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3篇
  免费   178篇
  国内免费   200篇
测绘学   56篇
大气科学   72篇
地球物理   102篇
地质学   587篇
海洋学   186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74篇
自然地理   9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8 毫秒
1.
影响工程项目建筑质量的因素有多种,其中地质勘察测量工作是最为基础和直接的因素,而在实际操作中,虽然很多项目也开始重视地质勘查工作,但却忽略了水文地质评价方面的作用,为项目后期的施工和质量保障埋下了隐患。违章对水文地质评定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作用进行探讨,以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损害为重点,讨论了水文地质勘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江南造山带的湘东北-赣西北-皖东 南—浙西南地区存在一个北东向钨矿带,成因类型以斑岩型、矽 卡岩型为主,近年在其西南方向新发现了木瓜园大型钨矿床,成矿过程与斑岩体密切相关。厘定了木瓜园矿区含矿花岗斑岩的锆石 LA-ICP-MSU-Pb年龄(224.2±2.0)Ma(MSWD=0.65,n=17),辉钼矿 Re-Os同位素等时线年龄(225.4±1.4)Ma(MSWD=0.71)及加权平均年龄(222.96±0.96)Ma(MSWD=1.08,n=5),表明矿区成岩与成矿时代均为晚三叠世,属于印支期;锆石初始176Hf/177Hf比值0.282444~0.282580,εHf(t)值为-1.9~-7.2,二 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713~1388Ma,表明含矿岩体岩浆源区主要为古元古代-中元古代古老地壳岩石,起源于下地壳古老物质的重熔。由于北东向钨矿带成岩成矿集中于燕山期,木瓜园成岩成矿集中于印支期,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推测该钨矿带西南方向不超过湘东北地区新宁-灰汤断裂,但湖南省东北部地区存在一次晚三叠世大规模成岩与局部钨钼多金属成矿过程,且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3.
2004年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林业局玉泉观站引进了5种外来树种,分别是:美国杏李(Prunus domestica×P. armeniaca)、美国东部黑核桃(Juglans nigra)、四倍体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inn.)、树莓(Rubus sp.)和无刺大果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为了确定有无外来物种入侵,2006年对玉泉观站外来树种栽植区进行昆虫种类调查,采用手工捕捉结合网捕的方法采集昆虫标本,经鉴定分析共有45种昆虫,其中有害虫31种,分属于5目21科;天敌昆虫14种,分属于5目11科,种类最多的是鞘翅目昆虫,分别占害虫总数和天敌昆虫总数的35.5%和35.7%。45种昆虫均为当地种,说明引进外来树种没有造成外来物种入侵。  相似文献   
4.
藏南地区中生代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藏南地区中生代硅质岩包括蛇绿岩套硅质岩(与蛇绿岩共生)和非蛇绿岩套硅质岩两大类.本文重点分析日喀则地区彭错林、夏鲁以及泽当地区的罗布莎、江孜盆地宗卓组及四个剖面的硅质岩.其中,彭错林、夏鲁和罗布莎硅质岩与蛇绿岩共生,江孜盆地宗卓组为非蛇绿岩套硅质岩.分析表明:(1)藏南地区硅质岩剖面地球化学特征鲜明,具有一致性和多样性特点;(2)与蛇绿岩共生的彭错林、夏鲁、罗布莎硅质岩普遍具有高Si、高Fe、低Al特征,大部分微量元素相对于克拉克值亏损,稀土元素总量低,经北美页岩标准化后,Ce异常明显或不明显,重稀土相对轻稀土富集.硅质泥岩的∑REE要明显高于硅质岩;(3)非蛇绿岩套宗卓组硅质岩SiO2含量稍低,Al2O3、TiO2则相反.V、Th、Hf、Ta等不相容元素上亏损程度较小,部分样品含量可接近克拉克值.稀土总量相对较高,页岩标准化配分模式上体现为弱Ce正异常,负Eu异常,轻重稀土分异不明显的平坦型曲线图;(4)地球化学特征指示了,藏南地区硅质岩多数具有明显的热水沉积成因属性,同时有正常陆源组分的加入.其中,夏鲁硅质岩的热水沉积地球化学特征较为典型,而宗卓组硅质岩则表现出受陆源物质加入的影响显著的地球化学特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1982—1983年在渤海综合调查中所作的叶绿素a调查,分析研究了叶绿素a时空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渤海水域叶绿素a的数量分布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叶绿素a的变化范围为0.2—8.0mg/m3,其季节变化呈双峰状,高峰期在初春3月,次高峰在秋季9,10月间,初夏6月为低值期,冬季12,1月为一年中的最低期,叶绿素a的垂直分布变化不甚明显,春季叶绿素a最大值出现在5m以上水层中,夏、秋季最大值位于5—10m的水层中,冬季水体中叶绿素a的分布较为均匀,初步得出渤海水域叶绿素a分布的季节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渤海海水透明度与水色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海水透明度与水色是描述海洋水体光学性质的基本参数,它们与太阳辐射、海水的理化性质、悬浮物成分与含量以及气象状况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分析研究海水透明度与水色的分布特征对水团分析、流系识别、海洋初级生产力以及区域海洋学研究等都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透明度与水色时空变化显著的近海区域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遥感技术在我国海冰研究方面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对遥感技术在我国海冰研究中的发展情况作了详细地论述,并介绍了几种常用于海冰研究的遥感数据;其次,从海冰厚度识别、海冰运动速度矢量计算、海冰资源量测算以及海冰灾害监测等四个方面,简单论述了遥感技术在海冰研究中的应用。最后,以渤海海冰为例,阐述了遥感技术的具体应用,同时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1982—1983年渤海综合调查资料基础上,分析研究了渤海初级生产力的地理分布与季节变化,环境因子与初级生产力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对渤海有机生产能力和渔业生产前景作出了评价,研究表明,渤海水域具有一定的生产潜力,其初级生产力为112g C/m2·a,每年的初级生产量为1000万吨有机碳,鱼虾贝类产量约为100万吨,水产品可捕获量在50万吨以上,调查研究结果可作为渤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前言十九世纪末,海洋科学工作者开始对浮游生物进行定量测定,以了解海洋中有机物质的生产状况以及海洋浮游生物在海洋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中所起的作用.众所周知,有机物质生产的基础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活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太阳辐射能、二氧化碳(C0_2)和营养物质把无机碳固定、转化成有机碳.我们把在一定时间里所生成的有机物质总量称为"生产量",单位时间里的生产量定义为"生产力".在海洋中,能行  相似文献   
10.
近海水域漫衰减系数的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学家们将赛克圆盘深度作为一个描述海洋光学特性的基本参数——海洋水体透明度来测量,即通过观测白色赛克圆盘的反射光及圆盘以上水柱的散射光与其周围海水散射光的对比度的平衡来确定其深度.这个物理量涉及了白昼光在海水中垂直向下和垂直向上的两个传播过程,它反映了海水的混浊度.赛克圆盘深度测量是海洋调查中的一项基本的常规观测项目,它在水团分析、流系识别以及海洋光合作用测定等方面都具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