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4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64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8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ESCO)政府间新的 6年 ( 2 0 0 2— 2 0 0 7)水资源科学计划 ,即第 6个国际水文计划 (IHP VI)已经出台 ,该计划的核心是水的相互作用 :系统风险和社会挑战。1 水的相互作用 :系统风险和社会挑战众所周知 ,可更新的淡水是非常有限和脆弱的资源。随着水资源压力的增加 ,人们要问 :世界会不会出现水资源危机 ?比较悲观的观点认为 ,水的需求和利用若不加以限制 ,将会导致自然和经济崩溃 ,或许世界上许多地方的自然资源马上就会面临危机。然而 ,通过改进我们的用水观念、用水政策以及用水行为 ,节水还有很大的空…  相似文献   
32.
河西走廊黑河鼎新至哨马营段河水与地下水转化途径分析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19  
运用美国GEOMETRICS公司制造的StratagecmEH4电导率成像系统。对黑河鼎新至哨马营河谷地带进行实地调查发现,此段存在一地堑式断层,为东西走向,古道沿此断层形成。河流在此段大部分沿古河道为地下水,自西向东流去,在东部板滩井一带(盐碱沼泽地)以垂向蒸发方式通过地表及植被排泄。古尔乃绿洲的形成与黑河河水通过断层转化成地下水有关。  相似文献   
33.
CT技术应用于岩石实验动态观测的新进展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丁卫华  仵彦卿 《冰川冻土》2000,22(3):218-222
首先分析了岩石实验的CT动态观测现状,提出了密度损伤增量新概念,从理论上推导出CT数H与密度分析方法作了对比,说明密度损伤增量的优越性在于物理含义明确。可以定量刻划岩石任意应力状态,任意位置的损伤程度,借助于CT技术,密度损伤增量的量测得到实现,从而真实地观测到岩石细观测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34.
额济纳盆地地下水盐化特征及机理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0,他引:7  
运用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分析额济纳盆地不同含水层地下水盐化特征及其机理。结果表明:额济纳盆地地下水受水文地质条件的制约,潜水的盐化自沿河主要补给区到蒸发排泄区具有明显的分带性,由河流主要补给区向北和向东西两侧,至居延海,进素土海子和古日乃湖中心洼地地下水,地下水由淡水,逐渐过渡为微咸水、中度咸水及极度咸水、盐水;承压水属于微咸水。依据地下水中各离子含量的比值特征的分析结果,控制本区地下水盐化的主要因素为硅酸盐矿物溶解和蒸发沉积作用,硅酸盐矿物溶解主要发生在沿河的地下水补给区;蒸发沉积作用主要发生在地下水径流-排泄区。深层地下水埋藏较深,蒸发的作用大大减弱,因而含盐量少,水质较好。  相似文献   
35.
目前学术界把系统方法引入水文地质学,提出了“地下水系统”的概念,而且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关于“地下水系统”及有关的术语、名词还比较混乱,其含义亦不清。作者从研究问题的实际出发,从地下水资源开发与管理角度,提出比较完善的“地下水系统”概念及组成,以期讨论。  相似文献   
36.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了黄土湿陷性的预测挖掘,挖掘模型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建模过程中用主成份分析法进行数据的预处理,以剔除指标间的相关性,消除多指标信息冗余对挖掘模型的影响,并引入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模型反演分析,确定最优参数。针对实际工程数据进行的预测挖掘表明:黄土的电阻率、剪切波速与土的结构特性、含水率、密度等指标密切相关,可较为全面地反映影响黄土湿陷性的因素;以电阻率、剪切波速及土层埋深作为模型的预测变量就可定量预测黄土的湿陷性;用所建模型和预测变量来预测黄土的湿陷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7.
第四纪以来酒泉盆地环境演变与祁连山隆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祁连山系是晚新生代以来构造隆升的结果,酒泉盆地的沉积记录了祁连山隆升的过程;第四纪以来,在青藏高原强烈隆升的影响下,酒泉盆地的古地理环境演化变迁经历了漫长和复杂的过程。本文主要依据区内祁连山的冰期及冰川变化、第四纪地层特征及历史文化记录,结合酒泉黄泥堡乡第四纪研究钻孔资料中的孢粉分析成果等,在酒泉盆地第四纪以来建立了交替演化的12个寒冷期和12个温暖期,并分析了酒泉盆地第四纪沉积所记录的环境演变与祁连山隆升之间的关系,认为第四纪以来2500ka左右的“青藏运动B幕”之后,900ka左右的“昆仑一黄河运动”之后和150ka左右的“共和运动”之后随着青藏高原及祁连山的不断隆升,酒泉盆地的气候环境发生了三次大的转型。  相似文献   
38.
陕西关中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持能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阐述水资源支持能力涵义的基础上,计算了关中地区生态需水量、75%保证率时可利用水量、75%保证率时总需水量以及水资源支持能力的供需平衡指数.结果表明:关中地区生态需水量2005年为43.699×108 m3,2010年为44.119×108 m,2015年为44.394×108 m3; 2005年75%保证率时可利用水量为49.885×108 m3,2010年为49.466×108 m3,2015年为49.190×108 m3;2005年75%保证率时总需水量为94.26×108 m3,2010年为86.63×108 m3,2015年为84.22×108 m3.最后计算水资源支持能力的供需平衡指数,2005、2010、2015年,供需平衡指数小于0,说明流域可供的水资源量不具备对这样规模的社会经济系统的支撑能力,流域水资源对应的人口及经济规模是不可承载的,供需平衡的差值主要靠侵占河道内的生态需水量来实现的,河道内的生态破坏就是很好的证据.  相似文献   
39.
本文以河南汝河中段河谷浅层地下水系统为例,重点介绍了一种地下水系统最优开采数值模型。该模型是一种地下水流系统水均衡模型和线性规划模型的耦合。水均衡模型采用强隐式有限差分法(SIP)求解,以解决技术函数及地下水流系统势能分布问题;线性规划模型以总开采量最大作为目标函数,以流量及技术函数组成的响应矩阵作为约束条件,用单纯形法求解。该模型能比较快地解决多节点、薄层潜水含水层中地下水最优开采的规划问题,能提供最优开采方案及最优开采量等信息。  相似文献   
40.
本文将克立金方法延拓到时-空域,提出用时-空克立金方法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网密度和观测频率的优化;并从时-空克立金方程推导开始,给出了各种条件下的时-空克立金方程组及估计方差公式,还提出了地下水动态观测网优化设计的工作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