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4篇
地质学   51篇
综合类   1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玲珑金矿田东风矿床171号脉金矿,产于胶西北地区著名的玲珑金矿田南东部,受NEE向破头青断裂控制。矿脉、矿体形态、产状与断裂带基本相同,带内岩石蚀变分带现象较明显;矿体主要分布于断裂带下盘,呈似层状、大脉状,沿走向及倾向显舒缓波状,局部具分支、复合特征;厚度变化较稳定,有用组分分布较均匀;矿石类型包括黄铁绢英岩型和黄铁绢英岩质碎裂岩型。研究表明,中生代燕山晚期的构造—岩浆活动为成矿提供了热源及定位空间,成矿物质具壳、幔混合源特征,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幔源,有大气水和岩浆水的加入;矿床成因为中温热液型金矿。  相似文献   
52.
本文采用LA-ICP-MS技术,对胶北地体TTG片麻岩和花岗质片麻岩中锆石进行系统原位U-Pb定年和稀土、微量元素的分析,发现研究区早前寒武变质结晶基底存在多期岩浆-变质热事件。4件TTG片麻岩和2件花岗质片麻岩锆石样品记录了2909±13Ma、2738±23Ma、2544±15~2564±12Ma和2095±12Ma 4组岩浆事件年龄,以及2504±16~2513±32Ma和1863±41Ma 2组变质事件年龄。结合以往TTG片麻岩和花岗质片麻岩的地球化学及Nd同位素研究发现,约2738Ma的TTG岩浆事件可能代表胶北地体地壳最主要的生长事件,而2544~2564Ma的岩浆事件则可能代表古老地壳重熔的最强烈岩浆事件,约2095Ma岩浆事件则反映了胶-辽-吉构造带内部在该时期与地壳拉张作用有关的岩浆活动。2504~2513Ma是研究区以及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基底最主要的一期变质热事件,可能与地幔柱(热点)岩浆的底侵作用有关,而TTG片麻岩记录的约1863Ma的变质年龄与研究区基性和泥质高压麻粒岩相岩石记录的麻粒岩相变质时代一致,暗示TTG片麻岩可能也经历了古元古代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上述研究进一步表明胶北地体在古元古代的确存在一期陆-陆碰撞的重要造山事件。该项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深入探讨胶北乃至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的形成演化、岩浆-变质热事件序列及其构造背景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53.
伟德山地区构造位置上处于苏鲁-大别造山带鲁东段,该区广泛出露中生代燕山晚期花岗岩,岩体内部及外围已发现十余处钼、铜及多金属矿床(点),为一重要的多金属矿产地.本文利用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技术对该区两个典型矿床矿化花岗岩开展了年代测定,获得了两个岩浆锆石U-Pb法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13.4±1.8Ma和114.2±2.1Ma,与前人所测得的该区花岗岩SHRIMP锆石U-Pb同位素年龄108±2Ma,117.7±2.9Ma ~ 113.4±2.5Ma较一致,结合中国东部地区花岗岩体与其相应的有色金属矿化时间差异的研究成果,认为伟德山地区铜钼成矿时代应在110Ma左右,属燕山晚期多金属成矿亚系列.区域上的研究表明,该区成岩成矿作用处于早白垩世古太平洋板块相对亚洲大陆俯冲导致的弧后扩张环境,为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过程中壳幔相互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54.
胶东金矿是全球最大的与花岗岩有关的大型金矿床。前人研究多数与板块构造碰撞或俯冲联系起来,提出“造山带型金矿”或“变质核杂岩”等观点。本文指出,胶东金矿形成于中国东部板块拼合后的大陆,属于陈国达曾厘定的中生代地洼区(陈国达,1956,1985;邓军等,1998;翟明国等,2004),受控于一种“岩浆核杂岩”的构造(吕古贤等,2016)。胶东“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带蚀变岩金矿床”,在全球已知金矿床类型中是独特的(吕古贤等,1999,2013)。胶东“岩浆核杂岩”构造在中国中新生代复合大陆可能较普遍发育。  相似文献   
55.
本文介绍了大邓格金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对矿床主量元素、硫同位素、氢-氧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作了测试分析,总结了矿床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主量元素分析表明蚀变过程中Si O2、K2O含量增高,Na2O、Al2O3、Ca O等含量降低;硫同位素组成δ34SCDT值为7.0‰~7.1‰,指示硫可能来自于均一化程度较高的统一流体库;氢同位素组成δDV-SMOW变化范围较大,为-83.68‰~-116.95‰,氧同位素组成δ18O水值为-2.57‰~8.35‰,显示了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组成的混合水为主;成矿流体主要为中温(86~429℃)、低盐度(1.74%~22.38%Na Cleq),属CO2-H2O-N2-Na Cl体系。成矿期流体表现出多期、多来源特征,体系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和流体的不混溶是导致金等成矿元素沉淀和富集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6.
为探讨胶东水旺庄金矿床成因,对载金黄铁矿和石英进行了S-H-O同位素组成及流体包裹体的测试分析,研究表明:黄铁矿δ34S介于7.0‰~8.5‰,流体的δD介于-91.7‰~-82.6‰,δ18O介于2.6‰~5.6‰,发育气-液两相流体包裹体、含CO2流体包裹体和含子矿物流体包裹体等3类,流体盐度介于1.2%~13.8%(NaCleq),均一温度主要集中于290~350 ℃,成矿期流体为中高温、低盐度的H2O-CO2-NaCl±CH4体系,具有深部岩浆来源特征.流体的不混溶或沸腾作用导致了金的沉淀富集.受中生代太平洋板块俯冲及后撤影响,胶东地区发生了大规模岩浆活动和强烈的地壳隆升,所产生的热隆-伸展构造为该区大规模金矿集中爆发成矿提供了有利条件.在主拆离断层中主要形成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在主拆离断层下盘主要形成石英脉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57.
牟平院格庄岩体位于胶东东部,为燕山晚期形成的与斑岩型-矽卡岩型铜钼多金属矿床有关的岩体之一。获得院格庄岩体崖西、后野、西上寨3个单元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为(118.10±0.66)Ma、(118.52±0.78)Ma、(118.80±0.67)Ma,皆为早白垩世晚期。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岩石属于高钾钙碱性、准铝质系列(K_2O/Na_2O值为1.00~1.29、A/CNK=0.98~1.02)。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a/Yb)_N=26.91~35.75),δEu=0.84~0.93,具弱负铕异常。高场强元素Nb、Ti、P元素强烈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Rb、K、U富集。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院格庄岩体为I型花岗岩,为壳幔同溶型花岗岩。该岩体对其周缘铜钼矿空间分布和成矿时代有显著的制约作用,具有铜钼多金属矿的成矿专属性。  相似文献   
58.
陈慧  刘建辉  丁正江  孙敬博  金巍 《地质学报》2022,96(4):1163-1181
古太平洋/太平洋板块与欧亚大陆的持续相互作用不仅引发了中国东部强烈的构造变形及岩浆活动,而且使古老而稳定的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岩石圈在中生代发生减薄、去克拉通化和破坏,并诱发克拉通地壳的持续拉张与减薄.为了更好地理解华北克拉通破坏后地壳持续拉张减薄过程及机制,本文利用锆石/磷灰石(U-Th)/He及裂变径迹等多种低温热年...  相似文献   
59.
辽上矿区深部金矿勘查取得大的突破,分析矿体产出规律及矿石特征,发现为新类型金矿——"辽上式"金矿,即受构造控制的黄铁矿碳酸盐脉型金矿。矿体赋存于北东向破碎蚀变带中,具厚度大、品位高的特点。容矿围岩为古元古代荆山群变质岩及中生代花岗岩,受构造影响破碎,发生强交代蚀变,黄铁矿和碳酸盐矿物为含金载体,呈细脉、微细脉沿张裂隙充填成矿。该类型的提出,对在胶东东部地区金矿找矿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0.
先后征地近万亩,拆迁安置农民1000多户,没有引发一起群防事件。几年来,信阳工业城管委会和国土资源分局高度重视保障失地农民的利益,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走出了一条平安征地、和谐拆迁的路子,使拆迁农户家家都存有发展基金,每位失地农民都办理了养老保险,保障了生活水平不降低,从而促进了社会和谐,确保了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