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26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64篇
海洋学   3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2017-2018年冬季全省平均气温为-19.7℃,较历年同期偏低2.2℃,为1981年以来的第3位,仅次于2000年和2012年。本文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7-2018年黑龙江省冬季气温异常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气环流的异常是造成黑龙江省冬季气温异常偏低的直接原因。东亚季风环流系统表现为:东亚冬季风强度偏强,西伯利亚高压偏强,500hPa东亚大槽异常偏深。分析下垫面外强迫因素,2017-2018年赤道中东太平洋出现拉尼娜事件,分析显示拉尼娜事件发生可能导致冬季风偏强,从而也是造成全省气温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钍—偶氮胂Ⅲ—乙醇体系显色反应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丽莹  张海政 《岩矿测试》1991,10(3):182-184
本文研究了在乙醇存在的体系中偶氮胂Ⅲ与Th的显色反应条件。当乙醇含量为48%时,Th与偶氮胂Ⅲ反应的最佳酸度为3.4—5.5mol/L HCl,其最大吸收波长为66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4×10~5L·mol~(-1)·cm~(-1),Th量在0—80μg/25ml范围服从比尔定律。探讨了乙醇的作用机理,并将方法用于岩石中痕量Th的测定,获得良好结果  相似文献   
13.
用双波长K系数法分光光度测定微量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伊丽莹  张海政 《地质科学》1995,30(2):190-194
近年来金矿源岩研究引起国内外地质学家的极大关注。贵金属元素把具有双重特性,在超镁铁质岩浆结晶过程中性状与金相近,表现出强烈亲硫的特点,新鲜的没有发生过任何金流失的岩石,二者比值近似为一常数。把在成岩乃至于变质作用过程中呈惰性,保持其原始含量不变而又与金性状完全不同,这种双重性特征有可能借助于常数K=Au(原)/Pd(原),推算出没有发生过任何金流失时的岩石原始金含量(王建安,1986)。即通过样品中把的分析值求得原始金含量,借此对金矿源岩进行研究与判定。  相似文献   
15.
在被动型氢原子钟数字伺服电路中,使用FPGA对误差信号进行数字信号处理。设计了一种简单的低通滤波器,与传统的FIR滤波器相比,节省了FPGA的使用资源,并且性能优于传统滤波器,能够很好地应用于被动型氢钟。  相似文献   
16.
以中国环渤海地区葡萄主产区为研究对象,利用1980-2019年研究区域内303个气象站逐日气象资料、葡萄发育期资料和葡萄涝渍灾情资料,基于相对湿润度方法构建葡萄逐日涝渍指数M5i,以历史灾情反演和灾变过程解析为主线,采用正态分布的Lilliefors检验和t分布区间估计等方法,构建适用于中国环渤海地区葡萄主产区的葡萄涝...  相似文献   
17.
南海西部陆坡海域海底广泛发育麻坑,其规模和数量在世界范围内均属罕见,但关于它们目前的活动特征尚不清楚。通过对西沙隆起西南部麻坑区采集的两根沉积柱样孔隙水SO^2–4、K^+、Mg^2+、Ca^2+、Sr^2+以及溶解有机碳(DIC)含量随深度的变化特征的研究,揭示麻坑内与硫酸根消耗有关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并推断麻坑目前的活动状况。采集于麻坑外的C9柱样SO^2–4浓度变化整体呈向下凹的形态降低,减少的硫酸根是被有机质硫酸盐还原作用消耗。采集于麻坑内的C14柱样SO^2–4浓度梯度呈现明显的三段式变化,0.00-0.66 m内SO2–4浓度变化主要受有机质硫酸盐还原作用控制,0.66-3.70 m受有机质硫酸盐还原和甲烷缺氧氧化共同控制,3.70 m以下部分主要受甲烷缺氧氧化作用的影响。根据C14柱样3.7 m以下孔隙水硫酸根浓度梯度计算的硫酸根-甲烷交接带(SMI)约在14.3 m处,甲烷向上扩散的通量约为0.0144 mol/(m^2·a)。此外,2个柱样沉积物孔隙水的Ca^2+浓度均随深度明显降低,而Mg2+浓度略微降低,主要与自生碳酸盐矿物沉淀有关。C14的Mg/Ca和Sr/Ca随深度变化指示该柱样沉积物中自生碳酸盐岩矿物主要为高镁方解石。2个柱样的孔隙水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目前研究区麻坑活动不活跃, C14麻坑中含甲烷流体发生微弱渗漏,可能处于麻坑活动的衰落期。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上海市某中学初一学生为样本,通过设计和实施指向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研学旅行活动,检测学生研学旅行前后的地理实践力水平变化,验证研学旅行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选取合适的研学题材、设置合理明确的活动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完成研学活动任务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9.
松科二井超深钻探获取了松辽盆地连续沉积-火山岩心,为系统研究中生代松辽盆地形成机制、揭示中国东北地区构造演化历史提供了极好的研究材料。本文对取自松科二井井深-6035~-6084m的玄武安山岩开展了系统的锆石U-Pb定年、全岩主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分析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松科二井玄武安山岩隶属于火石岭组底部,其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141.6±1.4Ma)。玄武安山岩样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有弧岩浆的地球化学特征。这些样品显示了一定程度的轻重稀土元素分异((La/Yb)N=8.40~11.88),具有轻微亏损的Sr-Nd同位素特征((87Sr/86Sr)i=0.70496~0.70478,εNd(t)=1.05~1.61),表明它们很可能源自于岩石圈地幔。早白垩世时期中国东北地区主要受控于蒙古-鄂霍茨克洋的南向俯冲和东侧古太平洋俯冲过程,目前研究揭示了前者影响了同期的大兴安岭地区的火山活动,但其影响范围是否延伸至松辽盆地内部尚不清楚。古太平洋岩石圈开始...  相似文献   
20.
山东胶莱盆地东北缘郭城牧牛山二长花岗岩的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牧牛山花岗岩为古元古代(2 138±15 Ma)岩浆侵入产物,是一套钾玄岩系列岩石,A/CNK为1.07~1.13。稀土配分曲线表现为右倾模式,轻稀土和重稀土分异明显,Eu/Eu*值为0.59~0.71。蛛网图表明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Th、U、Nb、Ta、Ti、P)。岩石10 000 Ga/Al值(2.73~2.85),为A型花岗岩。岩石的Mg~#值为12~28,Nd/Th值为1.62~1.96,Rb/Sr值为4.70~9.71,显示壳源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古元古代胶辽地块向西俯冲引发幔源岩浆底侵,导致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牧牛山花岗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