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71篇
测绘学   42篇
大气科学   46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167篇
海洋学   41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针对蒙陕矿区煤炭资源高强度开发与地下水为核心支撑的生态环境保护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根据蒙陕矿区地质与水文地质结构特征,从地下水系统与水环境相关概念内涵及其相互依存关系出发,提出了地下水环境系统的概念;并从系统的空间结构特征、行为属性及其功能控制要素特征入手,将地下水环境系统细分为"结构控制层"、"水力驱动层"和"外围扰动层"3层结构;分析研究了不同结构层的功能、作用、主要组成要素及其状态表征指标,通过分析煤炭采掘活动与地下水环境系统相关结构要素的互馈机理,得出采煤活动通过对地下水环境系统中"结构控制层"的扰动进而导致"水力驱动层"的响应是诱发地下水环境系统演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2.
闫浩文  杨维芳 《四川测绘》1999,22(4):167-168
统计符号是地图制图中最受欢迎和最为广泛应用的地图符号之一。本文就应用于电子制图系统、机助制图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中的统计符号库设计的不同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3.
本文介绍了在岩土力学的声波法、地震法弹性波试验和应力波、地震波衰减规律的研究中,利用电脑进行数据自动处理和作图的程序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34.
分形网络演化算法(fractal net evolution approach,FNEA)是一种有效的多尺度影像分割算法,但对于具有斑点噪声、局部区域对比度低等特点的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图像,直接应用FNEA算法得到的分割结果难以用于后续的面向对象影像分析。提出了基于边缘约束的FNEA(edge restricted FNEA,eFNEA)算法,通过加入边缘信息和构建异质性规则来为分割融入更多信息,提高分割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微弱边缘和噪声污染严重等情形,eFNEA算法的分割结果均优于FNEA算法。  相似文献   
135.
行人检测是计算机视觉、智能交通等领域研究的热点与难点,基于深度传感器对室内复杂场景下的行人检测展开研究。目前,基于颜色与深度数据的目标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基于背景学习的方法和基于特征检测算子的方法,前者依赖于视频序列头几十帧的背景知识,帧的数量决定检测质量;后者存在计算量大的问题,训练样本的不足也会影响行人检测结果。因此,深入分析了复杂场景特征,融合颜色和深度信息,提出了RGBD+ViBe(visual background extractor)背景剔除方法,实现前景运动目标的准确提取。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RGBD+ViBe方法在前景运动目标检测准确率方面要明显高于仅考虑颜色或深度信息方法以及RGBD+MoG(model of Gaussian)方法。  相似文献   
136.
海洋地质学在国民经济和地质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最新收录的1968—2017年SCIE文章,采用文献计量与引文分析等工具,分析了约1.3万篇相关文献,发现:①"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海洋地质学研究整体发文一直保持着正增长势头,并带有明显的周期性规律;②亚洲和中东欧国家和地区是海洋地质发文的主力,中国和俄罗斯是发文最多的国家和合作网络的中心,且中国的近5年发文遥遥领先;③"一带一路"海洋地质研究主要集中在地质学、地球科学、海洋学、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学等领域,内容包括中国沿海、马尔马拉海、死海、日本海等地区的海底地质构造与特殊地貌、海洋沉积物来源与分布输运、海底矿产油气资源、海底地质运动与地形演化以及古海洋古地质环境分析等方面。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海洋地质研究区域内合作薄弱,建议我国结合实际情况加快推进沿线国家之间的国际合作研究,并注重各国科研机构之间的研究特色制定相应的合作战略目标,以获得更好的科研成效,提升我国的海洋地质研究地位。  相似文献   
137.
138.
北极拥有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价值,同时也是全球变暖最关键的敏感区,世界各国针对北极地区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计划,并开展了多年的北极海洋科学研究。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1998~2017年SCIE文章,采用文献计量与引文分析的方法与工具,分析了13784篇北极海洋科学研究的整体态势与热点前沿,结果表明:①全球北极海洋科学研究呈现出加快增长趋势,近5年的发文已经翻了一番,年均发文在689篇以上; ②环北极八国是该领域研究的主要力量,美国遥遥领先其他国家,挪威、丹麦研究基底深厚但近年发展稍缓,英国、德国是主要的非北极研究国,瑞典、法国的论文质量均衡,中国、波兰、格陵兰和荷兰则是该领域的后起之秀; ③俄罗斯科学院在本领域发文最多但文章质量良莠不齐,德国极地与海洋研究所、丹麦&格陵兰地质调查机构与挪威海洋研究所的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研究占比高,哥本哈根大学、德国极地与海洋研究所、华盛顿大学在该领域科研影响力较大; ④全球海洋科学研究主要涉及地质学、海洋学、环境生态学、自然地理学、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学以及气象学与大气科学等领域,研究热点包括北极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冰川消融与海平面上升、北极生态系统特征结构、北极海洋酸化与污染防治等方面。随着“一带一路”、“冰上丝绸之路”和《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的发布,建议我国针对本国情况制定综合性北极科研计划,并注重科研机构间跨部门、跨领域的研究合作,加强与环北极国家和“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加大科研投入并开展国际规模的科学考察活动。  相似文献   
139.
象山港溶解无机氮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考虑凫溪、颜公河、郭巨大碶等10个陆源污染物入海口的影响,建立了象山港三维水质模型并对该海域溶解无机氮(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DIN)时空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结合象山港海域功能区划要求,通过调整各入海口DIN最低排海浓度(Rmin)的取值范围设置了四类情境,基于排海通量最优化法计算了对应情境下象山港DIN的环境容量。结果表明,象山港DIN环境容量随Rmin的增大而减小,其范围介于127.16~274.17 t/a;同时Rmin的增大也导致各入海口DIN排海通量需要削减,按削减优先程度,可将各入海口划分为Ⅰ、Ⅱ、Ⅲ、Ⅳ四级,入海口所处海域水体半交换时间越长、DIN年排海通量越大,相应的削减优先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140.
It is possible to obtain vast amounts of spatiotemporal data related to human activities to support the study of human behavior and social evolution.In this context,geography,with the human-nature relationship as its core,is undergoing a transition from strictly earth observations to the observation of human activities.Geocomputation for social science is one manifestation thereof.Geocomputation for social science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combining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s,social science,and big data computation.Driven by the availability of spatially and temporally expansive big data,geocomputation for social science uses spatiotemporal statistical analyses to detect and analyze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human behavior,the natural environment,and social activities;Remote sensing(RS)observations are used as primary data.Geocomputation for social science can be used to investigate major social issues and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major natural and societal events,and will surely be an area of focused development in geography in the near future.We briefly review the background of geocomputation in the social sciences,discuss its definition and disciplinary characteristics,and highlight the main research foci.Several key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 are also illustrated with relevant case studies of the Syrian Civil War,typhoon transits,and traffic patter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