统之中的一对孪生体,由此构造了盆山系统。盆山系统是陆块相互作用、岩石圈层圈相互耦合的复杂系统,主要表现为物质的循环系统和能量的交换系统。盆山系统形成演化过程中造山带和沉积盆地之间一切相互作用的总和即为盆山间的耦合关系。盆山系统是中国西部中新生代构造的基本格局,并有单测盆地型盆山系统和双测盆地型盆山系统两种基本类型。小陆块拼合、多旋回构造运动和陆内构造活动强烈等是中国西部盆山系统形成演化的地质背景。中国西部盆山系统盆山间耦合关系在垂向上表现为造山带隆升与沉积盆地沉降呈镜像关系,在横向上表现为物质流和能量流循环均有两个传递方向,并且盆山系统岩石圈各层圈间有着强烈的相互作用。中国西部盆山系统盆山间耦合关系的动力学模式为C(陆内)—型俯冲,对于单侧盆地型盆山系统其耦合关系的动力学模式为L(龙门山)—型俯冲,而双测盆地型盆山系统其耦合关系的动力学模式为T(天山)—型俯冲。  相似文献   
965.
对川西雅江-道孚地区三叠系西康群含义及层序重新作了厘定;对杂谷脑组解体,重新定义认识的分歧,如年各组碳酸盐岩块砾混积层在西康群地层柱中的位置,进行了探讨命名地罗空松多组和新都桥组层位关系的新认识,双壳类(Pergamidia)在西康群中的分布及意义等若干地质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作了总结与评述.  相似文献   
966.
湖南芙蓉锡矿区是近年来新发现并正在进行勘查的新矿区,该矿区以锡矿产于花岗岩大岩体内部和潜在的巨大找矿潜力而引人注目,在野外初步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室内工作,认为芙蓉锡矿及其相关的岩浆岩在许多方面与众不同,如:产于岩体内部,蚀变花岗岩中浸染状石矿化,锡石-硫化物型及锡石-磁铁矿型等不同类型的矿化同时存在,绿泥石化发育且不同类型的锡矿化对应于不同的绿泥石成分,花岗岩类岩石低SiO2,高Sr等地球化学异常,本文主要探讨矿化及含矿岩体的某些地球化学异常并提出深部找铜的意见。  相似文献   
967.
地幔矿物中CO2流体包裹体的微量元素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在镜下观测基础上,挑选富含CO2包裹体的地幔橄榄岩的橄榄石、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样品,运用热爆法提取和ICP—MS技术,直接测定了单矿物中CO2流体包裹体的稀土和微量元素含量。在同样条件下,采用四极质谱法测定了CO2等气相成分,并以CO2含量为参考值,得出流体中的微量元素相对含量。热爆样品的显微镜观测表明,靠近颗粒表面的较大的CO2包裹体在1000℃爆裂时均已破裂,所测定的REE和其他微量元素主要来自CO2包裹体。CO2流体/球粒陨石标准化的REE数据表明,地幔CO2流体相对于地幔岩或地幔矿物而言,富集稀土元素,特别是轻稀土元素,LREE/HREE为1.53~11.96,REE分馏程度较大,(La/Yb)N一般大于1。CO2流体/上地幔岩石标准化值研究表明,除Co、Ni外,铁族元素在地幔流体中趋于贫化;Cu、Mo、W、Bi、Ag等热液矿床的重金属成矿元素在地幔CO2流体中富集。  相似文献   
968.
上海高速城市化进程对水环境的影响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20年来上海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对水环境的影响和压力十分突出。本文通过对上海城市化进程中所产生的水环境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认为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造成河网水系的锐减、地面沉降、水环境污染加重等问题,这些问题已成为影响上海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因子之一。并对改善上海水环境状况的主要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69.
风灾危险性评价-以塔里木盆地为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考虑到大风灾害的发生与发展不仅与大风灾害天气有关,还与其影响区的自然及社会经济状况有关。因此,结合新疆的实际情况,以承灾体指数CH和灾次指数ZC的变化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大风灾害的空间分异特点,发现ZC的变化与CH的变化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错位。在此基础上,构建出风灾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它是风沙致灾强度和承灾强度的综合反映。结果显示:塔里木盆地最重要的工业城市库尔勒是风灾最危险的区域,其次危险的地区是:喀什、库车、阿克苏、轮台和莎车等地,应予以高度重视。这与塔里木盆地大风灾害的实际基本一致,说明用危险性指数DX来指针研究区的风沙灾害危险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70.
浅论城市发展与地质灾害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文章对黑龙江省几个不同功能城市,即人类活动集中的哈尔滨市、油田大庆市及4大煤炭城市,在不同形式的人类大规模活动中,诱发和激化的各种地质灾害及灾害群粗浅地作了分析,指出这些城市的发展严重受地质灾害的制约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