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5篇
海洋学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1.
黄浦江沉积物中砷的分布和形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浦江作为上海的最重要的河流,具有多种功能.关于黄浦江微量元素污染的公开资料零星地分散在有关长江口的研究论文中[1-2],近年来发现黄浦江江水和沉积物中汞含量明显偏高,输入长江的汞逐年增加[3].沉积物与上覆水体之间通过频繁的交换作用,被污染的沉积物还可能成为水体再次污染的潜在来源.为此,本文对黄浦江江水和沉积物中砷的分布、形态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可能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氧化铁矿物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及其表面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丁振华  冯俊明 《矿物学报》2000,20(4):549-352
杂质和复杂的微形貌导致铁(氢)氧化矿物表面的能量和结构高度不均一。能量高、配位数低的位置吸附力强。电荷和离子半径决定了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由于表生地球化学过程中的吸附过程几乎都与流体有关,流体的pH值主要通过对铁氧化物的影响吸附过程,pH值的变化改变了铁氧化物表面羟基的分布,即改变表面吸附位置的结构,进而影响氧化物的吸附能力,铁(氢)氧化物的表面结构其复杂,现有的吸附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铁(氢)氧化物的吸附行为,但也存在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3.
煤中砷的赋存状态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砷是煤中常见的有害微量元素,由于其丰度较低,定量研究其赋存状态一直很困难。近年来,采用逐级化学提取实验方法对煤中不同赋存状态的砷进行了定量研究,综合分析这些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①煤中砷的赋存状态包括硫化物态砷、有机态砷、砷酸盐态砷、硅酸盐态砷、水溶态和可交换态砷。总体上,硫化物态砷>有机态砷>砷酸盐态砷>硅酸盐态砷>水溶态和可交换态砷,但在不同的煤样品中,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②一般而言,煤中大部分砷存在于含砷黄铁矿中,含砷黄铁矿中的砷含量与黄铁矿的成因或类型有关。煤中的砷酸盐态砷主要与铁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共生;硅酸盐态砷主要进入粘土矿物晶格。③在砷含量较低的煤样品中,有机态砷含量较高,其中在褐煤和低煤级烟煤中,可提取出与腐殖酸和富里酸结合的砷。当前还难以确认有机态砷的化学结构。④贵州特高砷煤中砷的赋存状态较为复杂,在某些样品中与氧结合的有机态砷为主要的赋存状态。  相似文献   
14.
利用电子探针、扫描电镜分析技术在产自山东碱性玄武岩的刚玉巨晶中发现了尖晶石族氧化物包体,并有许多刚玉、钛铁矿、高硅氧化物、辉石、长石、方解石等包体.这些包体矿物的化学成分明显与该地区相应的巨晶矿物不同,具有深源性的特征.刚玉巨晶具有世代现象,其生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是在一种高度演化的富含SiO_2岩浆中生成,生长过程极其复杂.  相似文献   
15.
16.
根据以往研究,选取了2个砷含量差异较大的样品,利用连续浸取实验,结合仪器中子活化分析(INAA)、等离子原子吸收光谱(ICP-AES)、等离子质谱(ICP-MS)测定及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AFS)分析,经低温灰化(LT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X)对黔西南高砷煤中砷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发现50%以上的砷不能被NH4Ac、HCl、HF和HNO3等无机试剂提取出来,结合以往的研究认为砷主要以高价有机砷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7.
黔西南高砷煤的分布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根据野外地质特征结合中子活化成分分析结果,探讨了黔西南高砷煤的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和某些地球化学特征。高砷煤严格受构造(褶皱和断层)、地层(二叠系龙潭组)、沉积相(海陆交互相)的控制,分布于平行北斜长轴的断层两侧,愈靠近断层面砷的含量愈高。砷在煤中的分布极不均匀,即使同一煤层变化也极大。在时空关系与元素组合上高砷煤与区内卡林型金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贵州中北部燃煤型砷中毒地区煤中砷的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中北部存在着高砷煤并引起环境和健康问题,对这些地区的煤进行了中子活化分析(INAA)、电子探针(EMPA)、能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X)、低温灰化(LTA)、X射线衍射(XRD)、X光吸收精细结构(XAFS)和连续淋滤实验分析,综合研究了这些煤中砷的赋存状态。结果表明不同煤中砷具有不同的赋存状态。在部分样品中砷主要以无机砷的形式存在,而在其它样品中砷主要以有机砷的形式存在。除了黄铁矿和毒砂外,SEM-EDX结合LTA和XRD发现硫酸盐、粘土也不同程度含有砷。XAFS显示煤中的砷主要以As5+的形式存在。连续淋滤实验表明在样品ZJ-1中超过50%的砷不能被淋滤出来,而在另外两个样品(ZJ-8和RH-5B)中绝大部分的砷被淋滤出来。综合分析表明一些煤中以+5价存在的砷主要与有机质结合。煤中如此高的砷及其主要与有机质结合的现象是很罕见。  相似文献   
19.
利用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分析 (XAFS)和铁的穆斯堡尔谱 (M ssbauer)对黔西南高砷煤中砷和铁的存在形式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 ,高砷煤中的砷主要以高价砷的形式存在 ,也有少量以As2 O3 、砷黄铁矿、砷硫化物的形式存在。除 1个样品中的铁全部以顺磁性针铁矿或超顺磁性的针铁矿的形式存在外 ,其它样品中的Fe主要是黄铁矿中的Fe,约占全铁的 6 0 %~ 91% ;其次是黄铁钾矾中的Fe ,约占全铁的 9%~ 4 0 %。  相似文献   
20.
山东蓝宝石的呈色机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丁振华 《矿物学报》1993,13(1):46-51
本文采用电子探针、顺磁共振、吸收光谱等手段,着重研究了山东蓝宝石的吸收光谱特征,讨论了它的呈色机制,并简单论述了其改色的可能性。20000~10000cm~(-1)范围内的电荷转移跃迁是造成蓝宝石不同色调和颜色的主要原因,Fe~(2+)-Ti~(4+)、Fe~(2+)-Fe~(3+)、Fe~(3+)及O~(2-)-Fe~(3+)等吸收峰(带)的强弱和相对强弱决定了蓝宝石的具体颜色。如何协调这几个吸收峰的吸收强度是蓝宝石改色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