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2篇
地质学   143篇
海洋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文是关于大陆上晚前寒武纪岩石组合(建造)的主要类型数量分析的总结。我们使用了以前对显生宙及晚前寒武纪的分析方法,并且考虑了文德期原始地质资料的某些特性。苏联上前寒武系的划分是以乌法会议制定的方案为依据的。即文德开始的时限为680±20百万年;而其与寒武系的界限为570百万年。这样,文德的延续时间约110百万年。这就比过去所划分的晚元古时限小的多,但仍大于显生宙的任何一个时代的延续时  相似文献   
52.
前寒武纪地台中的结晶地盾很久以来就认为是含有大量铀矿资源的地区,远在四十年代初期,在加拿大和南非地盾就发现了丰富而足够大的矿床(欣科洛布韦,拉吉港),提供了大都分开采铀矿。最近几十年来,在加拿大和南非地盾的元古代砾岩中,在加拿大和其它地盾的长期活动的断裂带的长石交代体中开采了铀矿和含金铀矿床。七十年代初期,在北澳大利亚发现了铀矿床,从而使澳大利亚地盾成为一个巨大的含铀地区。目前在世界铀矿储量表中前寒武纪地盾的矿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仅在资本主义和发展国家中估计铀矿总储量4百万吨,前寒武纪地盾占1.6百万吨;而从已勘探的铀矿工业储量中的126万吨,前寒武纪的储量占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53.
由块状黄铜矿—磁铁矿透镜体组成的太古代层状金色丛林(Golden Grove)矿床的δ~(34)S_(CDT)值范围从-1.4per mil到 4.4 permil(平均 1.0 permid。类似的分布也来自矿化层(范围-2.5到 4.0,平均 0.9)和富Zn的上盘燧石层(范围-0.1到4.3,平均 1.6)浸染状的硫化物中。由于沉淀和成岩的影响,在共生的硫化物系统中同位素具不平衡性,通过绿片岩相变质作用而保存下来。对于地层最高的铜透镜体平均δ~(34)S值中两个per mil的减损说明当硫化物沉积时,在矿液中向高fo_2的临时变化。这些资料证实了海底硫化物的堆积模式是在活动构造环境中发生间隙性喷发作用的结果。说明岩浆(少年期)硫是矿液中硫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54.
构造与成矿有着密切关系,它是把矿液从矿源地输送到矿区的通道,并借助于断裂、裂隙、破碎带、劈理、片理、层间滑动、不整合等而形成适当的导矿构造。元古宙的金属矿床大多产生在陆內构造中,多数产在夭亡断裂带内。许多著名的铅锌矿床产在同时生成的大陆边缘附近的克拉通内坳陷中(麦克阿瑟矿床),或克拉通边缘的港湾内(沙利文矿床)。巨厚的层序堆积于这些下陷的盆地内,但性质多变。有的地方有大量的浅水碳酸盐(如麦克阿瑟河,芒特艾萨矿床);而有的则以硅质和泥质沉  相似文献   
55.
在滨贝加尔西北部的前寒武纪杂岩中赋存有两种含矿建造类型的层状矿床:①产于碳酸盐岩中的含萤石和重晶石的铅锌矿床(塔博尔、卢戈、希宾等);②黄铁矿一多金属矿床(霍洛德尼克)。研究矿床的多元和多种成因首先必须确定容矿建造形成时的含矿构造发育情况,阐明矿床古构造的位置,这两种类型矿床的现代构造格架是综合了原始沉积构造及后来迭加其上的较晚期多次的变形确定的,解释原始容矿构造变化的特征是研究控制矿床构造的又一项重要任务。滨贝加尔西北部隶属于贝加尔地槽区,西伯利亚地台的南缘。在萨洛普著作  相似文献   
56.
一个复杂的钙质层剖面和大量分布广的碳酸盐胶结物产于河流硅质碎屑砂岩和砾岩的厚岩层中,是在大陆玄武岩火山作用的同时及其后沉积在苏必利尔湖盆地内的,作为Portage湖火山岩的混合砾岩并作为Oronto群。在砾岩中,碳酸盐胶结物形成厚达60cm,长几米的不连续的带,由25%体积的碳酸盐组成。鉴于在百年(Centennial)矿山的钙质层表现为典型的向上分级的成土钙质层的外表特征,广泛分布晶石碳酸盐胶结物是较少特征的。根据以下理由也将其解释为钙质层:(1) 它早于区域绿帘石变质作用;(2) 从同一地层中已描述过一个钙质层剖面;(3) 钙质层的结构特征如:具碳酸盐环边的卵石,卵石上的悬摆状方解石,在碳酸盐基质中的飘浮着的砂粒和页状剥落的绿泥石;(4) 可能的渗流物(Vadoids);(5) 在向盆地倾斜的冲积扇中,富碳酸盐带在地层上和地理上都很广泛;(6) 这些带的分布和含碳酸盐的总量,对于碳酸盐成因需要一个不同的来源点。几条显示界线说明主要气候可能是干旱的,对于钙质层需要有一种波动的也许是季节性的降雨型气候:(1) 古纬度大约是北纬30°;(2) 碳酸盐充填的收缩断裂意味着高的蒸发作用;(3) 间歇的、瞬间的或季节性河水以大量泥质碎片砾岩附加层,巨大的、以前的向上裂开胶结的泥砂岩,和干燥破碎的泥质盖层局部记载于河流层中。作为渗流钙质层胶结物来解释,可与侧面有冲积岛并带有一个中心盐湖的,像半干旱的山间盆地区的沉积模式作对比。  相似文献   
57.
迄今已有的实验资料促使许多地质工作者提出:关于海相火山岩中占优势的低钾拉斑玄武岩,不能直接在高压下从上地幔的火成岩基底熔出的结论。鉴于这种情况,有许多作者推测:洋中脊的拉斑玄武岩是在不深处(~30公里)形成。因为根据实验资料所知,在这样的压力下,只是部分拉斑玄武岩能从橄榄岩中熔出。据(?)等人的计算说明,在这一深度橄榄岩熔解而形成高镁的熔岩,即这熔岩被队为是海洋拉斑玄武岩的原岩。因此,最近几年来有大量的文献论述有关具体的拉斑玄武岩系的原始  相似文献   
58.
前寒武纪化学风化壳的形成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在1963年彼得罗查沃德会议中曾经做过有关苏联卡累利阿元古宙化学风化壳的报告,引起了苏联地质界极大的兴趣,广泛的掀起了讨论风化壳的沉积学及矿产的热潮,发表了一系列有关风化壳的文章。与此同时,这一问题在世界不同地区积累了很多资料。目前的任务是利用这些资料来解释理论和实际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59.
通过现场调查与分析,采用GIS技术,提取了南窖沟小流域泥石流风险评价的因子,选取其中较为重要的10项评价指标,划分了各评价因子的危险性分区,利用ArcGIS平台及可拓学评价方法对南窖沟小流域进行了泥石流风险性评价。参考已有研究成果,对单因子的危险性及易损性进行赋值,通过栅格化数值运算及关联度的加权综合计算,获得各单沟泥石流危险度及流域内危险性和易损性分区图,得到了小流域风险性分区结果,为该小流域泥石流预譬及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