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8篇
  免费   193篇
  国内免费   209篇
测绘学   113篇
大气科学   117篇
地球物理   170篇
地质学   539篇
海洋学   117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57篇
自然地理   13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9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65年   4篇
  1959年   3篇
  1956年   3篇
  195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利用风暴潮前后潮滩剖面的实测对比及不同时期地形图和卫星遥感影像解译分析,研究了莱州湾西岸海滩冲淤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莱州湾西岸海滩中、高潮滩处于相对稳定状况,低潮滩呈现弱淤积的特征。岸线50多年来的总体变化特征是1986年以前岸线淤进蚀退变化较明显,1986年以来海岸线逐渐趋于稳定。分析表明,岸滩变化的原因主要为人类活动对岸滩形态的改造以及大风暴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2.
今年马街书会期间,宝丰县国土资源局充分利用这一有利的宣传时机,深入宣传国土资源法律法规。该局在书会现场共摆放宣传版面62块,设立法律咨询台30个,散发宣传单50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80余人次。该局还邀请文艺演出团体8个,将国土资源法律法规融入到演出节目中,  相似文献   
993.
994.
995.
二连盆地是我国砂岩型铀矿的重要产地之一,已相继发现了多个砂岩型铀矿床. 盆地中部赛汉高毕-苏尼特左旗地区南北缘发育大量古-中生代的花岗岩体,铀源丰富;且该区发育北东向展布的巴彦乌拉、赛汉高毕等古河道,为铀矿体的形成和保存提供了有利的构造条件,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目前针对该地区砂岩型铀矿的勘查主要是通过地球物理勘探(电法、地震、重力、航磁)和钻探,常规的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在该区效果不理想. 为了满足大范围找矿勘查的需求,基于土壤微细粒分离测量技术在赛汉高毕-苏尼特左旗地区开展1∶25万区域化探扫面工作. 2 821件土壤样品中Hg、As、Mo、F、Zr、Sr、Sb、Li、Th、U等元素既有相对较高的富集系数,又有相对较大的变异系数. 通过元素相关分析和R型聚类分析将其分为Zr?Th?U?Mo组合和As?Sb?F?Li?Sr?Hg组合,优选U?Mo为铀矿的成矿指示元素. 依据U?Mo衬值地球化学综合异常圈定了3个铀矿找矿有利地段,其中地段I和II位于盆地次级坳陷内部,异常与古河道砂体有关,寻找砂岩型铀矿的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996.
肯尼亚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在东非重要支点。受高原裂谷地形和显著的雨旱季节影响,肯尼亚地质灾害频发。本文以肯尼亚的历史滑坡数据为样本,选取高度、坡度、坡向、地貌、平面曲率、土壤类型、年平均降雨量、水流强度指数、地形湿度指数及土地利用类型作为评价指标,分别基于信息量模型(IV)、逻辑回归模型(LR)和极限学习机模型(ELM)对肯尼亚滑坡灾害进行危险性区划,其中ELM分别考虑了sigmoid函数、正弦函数和对称阈值型传输函数作为激活函数进行讨论。主要结论如下:(1)肯尼亚滑坡灾害高危险性及以上等级区域集中分布在西南部的高原和高原—裂谷过渡地带;(2)采用ROC曲线对模型精度进行评价,各模型的AUC值分别为0.977(IV)、0.965(LR)、0.859(ELM-SIG)、0.900(ELM-SIN)、0.941(ELM-HARDLIM),评价结果有效;(3)综合PR曲线结果判定,LR模型的召回率和精确率都处于较高的水平,优于其他模型;(4)肯尼亚内罗毕省(Nairobi)、中部省(Central)、尼扬扎省(Nyanza)和西部省(Western)四个省份高危险性区域占比较大。  相似文献   
997.
The cryosphere is one of the climate system component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global biogeochemical mercury cycling. Anthropogenic mercury has been transported to remote cold and high regions worldwide through atmospheric circulation,and then transformed into methylmercury in the cryosphere. As one of the highly toxic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methylmercury can be greatly bioaccumulated and biomagnified through the food web,which potentially poses threats to human and wildlife as well as the global cryospheric en⁃ vironments. In order to gain a full picture of research progress on methylmercury in the cryosphere,our study comprehensively summarized the concentration levels and analytical methods of methylmercury,and biogeo⁃ chemical processes such as the migration,transformation and fate of methylmercury in various cryospheric envi⁃ ronments including glacier,permafrost,snow ice and sea ice. We particularly made the literature review of mi⁃ crobial mercury methylation and evaluated the risk of methylmercury exposure to human and wildlife in the cryo⁃ sphere. Meanwhile,we focus on distribution,behavior,and environmental effects of methylmercury in the cryosphere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climate change,which is essential for assessing the exposure risk of methyl⁃ mercury to humans and wildlife. Perspectives of methylmercury researches in the cryosphere have also been highlighted in this review,though there is existing a knowledge gap of biogeochemical methylmercury cycling in the low temperature environments which merits further study. © 2023 The Author(s).  相似文献   
998.
冰冻圈区域河流是连接冰冻圈及河流中下游,乃至海洋碳库的重要通道。气候变暖导致冰冻圈快速萎缩,致使储存在冰川和冻土中的黑碳暴露并迁移,深刻影响冰冻圈区域河流黑碳的来源及输移过程,对海陆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综述了青藏高原、北极、阿尔卑斯山脉、落基山脉以及安第斯山脉等典型冰冻圈区域河流黑碳的通量、来源以及传输运移途径。结果表明:典型冰冻圈区域河流黑碳的传输通量约为2.29 Tg·a-1,约占全球河流黑碳通量的5.33%。除大气干湿沉降和径流侵蚀外,冰川消融和冻土退化对冰冻圈区域河流黑碳浓度及通量变化具有显著影响,其中青藏高原和阿拉斯加冰川消融每年释放进入河流的黑碳通量分别为10.00 Gg(7.74~12.30 Gg)和0.60 Gg(0.47~0.73 Gg)。然而,冻土退化对冰冻圈区域河流黑碳的影响程度尚不清楚。总体而言,冰冻圈区域河流黑碳的研究不足将严重限制区域乃至全球碳循环的系统认识,未来亟需加强冰冻圈区域河流黑碳的系统监测与研究,为量化全球变暖背景下冰冻圈区域河流黑碳变化及其影响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999.
本文通过对西昆仑西段地区晚古生代—中生代花岗岩的岩石类型、形成时代和岩石地球化学资料的综合分析,探讨花岗质岩浆活动期次、岩石成因,结合区域资料,探讨构造-岩浆演化特征和碰撞造山过程。将该地区晚古生代—中生代构造-岩浆演化分为7个阶段:(1)388~324 Ma(特提斯Ⅰ、Ⅱ支洋向北俯冲消减阶段),具富钠贫钾特征的低温TTG岩石组合,形成于陆缘弧环境;(2)339~291 Ma(奥依塔格弧后盆地演化阶段),由于南部特提斯Ⅰ支洋持续往北俯冲,导致西昆仑北缘发生弧后扩展而形成弧后盆地,形成拉斑质具强烈富钠贫钾特征的低温大洋花岗岩;(3)258~241 Ma(特提斯Ⅰ支洋闭合、碰撞造山阶段),岩石中发育石榴子石和白云母,普遍具片麻状构造,属于S型花岗岩,陆壳部分熔融的产物;(4)234~210 Ma(特提斯Ⅰ后碰撞伸展阶段):岩体规模较大,为I型→A型花岗岩,伴随着地幔岩浆底侵和强烈的壳幔岩浆混合作用;(5)198~150 Ma(特提斯Ⅱ支洋向南俯冲消减阶段):类似TTG的岩石组合,形成于与洋壳俯冲有关的岩浆弧环境;(6)148~118 Ma(特提斯Ⅱ支洋闭合、碰撞造山阶段):弱片麻状二云二长花岗岩,属C型埃达克岩,为陆-陆碰撞过程中陆壳加厚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7)111~75 Ma(特提斯Ⅱ后碰撞伸展阶段):发育规模较大,钾玄质系列,是古老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根据各阶段花岗质岩浆活动特征和构造演化过程,初步提出了西昆仑西段晚古生代—中生代大地构造演化模式图。  相似文献   
1000.
红花尔基白钨矿矿床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南120 km处,为大兴安岭中北段近年来新发现的规模有望达到大型的钨矿床,也是本地区到目前为止发现的唯一的白钨矿矿床。赋矿围岩是侵入奥陶系裸河组(O2-3lh)地层中的花岗岩体,岩性主要为二长花岗岩和石英二长岩。对赋矿花岗岩进行的LA_MC-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肉红色二长花岗岩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79.2±0.6 Ma(N=20,MSWD=1.3);灰白色二长花岗岩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79.0±0.6 Ma(N=20,MSWD=0.7);石英二长岩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78.6±0.7 Ma(N=20,MSWD=0.6)。这一结果表明上述花岗岩为燕山早期早侏罗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在3件花岗岩样品中均发现继承性锆石(年龄为779.1 Ma和463.2~486.0 Ma),说明本区可能具有新元古代和早中奥陶世的基底。岩石地球化学数据表明,与成矿密切相关的3种花岗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即:均以高硅(Si O2=63.09%~73.53%)、富碱(ALK=7.60%~8.74%)和整体弱过铝质(A/CNK=0.97~1.08)为特征。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La/Yb)N=3.96~12.28],整体具中等铕负异常(δEu=0.55~1.01)。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比值蛛网图上主要显示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亏损的特点,Rb、Th、U、K、Pb等元素富集,Ba、Nb、Ta、Sr、P、Ti等元素明显亏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为典型的I型花岗岩。经过分析认为,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下地壳,岩浆上侵过程中也可能萃取含钨建造中的钨等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