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8篇
  免费   390篇
  国内免费   630篇
测绘学   241篇
大气科学   422篇
地球物理   309篇
地质学   1401篇
海洋学   174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194篇
自然地理   19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4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6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961.
鸡冠子山二长花岗岩LA—ICP—MS单颗粒锆石U—Pb测试年龄为245±1 Ma,说明其形成于早三叠世。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岩体具有高Si、富K、贫Ti、Ca、Fe、Mg的特点;A/KNC1.1,显示出S型花岗岩特点;固结指数(SI)为1.68~1.88,分异指数(DI)为93.94~94.25,说明岩体经历了较高程度的分异演化作用;稀土元素总量较低(∑REE=80.10×10-6~145.06×10-6),轻稀土明显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Eu负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Rb、K较富集,表明鸡冠子山二长花岗岩属于高钾钙碱性、过铝质S型花岗岩。结合前人相关的研究成果,推测鸡冠子山二长花岗岩是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碰撞作用形成的同碰撞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962.
新疆阿尔泰造山带西南缘分布有多拉纳萨依、赛都、哲兰德等大中型金矿床,近年又发现沃多克等小型金矿.这些金矿主要赋存于糜棱岩化石英闪长岩中,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沃多克和多拉纳萨依金矿含矿石英闪长岩特征基本一致,属同一期岩浆活动的产物,而明显不同于两矿床之间的萨热乌增英云闪长岩.沃多克金矿含矿石英闪长岩和萨热乌增英云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99.4±4.1) Ma和(317.7±1.5) Ma.二者分别属于后造山和后碰撞花岗岩.沃多克含金石英闪长岩年龄限定了多拉纳萨依一带金矿形成时代不早于300 Ma,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分析,表明其主要成矿时期为290 Ma左右.萨热乌增等岩体的形成早于金矿形成时代,金的成矿作用与该期大规模花岗岩体的侵位无关.  相似文献   
963.
藏南哲古基性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藏南地区广泛发育近东西向的基性岩墙群,其中哲古地区辉石岩以夹层形式产于辉长岩中,本文对哲古基性岩进行SHRIMP锆石U-Pb定年,得出辉长岩和辉石岩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31.71±2.7)Ma(2σ,MSDW=2.8)和(135.0±2.4)Ma(2σ,MSDW=2.1),辉石岩的结晶时代比辉长岩早约4Ma。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辉长岩SiO_2含量为50.85%,TiO_2含量为1.45%,MgO含量为10.05%,全铁含量为8.57%,Mg~#为71.33。辉石岩SiO_2含量为48.28%,TiO_2含量为2.02%,MgO含量为18.68%,全铁含量为13.08%,Mg~#为78.76。辉长岩和辉石岩K_2O含量较高,分别为0.68和0.81,Eu的亏损不明显,相对亏损Nb、Ta等元素,稀土分布型式与板内洋岛玄武岩(OIB)类似。其形成与同时期的地幔热事件关系密切,并在上升过程中可能受到了地壳物质的混染。  相似文献   
964.
包裹体成分特征反映了油气的演化程度和运移期次。本文对银额盆地石炭-二叠系4组地层砂岩中的包裹体开展研究,发现研究区包裹体多≤5μm,呈串珠状分布于石英颗粒裂隙中,以气液两相的状态存在。根据包裹体中甲烷等有机组分的含量及其相互关系对研究区油气运移过程展开研究,认为二叠系至少经历过较高温较高盐度、较低温低盐度等两期油气运移;结合烃源岩热演化史研究,可分别对应二叠纪中期-二叠纪末和白垩纪早-晚期两期油气运移过程。  相似文献   
965.
<正>随着市场经济主导地位的确立,企业自身所具有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影响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上世纪50年代,有色行业各设计院之间业务互相覆盖、技术水平相当、规模资产相仿的格局确立,这反而强化了各设计院间的竞争。在没有鲜明自身特色、实力旗鼓相当的情况下,各设计院只能通过政府项目倾斜、市场营销关系等方式抢分行业"大饼",而不仅是凭借技术、能力进行角逐。进入21世纪,科研院所转制全面铺开,  相似文献   
966.
为探讨不同大气校正模型对高分六号(GF-6)WFV影像清晰度的提升,利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对大气校正后的影像清晰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不同大气校正模型对影像清晰度提升的效果不同。从基于地理视觉要素的主观评价来看,大气校正后的GF-6 WFV影像纹理特征更为明显,清晰度得以提升。2)基于影像特征的定量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的大气校正模型对GF-6 WFV影像清晰度提升程度不同,快速大气校正对影像提升效果最为明显。3)从基于色彩保真度的定量评价结果可知,不同大气校正结果对不同地物反射率影响较为明显,FLAASH大气校正结果更适合于植被遥感应用研究,快速大气校正模型的适用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967.
沙漠/沙地中沉积物的粒度是物源及各种地表过程长期作用的结果。研究沉积物粒度特征对认识沙漠/沙地形成演变和防沙治沙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浑善达克沙地不同类型沉积物进行了详细采样,对其进行粒度和端元分析。结果表明,浑善达克沙地风成沙受风力分选作用影响,平均粒径和分选系数沿盛行风向存在显著变化趋势。偏度和峰度的空间格局较为复杂,可能与局地物源、沉积环境和植被覆盖等因素有关。端元分析结果显示,风成沙含有6个端元(EM),其中EM1与沙地西部湖相沉积露头有关;EM2来自松散的河湖相沉积物,在风力作用下呈现显著空间变化;EM3是风成沙的主要物质来源,与河流携带的碎屑物质有关;EM4可能来源于周围山体的冲洪积物;EM5和EM6粒度最粗,与间冰期河湖相沉积物中的粗粒组分相似。浑善达克沙地沉积物粒度特征表明,风成沙主要来自沙地附近不同时期的河湖相沉积物,远源贡献较少。沙地西部是风成沙的主要源区,在风力作用下较细组分的风成沙向沙地中东部运移,而沙地南缘和东缘河流也为其邻近区域贡献了沙源。本文研究说明,通过高密度采样并结合端元分析,沉积物粒度可解决地表过程复杂的沙漠地区风沙物源识别问题。  相似文献   
968.
利用山西省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1958-2010年逐日最高、最低气温及逐日降水量观测资料,计算分析山西省50多年来极端温度、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暖日事件频率有明显的增加趋势,其中夏季增加趋势最显著,秋季较弱;冷夜事件有减少趋势,其中冬季减少幅度最大,秋季最小。暖日(冷夜)事件在1995年、1996年前后有突变。山西大部分地区暖日天气增多、冷夜天气减少。但海拔高的山区极端温度变化趋势较小,在人口和经济增长迅速、城市化影响强烈的河谷盆地冷夜事件减少趋势强烈。近50多年平均极端强降水日数有弱的下降趋势,暴雨日数呈明显下降趋势,并有突变现象。极端强降水阈值有空间差异,山西东部山区最大,中部盆地最小。小波变换显示,温度和降水极端事件在全时域上的周期不明显,但局部时域上3~6a的高频波动较明显。  相似文献   
969.
中国南方夏季低频雨型特征及其年代际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南方低频降水的季节内及年代际变化规律,利用1961—2011年夏季中国南方逐日降水资料和大气环流再分析资料,运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与聚类分析相结合方法,将南方地区10 d以上的低频尺度降水划分为5个异常雨型.分析表明,各雨型具有较好的持续性,与同期的环流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彼此间水汽异常输送特征有明显差别.通过对雨型的统计特征进行分析,指出不同于以往的季节平均雨型,低频雨型可在季节内交替出现,反映了大尺度异常降水的低频演变特征.进一步研究发现,近50年来各低频雨型的多项统计特征存在显著的年代际变化:20世纪80—90年代各多雨型均相继出现峰值,进入21世纪偏旱型的各项统计特征存在明显上升趋势,而大部分低频多雨型出现次数减少,这可能预示着中国南方地区正在进入一个季节内尺度降水减少的阶段.  相似文献   
970.
系统介绍了近年来应用等熵位涡理论研究平流层-对流层动力相互作用所发现的一些新的事实和机理,包括平流层冬季极涡振荡过程中平流层、对流层环流异常的时空传播特征,以及等熵质量理论框架下的平流层-对流层动力耦合机理,还介绍了影响平流层环流年际尺度异常的因子及影响过程。回顾了夏季青藏高原的热力作用所激发的负位涡强迫源对东亚及全球大气环流的影响。并基于对夏季高原周边等熵位涡经向输送垂直分布的诊断进一步说明,夏季青藏高原的存在使高原东缘及东亚地区成为平流层和对流层物质交换的独特区域,探讨了夏季青藏高原影响平流层-对流层动力耦合的一种重要途径及其影响全球气候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