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质学   24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31.
以卤虫(Artemia)龄期和体长为指标,探讨了卤虫幼体在海洋油田生产水中生物毒性监测的应用,评价了油田生产水的生物毒性,建立了以卤虫为材料的油田生产水急性生物毒性试验方法.结果表明1)5个油田生产水样品的生物毒性不一样,IC50分别为1.5%,12%,21%,>100%,>100%.样品I、样品Ⅱ、样品Ⅲ可致卤虫不同程度的发育异常,主要表现在生长值较对照组小,发育龄期小于对照组以及分节时体节不能正常分叶.样品Ⅳ和样品V则对卤虫发育没有明显影响.2)卤虫是海洋污染物生物毒性监测的适宜物种,卤虫发育龄期适宜作为油田生产水生物毒性的监测指标.有必要对油田生产水的生物毒性效应进行监测,以合理评估生产水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32.
根据1980年代以来水下地形数据和遥感影像资料, 综合运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数值模拟等技术手段, 分析了钦州湾近期高强度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滩槽平面变化和冲淤演变特征, 从动力地貌角度对演变原因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 内湾茅尾海近期整体淤积, 2m等深线以浅的高滩淤积强度显著大于其他水域, 局部槽道由于人工采砂和潮流动力增强而出现冲刷。外湾整体以淤积为主, 但强度小于内湾, 滩和槽的冲淤特征差异显著, 西航道、中水道和边滩淤积, 中滩和东航道冲刷。高强度人类活动前后钦州湾涨、落潮量分别减少约4.59%和4.04%, 潮流动力减弱, 导致茅尾海不断淤积; 外湾中部岸线向海大幅推进, 使得中滩涨落潮流流势集中, 潮流速普遍增加0.1~0.2m·s -1, 是中滩大范围冲刷的主要原因; 东航道浚深后, 中槽涨落潮流向东航道产生归槽, 导致潮流动力减弱, 中槽萎缩。水平Kelvin数变化表明, 人类活动对外湾东航道和中水道的影响最大, 东航道稳定性增强, 中水道持续萎缩; 西航道受到影响较小, 稳定性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33.
生态环境需水研究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生态环境需水是国内外生态水文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回顾了国内外生态环境需水研究的现状,并对今后生态环境需水研究进行了展望。研究认为:国外对生态需水的研究侧重于河流生态系统,主要是利用所关心的鱼类对河道物理形态、水流状况等变化的响应关系,来确定河流的最小或最佳流量,研究方法主要以水文学法、水力学法和生境模拟法为主。20世纪90年代后,提出了考虑河流生态系统可接受的流量变化,以维持河流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为目标确定河流生态需水的研究思路。在国内,生态需水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研究大致经历了二个阶段:1988年至1998年是对生态需水相关概念的认识阶段,1998年之后才真正进入起步性研究阶段。因此,许多理论和方法都有待加强研究。最后,本文提出了以同位素示踪、遥感等技术为支撑,加强生态需水机理和不同时空尺度生态需水转化等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34.
生态标准河流和调度管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流生态用水安全是维持河流系统健康的基本条件。本文首先从河流生态系统特性入手,提出生态水文季节,构建了多参数生态需水(最小生态需水、适宜生态需水、洪水期生态需水)体系并分析其内涵,组成了能反映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流量等级。生态需水按生态水文季节形成具有时间特征的生态标准河流。在此基础上,提出生态用水预警制度和危机管理机制,探讨保障生态用水安全的调度和管理模式。以黄河流域中下游为例,开展实践应用研究,为黄河中下游的生态用水安全调度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5.
砂岩回弹物理模拟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层剥蚀会造成下伏砂岩的回弹,而砂岩回弹可为油气聚集提供更多的空间。在地质条件下,砂岩回弹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能有多大的回弹量?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从美国引进的全伺服三轴岩石力学实验装置及正交实验方法,分别对人造砂岩和大庆长垣的实际砂岩进行物理模拟实验,探讨砂体回弹的回弹量及其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在岩石弹性范围内,卸载会造成下伏砂体回弹,且回弹量是可观的,可超过1%;岩性是影响砂体回弹的最主要的因素,围压次之;砂体回弹过程与有效上覆压力关系密切,可以用对数模型来描述。  相似文献   
36.
众多的实例研究表明,地层抬升剥蚀与地层低压的发育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地层抬升剥蚀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变化,如流体向下倾方向泄漏、流体因温度降低而收缩,下伏砂体因卸载而回弹都倾向于形成地层低压.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砂体回弹量最大可超过1%,它对地层低压形成的贡献远远大于其他因素,砂体回弹泵吸抽拉成藏是一种新的成藏机理.要深入探讨砂体回弹对油气成藏的贡献,还必须开展以下工作:①弄清砂岩和泥岩回弹量的差异性;②建立岩石回弹和地层压力变化的直接定量关系;③研究低压形成过程中的油水运移状态;④定量评价砂体回弹对油气成藏的贡献.物理模拟实验将是开展这些工作不可或缺的手段.  相似文献   
37.
丰华 《中国测绘》2008,(2):18-18
欧洲宇航局的科学家们最近讨论一个终极设想——到月球上建立专门的“月球方舟”.为地球物种的DNA样本和人类文明建立“备份”。  相似文献   
38.
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主要包括溢油、燃料、洗压舱水、油田生产水、钻井泥浆等。生物监测是利用生物体检测污染物或其它危害因子引致的毒害效应水平 ,以评价污染物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方法。石油开采业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是肯定的 ,不同的只是程度上的差别。在平台或排污源附近 ,生物体受影响的程度比较严重 ,表现在生理代谢异常、组织生化改变等 ,从而扰乱物种的生物繁殖 ,改变生物群落的生态结构和生活特性 [1] ,有些改变可能是不可逆的或致死性的。研究海洋石油开发污染物对海洋生物的影响以及利用海洋生物监测污染已成为一项重…  相似文献   
39.
40.
以合浦珠母贝稚贝为测试对象 ,比较了三种钻井泥浆和消油剂的 96h急性毒性效应。实验结果表明 ,钻井泥浆对合浦珠母贝稚贝的半致死浓度大于 10 5mg/ L;三种消油剂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2 58mg/ L ,4 4 69mg/ L和 2 545mg/ 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