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60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球物理   46篇
地质学   158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综合利用地震、钻井、油藏及地球化学资料,对珠江口盆地惠西南地区转换斜坡特征及其对油气的垂向输导作用开展了研究。研究揭示研究区发育了开放型、连接型和破坏型3类转换斜坡,已探明的油藏主要分布在转换斜坡附近或与其相连构造脊的圈闭内。3类转换斜坡对油气的垂向输导能力存在差异,破坏型转换斜坡的垂向输导性最强,与其相关的中浅层油藏储量大、充满度高;开放型转换斜坡的垂向输导性最弱,与其相关的中浅层油藏几乎不发育;连接型转换斜坡的垂向输导性则介于前两者之间。转换斜坡内微裂隙发育程度的差异决定了其垂向输导油气能力的强弱,利用位移-距离法分析认为形成破坏型转换斜坡的应力最强,微裂隙最发育,导致其垂向输导能力最强。转换斜坡输导油气差异性的认识可为珠江口盆地的油气勘探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2.
云南地震灾害人员伤亡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1992~2010年云南地区的破坏性地震的伤亡人数资料为主,将其分别与地震震级和烈度统计拟合,得到云南地区震级和烈度与死亡人数的关系曲线及表达式。根据云南各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差异,确定了各种条件下的地震灾害人员死亡影响因子加权系数的取值,对两个拟合关系表达式进行校正。采用该方法计算了已发生的12个地震的死亡人数,并与实际的地震灾害死亡人数作了对比及讨论。  相似文献   
143.
针对当前土壤污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模糊识别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的方法。并对瑞典学者(Hakanson)提出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了改进,用以计量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采用建立的模型对山东省东部地区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土壤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为:Hg>Cd>Cu>Pb>Zn>Cr>As;而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大小则依次为Hg>Cd>As>Pb>Cu>Cr>Zn。总体来看,山东省东部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其潜在生态风险为强和很强的土壤占工区面积的13.75%,这种综合危害特征主要受Hg和Cd元素制约,主要分布在莱州-招远-烟台和牟平-乳山金矿集中区以及人口密集的城镇地带,且已对农作物安全产生影响。认为地质背景和人类活动(采金污染、工业生产、城市人口密集生活等)的共同作用,是造成局部环境中潜在生态风险较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4.
深基坑施工变形预测VAR建模与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春泉  王磊 《岩土力学》2012,33(Z2):395-400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基坑变形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很难用力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而根据已有的监测数据建立模型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变形发展趋势,进而对当前施工方案进行评价、调整,方法更可靠。首先,分析深基坑施工实际监测数据的发展规律,由经济预向量自回归测VAR模型(vector auto regression,VAR)建立基坑施工变形预测VAR模型,并结合监测数据进行模型精度评价和预测比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模型精度排序为:VAR模型>新陈代谢模型>神经网络模型>GM(1, 1)模型,模型预测比排序为:VAR模型>新陈代谢模型>神经网络模型>GM(1, 1)模型。  相似文献   
145.
核-幔物质晶体化学、矿物学及矿床学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量的高温、高压实验表明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增加 ,地幔氧化物及硅酸盐的晶体结构会发生与其温度和压力相适应的多型转变 ,并导致元素金属性的增加 ,即氧离子半径的缩小以及硅和其他阳离子半径的增大。来自地核部分物质的晶体化学及晶体物理目前还很少涉及 ,根据其物质组成 ,可能具有金属及金属互化物的性质 ,即原子呈等大球最紧密堆积 ,具有高熔点、难溶性等特征。在地球形成时作为地核物质是最先凝聚的 ,并由于重力分异沉入地核 ,上升至浅部时不与其他元素化合 ,保持了零价状态 ;等大球最紧密堆积使其在地球各层圈中晶体结构保持恒定。地幔热柱使核、幔物质上升至地球浅部成为可能 ,并形成矿物及矿床。以西藏罗布莎铬铁矿床为例 ,已经发现了多达 5 0种的铂族元素矿物、铁族元素矿物及其金属互化物 ,包括成分复杂多变的Os Ir ,Os Ir Ru ,Pt Fe ,Ir Fe Ni,Fe Ni Cr及Fe Co等矿物 ,它们还与来自核幔边界的Si,Fe ,FexSiy,FeO和SiO2 矿物共生 ,其中铂属矿物及其金属互化物矿物应视为来自E层的地核矿物 ;探讨了该区矿物与陨石矿物在共生组合方面的相似性 ,地核矿物的聚集可能会形成新型的金属元素矿床  相似文献   
146.
为了揭示努尔苏丹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对土壤粒度组成的影响,通过野外采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分析了努尔苏丹周边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粒度与分形维数特征,研究了分形维数与土壤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粒度组成以粉粒为主,砂粒次之,黏粒最少,樟子松人工林的种植能够显著提升土壤表层细颗粒物质含量.不同林龄人工林...  相似文献   
147.
中国西风区与季风区黄土沉积特征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新疆伊犁地区是中国典型的西风区。该区黄土的物质组成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伊犁黄土具有世界典型风成黄土的沉积特征。但由于物质来源和堆积环境的差异,伊犁地区的黄土以细粉砂和粘粒、磁化率、碳酸盐和片状矿物含量高。砂含量、稀土丰度、Rb/Sr、87Sr/86Sr比值低等特征而显著区别于季风区的黄土沉积。反映风动力的分选作用、物源和沉积环境对黄土沉积特征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8.
鸭子口铜锌矿属刘山岩矿区的西延部分,是分布于刘山岩挤压带内的同类型铜锌矿点。矿体赋存于纹层状硅质-钠长石岩层中,自矿体中心向边缘存在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重晶石-石英的相对分带。激电异常表现出高极化率低电阻率的电性特征,与矿区铜矿(体)石具有相同的电性特征。各主要元素异常中,Cu,Zn套合较好,呈带状分布,反映了区内构造、蚀变及矿化特征。本文着重对成矿地质背景,地球物理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总结,以期为该类型矿床的普查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9.
在西藏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的东部,距拉萨市200km的罗布莎蛇绿岩的豆荚状铬铁岩中,发现方铁矿和自然铁。而且以自然铁为核心并包裹于方铁矿中,两者形成圆球形态。自然铁的空间群为Fm3m,晶胞参数a=0.28663nm。方铁矿空间群为Fm3m,晶胞参数a=0.43070nm。根据有关实验资料推断,高压矿物方铁矿和自然铁来自下地幔,并且可能为核幔边界化学反应生成物。  相似文献   
150.
在西藏罗布莎蛇绿岩的铬铁矿矿床中,存在一种Ir-Fe-Ni合金,电子探针分析确定其化学式为Ir0.69Fe0.28Ni0.03.用CCD技术测得X射线衍射数据(括号内为I/Io)为2.188(100)、1.896(90)、1.347(50)、1.149(80)、1.096(15)、0.949(5)、0.874(15)、0.852(15)、0.773(10),晶体结构应属金属元素面心立方结构类型.按其结构确定了原子坐标并计算出理论粉末衍射图,结果表明理论粉末衍射图谱与实测粉末衍射数据基本一致.该Ir-Fe-Ni合金晶体学参数可归纳为a=3.802(4)?,空间群Fm3m,单位晶胞中的分子数Z=4,Dc=13.84 g/c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