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9篇
  免费   180篇
  国内免费   151篇
测绘学   110篇
大气科学   106篇
地球物理   260篇
地质学   438篇
海洋学   92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92篇
自然地理   12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ArcGIS向MapGIS数据格式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土地整理开发项目专题内容的全区统一位置分布,探讨将全区ArcGIS 1:250 000标准分幅地形图数据转换成MapGIS数据格式的方法,对比分析了不同转换方式的结果和存在的问题.实验证明,利用MapInfo作为中间软件进行二次转换是通过软件自身转换功能进行数据转换的最佳途径,可同时保证图形和属性数据的完整性与一致性.  相似文献   
922.
唐承丽  吴艳  周国华 《地理研究》2018,37(2):292-306
城市群、产业集群与开发区的协同发展是实现城市群地区可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已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角,梳理了城市群、产业集群与开发区三者之间的关系及互动机制。认为城市群是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是产业集群和开发区发展的空间载体,城市群为开发区和产业集群发展提供生产要素、服务和市场;开发区是城市群的创新创业高地与产业集聚、集群发展的重要场所,是城市群的重要生产功能区;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是推动开发区和城市群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产业集群与开发区共享着城市群的资源与服务,开发区通过产业集聚与创新,产业集群通过产业链延伸、耦合与创新,与城市群形成生产要素、市场交易、创新与服务等方面的多维度相互作用,最终实现三者的协同发展。基于城市群、产业集群与开发区规模、结构、职能和创新等4个方面的17个指标,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法,以长株潭城市群为案例区,对城市群、产业集群与开发区两大变量组进行了互动因素与强度的量化分析,结果表明:① 长株潭城市群、产业集群与开发区已形成有效互动。其中,城市群通过经济规模、城市结构、创新投入与产出、服务职能的发展,促进产业集群的经济规模、产业集聚、经济效益与产业创新,以及开发区的建设品质、产业集聚与产业效率的发展。开发区通过产业集聚与创新效率的提高,产业集群通过产业规模、效益协同开发区效率的提升,强化了城市群规模、结构、创新与职能的发展。② 长株潭城市群通过经济规模、结构、创新与服务四类因子,对产业集群与开发区产生了全面的促进作用,但产业集群与开发区并未完全协同地促进城市群发展。③ 要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群的效益与开发区的效率,加强其对城市群发展与繁荣的支撑作用,全面实现三者的多维良性互动,提高城市群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923.
以长株潭地区23个县市区为研究区,从土地、人口、经济三方面构建农村空心化的测度框架及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值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农村空心化进行测度,揭示农村空心化的空间地域分异特征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1)长株潭地区土地空心化呈现由中心城市向外围逐渐减小的特征;人口空心化呈现出中部核心区高,北部低的特征;经济空心化的高、低分布与人口空心化的低、高分布在空间上具有较大的相似性特征。(2)综合空心化空间分布呈现出不均衡发展的态势,以中、低等级为主,空间分布由中心城市向东西两侧的外围地域逐渐减缓的特征,与中心城市的距离远近对空心化等级的空间分布具有较显著影响。(3)农村空心化是区域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农民收入提高及区域经济发展、农村人口数量及就业结构变化是农村空心化的主导与直接影响因素,土地利用方式及效率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村空心化程度的加剧。  相似文献   
924.
江苏省常熟市沙家浜镇是一个以汉民族为主的鱼米水镇。根据沙家浜镇广泛分布的河网水系所展现的"乡镇湿地"这一地域特征,探讨了长江下游农耕文化保育,并提出了湿地生态保育恢复策略。沙家浜湿地小镇的规划可追溯历史、提炼文化、挖掘精髓,力求将湿地生态保育与文化保育相互协调统一,并使湿地产业特色得到显著提升。通过现状及案例分析,重点阐述"沙家浜湿地小镇规划"及"产业发展对策",从而实现湿地产业发展与湿地生态重建。  相似文献   
925.
阿根廷页岩资源丰富,页岩油已实现商业化生产.阿根廷政府在页岩油气开发中扮演重要角色,尤其是近2年来,政府努力改善非传统能源的开发与经营环境.目前,阿根廷开发页岩气的法律依据主要是2014年修订后的《碳氢化合物法》及相关配套法律.该法创造了一种新型的具有更长期限的页岩气开采特许权,并删除了先前不允许持有五个以上矿业权的规定.本文对阿根廷的页岩油气勘探开发现状、权利金和税费、环境管理制度等做了分析.阿根廷经验启示我们,页岩开发必须多元化投资,要在税收、价格管制等方面对页岩气勘探开发采取激励政策,完善环境保护和社会治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确保页岩油气环境安全和社会安全.  相似文献   
926.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陆坡限制型海底峡谷群成因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北部陆坡发育着17条近似NNW-SSE走向的海底峡谷,构成了区域内的陆坡限制型海底峡谷群。基于研究区内高密度覆盖的2D地震资料,通过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等反射特征的描述和刻画,建立了第四纪以来的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将沉积充填序列划分为三个体系域,即低位体系域(LST)、海侵体系域(TST)和高位体系域(HST)。根据陆坡进积特征、垂向地层叠加样式、侵蚀特征变化、连续性强振幅同相轴的识别和空间追踪,将高位体系域进一步划分为两个沉积旋回单元,HST-I和HST-II。研究表明,白云凹陷陆坡限制型海底峡谷群发育在高位体系域晚期沉积旋回(HST-II)中。在此基础上,分别讨论了沉积物供给、沉积物失稳作用、限制型地形和流体渗漏作用对峡谷群形成和演化的影响。第四纪以来珠江水系携带的大量沉积物经由陆架进入到陆坡区域,为海底峡谷群的发育和演化提供了充足的沉积物来源。在第四纪高位体系域早期水道形成的限制型“负地形”基础上,大量的沉积物在沿着陆坡坡降方向自北向南的输送过程中发生向下的侵蚀、沉积物失稳,导致了陆坡限制型海底峡谷群的发育。研究区内广泛分布的气烟囱构造,暗示了含气流体的垂向运移和渗漏,可能促进了海底峡谷群的进一步演化。  相似文献   
927.
安溪茶园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对元素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铁观音茶叶主产区福建省安溪县27个茶园采集了表层(0~20 cm)和亚表层(20~40 cm)土壤,风干过2 mm筛后,采用超声振动筛进行筛分,并测定了粒级样品元素含量。结果表明:(1)2000~840μm和840~250μm的大团聚体颗粒占土壤样品重量的73%左右,而250~125μm、125~63μm和63μm 3种微团聚体约占27%;(2)大团聚体与微团聚体量的比值与土壤Si O2呈反比,与Al2O3、Fe2O3呈正相关,说明富含黏土矿物和铁铝氧化物有利于大团聚体颗粒的形成。土壤大团聚体与微团聚体中Cd、Cr、Hg、Ni、P、Al等多数元素指标的浓度差异明显,除了Si O2、Mn外,其他指标均不同程度地自粗粒级向细粒级逐渐增加,以P、Zn、Zr、Corg最为明显;(3)浸提实验表明,水提取态元素浓度最低,As、Cu、Pb、Zn浸提量由水提取—NH4NO3提取—稀盐酸提取—DTPA提取逐步增加;对于其他元素,稀盐酸提取态Cd、Se较高,NH4NO3提取态Mn、Ni较高,Hg则以NH4NO3提取态和DTPA浸提态较高。表层土壤中多数元素浸提浓度高于亚表层土壤,推断与表层土壤有机碳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928.
利用GPS地形变资料在大地坐标系中计算应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正交曲线坐标中应变张量的定义,得到了用大地坐标在椭球面上计算应变的方法。由此可直接利用GPS或其他3维大地测量技术得到的位移或其他形变量计算地应变。这一方法克服了利用平面坐标作计算的限制,无投影误差影响。本文给出了用首都圈GPS地形变监测网1995~1996年椭球面上的位移求得的应变量。  相似文献   
929.
ResearchondynamicspaternsandparametercharactersofcrustaldeformationfieldbeforeandafterstrongearthquakeSHUOYUZHOU1)(周硕愚)SHUN...  相似文献   
930.
IntroductionTherearemanynumericalmodelingstudiesoftopographyforMTfieldsappearedinthepastliterature,butmostoftheworksare2-D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