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86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长江源区蒸散量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空间分辨率为1 100 m的NOAA遥感数据,运用表面能量平衡系统(SEBS)模型,结合当地气象站实际观测数据,计算了1991-2001年长江源区的蒸散量,运用线性回归的方法计算了源区各像素点的蒸散量变化趋势,统计分析了蒸散量的多年变化规律。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了气温、地表温度、降水量和植被指数(NDVI)等主要因素对蒸散量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源区蒸散量以6.8 mm/a的速度增加。全球变暖引起的气温、地表温度的升高是蒸散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在空间分布上,河流左岸阳坡蒸散量增加,右岸阴坡蒸散量减小;降水量、植被覆盖度分别与蒸散量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源区东南部降水量大,植被相对旺盛,蒸腾作用强烈,蒸散量大;西北部降水量小,植被生长稀疏,蒸散量较小。  相似文献   
52.
西北地区额济纳绿洲非饱和带水分和盐分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西北地区黑河流域下游的额济纳绿洲选择3个土壤剖面采集不同深度土壤样品和潜水样品进行测试,并在野外观测非饱和带不同深度的水土势变化。结果表明,SO4^2-是非饱和带土壤和地下水中的主要离子成分,土壤和地下水呈偏碱性。土壤易溶离子含量随深度大体上呈减少趋势。绿洲非饱和带发育有收敛型和发散型零通量面,自夏季至冬季,零通量面变得不清晰直至消失。在非饱和带中,土壤易溶盐含量、含水量和总水土势随深度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植物根系的吸收对水分和盐分的垂直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3.
利用NOAA/AVHRR数据获取地表特征参数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地表特征参数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区域陆面蒸散量估算精度,因此在区域非均匀陆面蒸散研究中,地表特征参数的获取方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卫星遥感技术在求取地表特征参数时有其独特的优势.NOAA气象卫星AVHRR资料以其时间分辨率高、覆盖面广、价格低廉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非均匀陆面蒸散研究和应用中.本文建立了NOAA/AVHRR计算地表特征参数的参数化模型,选取中国东北松嫩平原西部地区2000年7月8日的AVHRR资料,试算了研究区地表温度、地表发射率、地表反照率、NDVI等主要地表特征参数,并且参照200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数据对各参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合理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4.
海岸带水文地质学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海岸带水文地质学中几个热点问题的研究现状和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做了综述.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海潮波动引起的滨海含水层系统地下水位波动的定量解析及其应用;②潮间带海水一地下水相互作用的定量模拟及其在海滩漏油污染治理中的应用;③滨海近岸包气带中海潮波动引起的地下水气两相流及其生态和工程效应;④海底地下水排泄量的定量估计.  相似文献   
55.
通过对钻探、地震及露头资料的研究,将准噶尔盆地东缘三工河组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在地震和测井剖面上识别出挠曲坡折带和断裂坡折带两种构造坡折带。坡折带对于研究区层序和沉积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对于层序,"径向沟梁辐射,纬向阶梯分布"的坡折带体系使得本区三工河底部低水位体系域发育,坡折带加强河道侧向迁移,削弱河道下蚀,增加准层序数量,坡折带高部位低水位体系域会侵蚀下覆地层;对于沉积,在精细开发区的三工河组识别出6种沉积微相组合,顺物源连井剖面上自下而上识别出3个沉积微相组合序列,陡坡区发育富河口坝三角洲前缘,缓坡区发育富河道三角洲前缘。  相似文献   
56.
一、数学模型的准确性数学模型是一组表征真实原型系统的数学方程,该方程组在某种意义上准确地表达了原型系统部分或全部的激励和响应关系。原型的全部输入子集作为数学模型的激励,而模型方程的解则构成了相应于系统响应子集的数学表达式。这种数学表达方式愈接近实际情况,则模型愈准确,也即“拟合”的愈好,其可靠性程度也就愈高。根据不同特征和特点,数学模型可分为分布参数  相似文献   
57.
定量研究了井孔储存量对气压波动引起的承压含水层井水水位波动的抑制和滞后效应,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推出了其解析解,给出了承压含水层井孔水位波动与气压波动的定量关系.分析发现,对于常见承压含水层完整井来说,当其井径大于0.1m时,井孔储存量对气压波动引起的井水水位波动具有明显的控制和滞后效应.随着井径的增大或者含水层水力扩散系数的减小,气压波动引起的井水水位的波动减弱.当井径无穷大或含水层水力扩散系数无穷小时,井水水位不再随气压波动;反之,当井径无限小或含水层水力扩散系数无穷大时,井水水位则正好以反相位随气压波动,且井水水位波动幅度和气压波动幅度之比刚好为气压效应系数.  相似文献   
58.
银北地区土壤盐渍化形成机理与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银北地区位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带,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导致本地区土壤盐渍化严重。近年来,由于黄河来水量的逐年减少,引黄灌溉不能满足农业灌溉需求,逐渐开始开采利用地下水。由于银北地区浅层地下水矿化度较高,利用地下水灌溉可能引起次生土壤盐渍化。本文运用PHREEQC模型软件模拟灌溉水与土壤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探讨了土壤盐渍化的形成机理。通过模拟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运用是解决银北灌区土壤盐渍化的关键,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混合比例,可以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2)银北地区灌溉淋洗期间存在蒸发浓缩叠代在2~4次,说明存在轻微蒸发。(3)INVERSE模拟结果说明,银北地区灌溉淋洗期间存在轻微蒸发,水相和固相的相互作用,石膏、白云岩和盐岩溶解,Na 、Ca2 和Mg2 吸附交换,渠水下渗转化为地下水;非灌水期地下水通过毛细管作用强烈蒸发,水相和固相的相互作用,石膏、白云岩和盐岩沉淀,Na 、Ca2 和Mg2 解吸附,使有害盐分氯化物、硫酸盐存留在土壤层中,形成土壤盐渍化。  相似文献   
59.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主办、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承办的“地下水科学的机遇与挑战”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6月16-17日在京召开。研讨会的协办单位还有中国地质调查局、国际中国地球科学促进会(IPACES)、中国地质学会和中国建筑学会。来自美国、欧洲、香港地区的华人学者(20人)和大陆各高校院所的专家(30人)与会并作了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60.
曹文炳  万力  龚斌  曾亦键  王大纯 《地学前缘》2005,12(Z1):101-106
开采孔隙承压含水系统,引起含水层水头下降。通常认为相邻含水层一经出现水头差,便会有通过粘性土层的越流渗透。但在粘性土两侧含水层出现水头差初期,粘性土内部水头降低缓慢,并伴随有释水压密过程。笔者采用多用途饱水粘性土固结和渗透试验装置,对不同岩性的粘性土原状样进行了释水、吸水与越流发展过程之间关系的试验。试验表明,含水层水位升、降变化,首先引起相邻粘性土吸水回弹或释水压密,而后出现粘性土吸水或与释水越流并存阶段,越流的出现,明显滞后于含水层水头变化,当吸水或释水过程结束后,越流渗透达到稳定。越流滞后时间与土的固结程度有关,笔者采用一维固结理论提出了计算越流滞后时间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