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6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161篇
测绘学   71篇
大气科学   96篇
地球物理   92篇
地质学   411篇
海洋学   98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6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3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以叶尔羌河山区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中的水文分析工具获得1357个集水区的面积-高程积分(HI)值,定量化研究帕米尔弧形构造带东缘叶尔羌河山区流域的地貌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1)叶尔羌河山区流域的1357个集水区面积与HI均值的相关性较差(R2=0.0936),表明集水区面积对HI均值的影响较小;2)HI值介于0.0717~0.6485,均值为0.4056,整体处于地貌发展的壮年期,是构造、岩性和气候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3)HI均值排序为断裂带区域(0.4148)>整个流域(0.4056)>非断裂带区域(0.4004),表明构造活动是地貌发育的影响因素,其影响主要表现在断裂带的规模和活动性;4)非断裂带区域不同岩性的HI均值排序为:变质岩(0.491353)>冰、雪及现代冰川(0.491351)>花岗岩(0.4426)>海相沉积岩(0.4098)>陆相沉积岩(0.3890)>海陆交互相沉积岩(0.3813)>第四系沉积物(0.3598),表明岩性是地貌发育的重要影响因素,且岩石的抗侵蚀能力差异是...  相似文献   
102.
为进一步研究南海北部陆坡海洋动力过程对深海海底边界层的影响,研发了“深海海底边界层原位观测系统(In-situ Observation System for Bottom Boundary Layer in Abyssal Sea)”,ABBLOS。观测系统主体为坐底式深海运载平台,最大工作水深可达6 700 m(实际工作水深取决于搭载设备的耐压水深),是研究深海海底边界层问题的重要技术创新。观测平台由上下两部分框架结构组成,上部框架用于搭载和回收观测设备,下部支撑架为配重,并且用于提供距离海底1 m的观测空间;同时创新性地设计了“卡槽定位-螺栓紧固”的连接方式连接上下两部分,连接方式简单可靠,保证了平台回收成功率。ABBLOS集成了75 k-ADCP、高频ADCP、ADV、高精度压力计、海底摄像机等设备,以及甲烷、温盐深、浊度、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等传感器,首次实现了内波、中尺度涡等海洋动力过程与海底边界层物理化学参数的动态变化同步观测,特别是可以观测距离海底1 m高度范围的水体流速剖面,并且达到7 mm一层的垂向空间分辨率。研制完成后,2020年在南海北部陆坡神狐海域655 m和1 405 m水深处分别成功布放并回收,观测时间共计34天,采集到观测站位上覆海水的流速剖面结构,捕捉到了平均周期为1天1次的内波作用过程,以及海底边界层的多种物理化学参数。初步分析655 m水深处的观测数据后,发现深海海底边界层的温度、压力、溶解氧、密度和盐度等参数受控于海洋潮汐过程,尤其是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基本与潮汐周期同步。海底边界层氧化环境较为稳定,甲烷浓度由高变低,但是基本在海洋溶解甲烷平均浓度范围内。与潮汐相比,内孤立波对深海海底边界层水体的影响程度较小,但是明显可以引起沉积物的再悬浮,引起的海底边界层的海水浊度从背景值的0.01 NTU增大到48 NTU,海底摄像机也记录到了内孤立波期间深海底层海水突然变浑浊的过程,说明南海内孤立波可以影响海底沉积物的输运。  相似文献   
103.
根据前人关于自然燃烧作用生成磁赤铁矿的两阶段模式,模拟自然燃烧作用形成磁赤铁矿的过程和条件。实验分2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氢气氛围300℃煅烧针铁矿2 h,煅烧产物为纳米磁铁矿;第二阶段70℃空气条件下氧化煅烧成因的纳米磁铁矿70 d。对实验两阶段样品的矿物学和磁学特性进行系统测定,结果表明,本研究的煅烧条件可获得接近理想成分的多孔纳米磁铁矿,晶粒及聚集体的粒径分别在30 nm和57 nm左右;在70℃空气氛围下磁铁矿快速向磁赤铁矿转化,70 d的实验时间里2价铁/全铁比值(Fe2+/TFe)由初始31.4%降至5.4%;纳米磁铁矿向磁赤铁矿转化伴随着矿物结晶颗粒的减少和样品总体积的增大,磁铁矿结晶学粒径缩小约17%~19%;磁化率和频率磁化率随氧化时间逐渐降低,前者主要受制于矿物物相变化,而后者与矿物粒径变化相关。模拟结果表明,第一阶段的关键是具有生成晶粒尺寸为亚微米-纳米量级的磁铁矿煅烧条件,第二阶段的关键为具备一个合适的温度条件,以能够快速、高效氧化磁铁矿为磁赤铁矿。  相似文献   
104.
重庆东北部地区巫溪天星河、文峰河的岩溶流域水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泉水样品的p H值为6.47~8.28,平均值为7.79;流域河水饱和指数(SIc)的平均值为0.14,表明其变化受到流域碳酸盐岩分布的控制。水化学类型以HCO3-Ca型水为主,Ca2+和HCO-3平均分别占阳、阴离子的75%和82%。通过分析Gibbs图,发现泉水的主要组分属于"岩石风化类型",主要反映了岩石的溶解作用对泉水水化学的影响。流域内部分水样NO-3和SO2-4较高,可能是受工农业生产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引起,此外硫酸也参与了碳酸盐矿物的溶解。  相似文献   
105.
媌雨 《气象知识》2013,(6):26-27
平凡的种子往往能孕育奇迹,在贵州高原西北部的一个小镇上,奇迹每时每刻都在发酵。“离开茅台镇,酿不出茅台酒!”面对酿酒大师、茅台集团董事长季克良的一番“厥词”,我们不妨循着酒香去茅台镇一探究竟。这一路上,且听我把茅台酒的故事细细道来。  相似文献   
106.
虹雨 《海洋世界》2004,(9):23-23
留存在深层海水中的二氧化碳可能会影响全球气候的变化。洞察海洋在过去气候变迁扮演的角色,有助于我们预测未来气候的变化以及对其带来的冲击做万全的准备。  相似文献   
107.
108.
109.
杂波背景中区分出有用目标回波的恒虚警(CFAR)检测技术,是直接影响雷达性能的关键技术之一。主要研究了CFAR检测的基本理论,重点研究了ML类CFAR算法中的邻近单元平均恒虚警(CA-CFAR)的检测算法,推导了其检测概率和虚警概率表达式,通过计算机仿真比较了在不同窗长情况下的检测门限。  相似文献   
110.
小城镇旅游发展力量分散,生存于大中城市的夹缝中,竞争力薄弱.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旅游已逐渐成为一项大众化的休闲方式,大中城市旅游发展的饱和状态已难以满足游客追求精神享受、身心愉悦的需求.因此加强对小城镇旅游竞争力研究是形势所需.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沙县旅游竞争力指标体系并进行了定量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提升竞争力的建议,为推动沙县旅游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