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0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139篇
测绘学   104篇
大气科学   98篇
地球物理   100篇
地质学   335篇
海洋学   173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65篇
自然地理   7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5篇
  1974年   4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4篇
  1940年   3篇
  193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01.
902.
东天山尾亚杂岩体: 同源还是异源? --来自黑云母的证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呈中心环状的尾亚杂岩体由外环石英正长岩和内环石英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以及细粒花岗岩组成,但对两个环带是同源还是异源的认识仍存在较大分歧.鉴于黑云母是大多数中酸性火成岩中比较重要的一种镁铁质矿物,它能很好地反映寄主岩浆的属性和成岩时的物理、化学条件,因此,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比较外环石英正长岩和内环石英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以及细粒花岗岩中黑云母的成分变化,来为两个环带是同源还是异源提供矿物学方面的佐证.结果表明,外环黑云母与内环黑云母相比,富 Fe和 Ti,贫 Mg和 Al,前者为铁质黑云母,寄主岩浆属碱性岩系;后者皆属镁质黑云母,寄主岩浆属钙碱性岩系.碱性岩系中铁质黑云母的形成主要与其晶格中 Fe→ Mg和 3Fe2 → 2Al双替代有关,而钙碱性岩系中镁质黑云母则主要与 2Al→ 3Mg替换有关.外环与内环黑云母成分的差别,归根结底,与其寄主岩浆形成于不同的源区、产于不同的构造环境密切相关.内环各相带云母之间没有明显的演化趋势,只是细粒花岗岩中的云母比石英闪长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的云母富 Al和 F,贫 Ti.结合岩石地球化学、全岩氧同位素和锆石晶形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外环和内环之间黑云母的成分变化,排斥了外环和内环同源的可能性;内环之间黑云母成分演化趋势表明石英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以及细粒花岗岩非同一母岩浆分离结晶所致,而可能是不同期次的异源岩浆相继侵入的产物.  相似文献   
903.
沙丘风蚀坑的形态及动力过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庄燕美  哈斯 《干旱区地理》2005,28(5):632-637
随着风沙活动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研究不断深入,沙质海岸、湖岸和半干旱区草原环境中不同程度植被覆盖沙丘及其风蚀坑的动态得到了广泛的重视。本文对沙丘风蚀坑的形态及动力学特征的研究成果作了初步总结,着重阐述了沙丘风蚀坑内气流场、沙粒输移和蚀积变化。最后,提出了沙丘风蚀坑研究巾存在的问题和主要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904.
905.
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构造和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位于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前锋地带,新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都十分强烈,两者关系密切。区内发育有北北东-北东向和北西西-北西向两组断裂构造,调查研究表明,它们的规模、性质、活动时代、活动强度等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北西西-北西向断裂规模较大,多为逆冲、逆走滑断层,形成较早;北北东-北东向断裂单条规模相对不大,常集中分布,构成北北东向的剪切拉张断裂构造带,形成较晚,第四纪晚期活动明显。强震主要发生在喜马拉雅山差异运动强烈地带或地段,如块体周边的深大断裂带及其附近。7级以L地震主要与断裂构造带中规模较大、全新世强烈活动段、断裂几何构造复杂部位或多组方向断裂交汇密切相关。其中,7.5级以上地震发生在断裂构造带中走滑分量较大的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带上。  相似文献   
906.
对日本数值产品降水量预报效果进行统计检验,结果表明,其产品对单站预报有较高的使用价值,但存在空报较多和量级预报误差较大的缺陷,且对不同系统有着不同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907.
孟志三 《地理教学》2009,(11):22-22
地峡,顾名思义,即狭窄的陆地区域,在地理学概念上,是指连接两个大陆或陆地与半岛间的狭窄的陆地部分。在形态上看,地峡是狭窄而绵长的条带状区域,两侧是水域,而两侧的水域往往又互不联,由于比较狭窄,往往成为开凿运河的最佳地段,在地峡处开凿运河,既便捷、造价低廉,又能相应缩短两侧水域的航行里程,如从美国西部向南穿过巴拿马运河到东部港口,要比绕道南美洲南端缩短约1万公里的路程,极大地方便了上述各地的交往,促进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地球上著名的地峡有连接亚、非两洲的苏伊士地峡,连接南、北美洲的巴拿马地峡;连接中南半岛与马来半岛的克拉地峡等。  相似文献   
908.
汶川地震远场地震动特征及其对长周期结构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汶川8.0级大地震中,中国数字强震动台网获得了大量的数字强震动记录,这些记录特别是远场记录具有丰富的长周期地震动分量。本文根据东南强震动中心获取的区域数字强震动记录,分析汶川8.0级地震的远场地震动特征,研究了基岩场地及深厚软弱场地的长周期地震动及其差异;根据长周期结构的特点,选取建于深厚软弱场地上的江苏A050强震台的超长地震记录进行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研究汶川8.0级地震对远场长周期结构的影响,并结合实际震害特点,提出了长周期结构抗震及地震安全对策中一些值得注意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09.
泥石流的二维数学模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泥石流是在重力作用下,由砂粒石块和水等组成的固液混合物,是一种发生于山区的复杂的地质灾害现象。泥石流主要是由暴雨诱发引起的,它沿着复杂的三维地形高速流动,具有流体流动的特性。为了模拟泥石流的运动规律,预测降雨诱发的泥石流的到达距离和泛滥范围,减少和避免泥石流引起的灾害,把泥石和雨水组成的固液混合物假定为遵循均匀、连续、不可压缩的、非定常的牛顿流体运动规律。基于质量守恒方程和Naiver-stokes方程,采用深度积分方法,推导出了一个模拟泥石流运动的二维数学模型。所有方程式可用有限差分法来求解。结合GIS,该模型可用于预测泥石流的流动距离和泛滥范围,以及泛滥范围内的危险房屋和路段,也可以用于泥石流灾害的风险性分析。  相似文献   
910.
探讨了凉山区域性大雨、暴雨的特点及形成原因.具体分析了凉山区域性大雨、暴雨的环流背景及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