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8篇
  免费   225篇
  国内免费   269篇
测绘学   195篇
大气科学   119篇
地球物理   350篇
地质学   677篇
海洋学   14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28篇
自然地理   15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41.
通过采集南宁市郊农田中玉米、蔬菜、水稻可食部分及其根系土150组,研究重金属元素在不同土壤-农作物系统中迁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根系土中Hg、Cd、Cr、Cu、Ni、Pb、Zn平均含量分别为0.116、0.202、56.76、22.12、14.49、25.18和56.28 mg·kg-1。农作物对应平均含量分别为0.001 1、0.037、0.054、1.153、0.205、0.011和9.37 mg·kg-1。根系土富集因子表明Cd受到不同程度人为活动影响,Cr和Ni主要受地质背景控制;不同作物系统元素富集因子表明Pb在土壤-农作物系统中迁移能力最低,Zn迁移能力最强。Cd、Cr、Cu、Ni、Pb和Zn在土壤-水稻系统重迁移能力显著高于蔬菜和玉米。根系土中pH、CaO、有机质、Fe2O3、K2O、MgO与重金生物富集系数呈显著性负相关,但在土壤-叶类蔬菜系统中根系土中K2O、MgO与Hg生物富集系数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42.
基性侵入岩代表了陆壳伸展裂解事件,可为大陆再造及造山作用过程的动力学研究提供时间约束。笔者对措龙沟地区辉长岩利用LA-ICP-MS方法进行了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675±31)Ma年龄值,表明辉长岩侵位于早震旦世。岩石主量元素特征反映出明显的贫碱富镁特征;岩石稀土总量较低,大部分样品∑REE在10.19×10~(-6)~21.71×10~(-6),少部分岩石反映轻稀土微弱富集,大部分反映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δEu在1.39~2.46,均大于1,具Eu正异常特征,Sm/Nd=0.26~0.41,辉长岩与地幔源区岩浆成分相一致。结合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可知,本区辉长岩应为大陆或陆缘初始裂谷环境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943.
目前,针对利用无人机技术在山地起伏大、山体植被密集区域,难以获取地面点及DEM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布料模拟算法和改进的局部最大值算法,利用树顶点、树高等植被信息,提取地面点,进而生成整个区域的DEM的方法。以中国传统村落德夯村为例,利用植被系数和高程信息将点云分割为植被密集区和非植被密集区两个部分。在非植被密集区,通过布料模拟算法和改进的局部最大值算法分别提取地面点和树顶点,计算平均树高;在植被密集区,通过该区域的树顶点推算得到植被密集区的近似地面点,最终将两部分的地面点云进行TIN插值得到该地区的DEM。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此方法生成的DEM均方根误差,在非植被密集区达0.037 m,植被密集区可达1.606 m,整体平均误差达1.492 m,总体精度较好,基本可以满足村落尺度空间分析的需求。  相似文献   
944.
杨中柱在辽宁省地质矿产勘查局中口碑特别好,他作为辽宁省地质勘查院的总工程师,不仅地质技术水平高,而且工作务实,亲历亲为,为辽宁、内蒙、新疆地质勘查工作作出了很大贡献. 日前在内蒙古地质勘查基金项目招标中,杨中柱主持完成的标书又取得三个1∶5万矿调项目标书总分第一名的成绩.杨中柱主持编写的标书在内蒙、新疆等地一直被称为“标书样板”,为同行广为借鉴.  相似文献   
945.
付小方  梁斌  邹付戈  郝雪峰  侯立玮 《地质学报》2021,95(10):3054-3068
锂(Li)被国家列为了"关键金属".位于四川西部的甲基卡稀有金属矿田锂资源得天独厚,累计查明氧化锂(Li2O)资源储量286.11万t,预测远景资源量500万t,是世界级硬岩型锂矿富集区.二云母花岗岩以含锂辉石、锂白云母、黑鳞云母以及电气石、磷灰石为特征.花岗岩细晶岩型锂矿为主体并与伟晶岩型锂矿共存,且发育韵律式条带结构是甲基卡矿田独有的特点.笔者以在甲基卡地区及外围调查研究与找矿勘探实践为基础,总结了甲基卡锂等稀有多金属矿田的成矿地质特征,从二云母花岗岩、伟晶岩脉以及韵律式条带结构、地球化学、包裹体等方面的特征,探讨了锂金属超常富集的成因,提出了甲基卡花岗岩浆多中心底辟穹隆、不混溶Li-F花岗质岩浆、半开放裂隙系统的脉动式多期充填-交代及花岗质岩浆结晶分异-自交代成岩成矿的认识.这一认识对稀有金属找矿具有重要意义,但对于稀有金属的分配、迁移、超常富集过程等科学问题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以期更大的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946.
947.
梁斌  付小方  黎诗宏  唐屹  潘蒙  郝雪峰 《中国地质》2022,49(4):1214-1223
研究目的】甲基卡稀有金属矿区是中国规模最大的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富集区,X03号脉是近年来该矿区发现的以锂为主的超大型稀有金属矿床,在其围岩中发育电气石、堇青石化接触变质带,形成的蚀变岩具有Li、Rb、Cs等稀有金属矿化。Cs是重要的稀有金属元素之一,寻找更多可利用的铯资源成为当务之急。【研究方法】对钻孔岩芯中电气石角岩、堇青石化片岩等接触变质岩样品进行了稀有元素含量分析,并采用LA-ICP-MS对电气石、堇青石、黑云母、白云母等变质矿物进行了单矿物微区分析。【研究结果】接触变质岩中Li、Rb、Cs具有较高的含量,其平均值分别为0.296%、0.067%、0.052%,均达到综合利用的边界品位或最低工业品位,其特征与蚀变岩型铯云母岩矿床极其相似。Cs元素主要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于黑云母之中,是引起接触变质岩石Cs元素富集的主要原因。【结论】在X03号脉的进一步勘查中,应对接触变质岩石中稀有金属资源,特别是Cs资源进行评价,并对其进行综合利用。创新点:分析了X03号脉接触变质岩中Cs等稀有元素的含量,指出了Cs元素主要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于黑云母之中,应对其进行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948.
为研究人工恢复草本植物对青藏铁路沿线退化高寒草原土体抗剪强度增强作用,以青藏铁路沱沱河段人工草地建植区为研究区,通过对区内生长期为1 a的3种组合种植草本植物开展单根拉伸和根-土复合体直剪试验,评价了3种草本组合单根、根-土复合体力学强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组合类型I即扁穗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碱茅(Puccinellia distans)+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其3种草本平均根径(0.06~0.34 mm)、平均抗拉力(0.58~3.09 N)、平均抗拉强度(36.87~221.70 MPa)相对最大;3种草本组合其单根抗拉力与根径呈幂函数正相关关系,而抗拉强度与根径呈幂函数负相关关系;直剪试验结果表明,3种草本组合其根-土复合体黏聚力均随深度增加而降低,其中组合类型I其根-土复合体黏聚力相对最大为32.62 kPa,且较组合类型II、组合类型III根-土复合体黏聚力的增加幅度分别为15.3 %、57.7 %,表现出草本组合类型I具有相对更为显著的增强土体抗剪强度作用。研究结果可为青藏铁路沿线高寒草地退化、水土流失、浅层滑坡等灾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采用种植植被开展沿线生态恢复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49.
云南会泽铅锌矿是中国最重要的富锗铅锌矿床之一,已探明伴生锗金属量525 t,但锗赋存状态研究仍然存在颇大争议。文章以会泽铅锌矿床硫化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锗的赋存状态和元素替代机制研究。通过资料收集、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文章查明该矿床锗主要富集在闪锌矿中;富锗闪锌矿可划分为3个世代,其中第三世代闪锌矿锗的富集程度最高,其次为第一世代闪锌矿,第二世代闪锌矿锗富集程度最低;表明闪锌矿结晶顺序并非控制闪锌矿中Ge元素含量的主导因素。Ge元素的富集受矿物沉淀时温度、硫逸度、流体中Ge的浓度等因素共同制约。具有环带结构的闪锌矿成分分析显示,深色部位锗含量通常高于浅色部位,同时锗含量高的部位铜元素含量也较高,推测深色部位与致色的铜离子含量增加有关。不同世代的闪锌矿及同一闪锌矿不同部位的Cu元素与Ge元素含量均具有高度正相关性,结合元素沉淀时的物理化学条件及Cu+、Ge2+与Zn2+的离子半径相近的特征,文章认为闪锌矿中锗元素替代机制主要为2Cu++Ge2+↔2Zn2+。该认识可为今后研究稀散金属锗超常富集机制奠定基础,也为提高锗综合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50.
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区头屯河组二段为重要产油层,客观合理的储集层评价是提高目的层勘探开发效果的基础。在前人研究以及储集层描述的基础上,筛选出储集层品质参数、岩屑相对体积分数、砂地比等13个储集层质量的评价指标,利用灰色关联理论对头二段所对应的中期旋回MSC2上升和下降半旋回内储集层进行定量精细分类评价,并对储集层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上升和下降半旋回内储集砂体以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主,储集层内碎屑组分、颗粒结构、孔隙结构以及物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利用灰色关联理论对各个评价指标的关联性以及权重系数进行定量计算,得到储集层质量的综合权衡评价分数,实现储集层质量评价的定量化;利用综合评价分数的差异将储集层质量划分为4类,发现Ⅰ类储集层质量和Ⅱ类储集层质量较好,同油田实际勘探开发方向一致;上升和下降半旋回内储集层质量的控制因素不同,导致储集层质量存在一定差异性。综合评价认为,定量的评价结果为研究区头二段有效合理的勘探开发指明方向,同时为相似背景下储集层评价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