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43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201篇
海洋学   30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81.
斑节对虾育苗中“红圈病”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正凛 《海洋科学》1994,18(6):17-18
在对虾育苗期间,育苗池底或池壁上经常出现桃红色的斑点,形成为大小不一的红色的圆圈。红圈蔓延迅速,有时在1,2d之内,便暴发和占满着整个池底和池壁。这种现象,俗称“红圈病”。凡是发生红圈的育苗池中,对虾幼体活力下降,厌食,趋光性差,并陆续出现死亡。严重时,虾苗几乎全部死亡。红圈病病原为真菌[1]。该病原菌多发生在光线暗弱的室内育苗池中。目前,有关防治红圈病的报道很少见。1993年4月期间,笔者在进行斑节对虾种苗生产时,对防治红圈病分别用不同药物进行试验。1试验材料与方法1.1在斑节对虾生产育苗池中…  相似文献   
82.
6—DMAP抑制九孔鲍受精卵第二极体的释放诱导三倍体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当50%九孔鲍受精卵出现第一极体后,用6-DMAP不同的浓度进行不同的持续时间诱导三倍体。结果表明,6-DMAP的诱导浓度为300μmol/dm^3、诱导持续时间为10min时,其诱导的三倍体率为90%以上,并且胚胎的孵化率高达85%,幼体的畸形率较低,为50%-55%。用该方法多次进行了九孔鲍三倍体生产诱导和苗种培育试验。本文还对6-DMAP的作用机理以及九孔鲍三倍体诱导中的诱导因子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3.
84.
85.
何利  刘建清  江永富  胡宇瀚  吴浪  贺飞 《中国地质》2021,48(S1):124-137
云南马楠幅(H48E024007)1∶50 000 地质图数据库是按《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DD 2019—01)和地质行业的统一标准及要求,在综合分析前人资料、野外踏勘、剖面测制、野外路线调查的基础上开展,采用数字填图系统(DGSS)进行野外地质填图和数据库建设,并应用室内与野外填编图相结合的方法完成,加强了含矿地层、岩石、构造的调查,突出了岩性、构造填图和特殊地质体及非正式填图单元的表达。地质图面上突出了火山岩、非正式填图单元和特殊岩性的岩性花纹等信息的表达,从而丰富了地质图的内容,使得地质图面美观、地质信息直观,增强了地质图利用效果,综合体现了成果的可靠性、创新性及应用性。厘定了构造形态及构造变形特征;对区内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资料进行了收集整理,总结了地质灾害的类型、发育规模及分布状况;详细调查了马楠云海和马楠云海之上的大草原。共划分出26个组级地层单位,并在此基础上划分出12个段级地层填图单位,在综合1∶200 000区域地质调查、邻区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岩石地层清理资料及野外试填图的基础上,提出了各填图单位的岩石组合特征。数据量约为169 MB,反映了1∶50 000 区域地质调查最新成果,为该区下一步开展矿产地质调查、地质灾害防治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86.
3种江珧同工酶遗传标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江珧科的栉江珧、旗江珧及二色裂江珧三种物的5种组织(消化盲囊、肾组织、外套膜、后闭壳肌和鳃组织)进行垂直板状聚丙烯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技术,研究江珧科的SOD、EST同工酶酶谱,结果表明,不同种间的个体其酶谱表型有稳定的差异,同属的种间差异小于不同种的种间差异,即酶谱的差异程度与形态分类学中的亲缘关系相关。可利用其酶谱表型具有种特异性作为一种蛋白分子标记,应用于江珧物种尤其是经济品种的鉴定上。  相似文献   
87.
本文依据浅变质岩层所保存的韵律层理,沉积构造,火山角砾-凝灰结构及残存的微古植物组合等,以及硅酸盐、稀土、微量元素分析成果的判别,对浅变质岩层进行了再认识,认定该浅变质岩是一套经受浅变质改造的火山碎屑沉积岩层;并就建立其地层序列,区域地层对比进行了论述;对其存在意义和时代归属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8.
本文首次报导了在宿松地区经多种测试查证,有经受高压变质作用的黄玉、天蓝石,及石榴子石、角闪石、蓝晶石中柯石英的存在,并将以黄玉为标志的富铝泥质岩(Schreyer称其为广义白片岩),参照蓝片岩、绿片岩的命名原则,易名为黄片岩。深入的矿物学研究表明本区是一条有充分矿物学依据的超高压变质带。  相似文献   
89.
集宁-凉城地区位于內蒙台背斜中部向南突出部分。本区变貭岩系早为我国地貭学者划为太古代桑乾片麻岩。近年来北京地貭学院水文队及內蒙地貭局普查队在本区进行了調查,但尚缺乏完整的地貭图,而且对变貭岩系的层位划分及其变貭相并未进行过系統的研究。  相似文献   
90.
黄陵断隆北部太古界花岗岩-绿岩地体的发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属于扬子地台基底的黄陵断隆北部太古界混合奥长花岗岩及其残留围岩——王家湾群所组成的地体,是一个遭受了斜长角闪岩相变质的花岗岩-绿岩地体。本区上太古界酸性侵入岩体是白岗岩-奥长花岗岩套(AT岩套)。绿岩带中的超镁铁质岩是含SiO_2稍高的辉岩质科马提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