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20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基于震后各机构给出的玛多MS7.4地震震源机制解,利用震源-矩心(H-C)方法对地震发震断层进行快速判断,在不需要参考余震情况下,快速识别地震破裂方向。18组测定结果均显示,NWW走向的节面Ⅰ为发震断层面。综合利用震源区地质构造特征、震后余震序列分布、区域构造应力场、烈度等震线以及野外地质考察结果,验证断层测算结果的准确性,最终推断玛多MS7.4地震断层面为NWW走向的节面Ⅰ、昆仑山口-江错断裂为发震断层,震源机制解显示是一次以左旋走滑为主的地震事件。  相似文献   
32.
我国西南地区及越南北部含有大量与峨眉山玄武岩有关的基性-超基性岩体,这些岩体成带状分布,不同岩带中的岩体矿化差异明显,跨四川、云南两省的盐源-丽江-弥渡岩带中金宝山岩体为贫Cu、Ni富Pt、Pd矿化;四川北部的道孚-丹巴-康定岩带中杨柳坪岩体为富Cu、Ni、Pt、Pd矿化,但Pt、Pd矿化较金宝山岩体差;  相似文献   
33.
针对渝东南及周边早寒武世黑色岩系属中国南方震旦纪之后大规模海侵产物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其黑色岩系的岩石地层单位由下至上涉及牛蹄塘组、明心寺—金顶山组及清虚洞组;其特征显示:K2O,Al2O3含量相对较高,MnO含量相对较低;B含量中等,分异性不强;Ba较为富集;Co,Ni,Zn亏损较大,由底至顶三者含量均有增加趋势;稀土总量不富集,轻稀土相对富集;由底至顶δEu表现为不明显的负异常,到明显的正异常,再到负异常;δCe绝大多数表现为不明显的负异常。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参数及相关图解表明,区内早寒武世黑色岩系形成于由缺氧还原状态逐步过渡至弱氧化状态条件下,浅海中水体稍深的外陆架环境,为正常海水与热水沉积作用的混合产物,热水主要来自于循环的热的海水。  相似文献   
34.
酸雨条件下成都平原黄壤镉的等温吸附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模拟酸雨方法,配制含主要阴、阳离子及一定范围pH值的母液,选取成都市近郊典型农业土壤黄壤,研究黄壤在自然条件下镉的静态吸附;探究黄壤对镉的吸附特征,确定酸雨中影响黄壤镉吸附行为的关键因素及影响程度,建立黄壤对镉的等温吸附曲线,讨论酸雨条件下影响黄壤镉分配系数的关键因素;采用Henry模型拟合等温吸附曲线。结果表明,在实验设定的浓度范围内,该模型相关系数均达显著,能较好地描述镉在黄壤中的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35.
卢显  孟庆岩  张晓东  刘杰  任静 《中国地震》2022,38(3):464-471
基于我国气象站气温数据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地表温度数据,对西藏地区2010年1月—2014年12月的15次 MS5.0以上地震开展地面温度数据的变化提取研究。计算结果显示,12次地震前出现了气温增强现象,13次地震前出现了地表温度增温异常,在震前同时出现两种温度结果增值现象的地震有10次,且两者的温度峰值日期非常接近,相互印证了西藏地区中强以上地震前存在地面温度增强的现象。  相似文献   
36.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规模的扩大,客流量不断攀升,研究乘客的出行特征对于城市轨道交通限流模型的建立以及限流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北京市某时段部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OD出行数据,研究了乘客出行的时空分布特征,对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网络提出了建议。分析结果表明:(1)在早高峰时段,乘客的出行时间主要集中为100~200 min,出行距离集中在20~35 km,且出行距离与出行时间呈线性关系;(2)乘客选择地铁出行的出发点和到达点大部分集中在北京五环以内,客流从城外向城内移动,朝阳区和海淀区的进出站客流量均居前两位。  相似文献   
37.
王冠  李华玲  任静  杨波  胡志中 《岩矿测试》2013,32(4):561-567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用于测定稀土元素经常会引起M+、MO+、MOH+离子的质谱重叠干扰,其中制约分析准确度和精密度的主要因素是多原子离子干扰,尤其是轻稀土元素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对重稀土元素的干扰,以及钡的7个天然同位素形成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对轻稀土元素的干扰.本文采用高温高压密闭消解地质样品,高分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其中的痕量稀土元素,研究了低、中、高三种分辨率模式下氧化物的干扰情况,确定了最佳的测定同位素和合适的分辨率.分析结果表明,在低、中分辨率模式下,轻稀土元素Ce、Pr、Nd、Sm的氧化物和Ba的氧化物干扰明显,Gd元素的测定值严重偏离;在高分辨模式下,Ba氧化物对Eu的干扰以及大部分轻稀土元素氧化物对重稀土元素的干扰基本可以消除,无需进行校正,而只有157Gd受到141pr16O的干扰突出,当样品中Pr/Gd的浓度比值大于100时,Gd的测量值必须进行数学校正.  相似文献   
38.
季民  任静  张立国  李婷  孙勇 《海洋学报》2021,43(5):135-144
临界点是海洋流场拓扑结构中的重要构成要素,基于临界点的特征提取对于揭示海洋流场拓扑特征、开展海洋流场拓扑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临界点理论和Sperner引理,综合改进后的双线性插值算法和Sperner完全标号法,对海洋流场数据进行了临界点特征提取。首先,在双线性插值算法中添加滑动窗口处理,筛选临界点的候选网格单元,并采用聚合思想通过降低网格分辨率解决了网格插值中的二义性问题,同时考虑了0值网格存在的9种情形,通过迭代聚合思想滑动筛选候选网格单元,解决了插值网格均为0的情况。其次,提出了基于Sperner完全标号的最小值法临界点提取规则,将速度向量模最小的网格中心作为临界点,解决了实际流场物理场景中非0值的临界点提取。对两次提取结果进行合并、去重等处理,可以得到较为全面的临界点提取与分类结果。最后,通过对多个海域、不同深度流场数据的实验结果分析,证明了综合后的临界点提取方法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39.
王冠  杜谷  刘书生  石洪召  张林奎  任静 《岩矿测试》2012,31(6):1050-1057
通过建立的高分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稀土元素( REEs)的分析方法,准确测定出麻栗坡南秧田白钨矿床两类不同矿体的围岩和矿石中稀土元素的含量,方法的灵敏度高,检出限低,精密度和准确度均非常满意.通过对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表明存在两种不同成因的白钨矿,一为与围岩同时沉积形成的白钨矿,在变质作用条件下形成了矽卡岩型白钨矿;二为后期热液携带来的具有较高稀土含量的石英脉型白钨矿.前者具有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亏损、中等程度的Eu、Ce负异常等特征,与沉积环境关系密切,推测是海底火山喷发(喷流)沉积变质作用的产物;后者具有较低的稀土总量∑REEs以及显著的Eu正异常特征,表现出较高的稀土分馏特性,为后期热液作用形成,并对先期矿体有叠加改造作用,使矿化更加富集.  相似文献   
40.
辉钼矿亚晶粒范围内Re和187Os的失耦现象   总被引:20,自引:8,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于一些粗颗粒辉钼矿样品,取样量小时,不能产生准确且重现性好的结果;取样量大时,则重现性好。这是因为Re和187Os在辉钼矿亚晶粒(微米级)范围内出现了失耦现象,也就是由于放射性成因187Os的迁移使Re和187Os在空间上不再保持连接。失耦的程度随辉钼矿年龄的增加和颗粒度的增大而更加明显。地质年龄年轻的自然细颗粒样品的失耦现象不明显,使用1~3mg样品就有可能取得准确且重现性好的结果。而地质年龄老的粗颗粒样品,则可能需要大约100mg甚至更多的样品才能得到重现性好的数据。增大取样量以及将样品研磨至粒度<0.1mm,以增加样品的均匀性,可有效克服失耦现象对准确定年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