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44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盐源盆地始新世丽江组沉积时期发育了一套具大型高角度交错层理的红色砂岩,其确切成因对于厘定青藏高原东缘古近纪古地理格局、恢复东亚新生代干旱带与古气候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通过对盐源盆地始新统丽江组红色砂岩的沉积特征进行系统分析,证明该套砂岩的岩性、粒度分布、石英颗粒表面特征与沉积构造等明显不同于水成沉积,而与典型风成沙丘相应特征完全一致,表明其为风成沙丘沉积。结合古近纪研究区的古气候条件、大气环流样式与大地构造背景,笔者进一步推断盐源盆地始新世风成沙丘可能沉积于中国古近纪干旱带内的沙漠环境。根据目前相关研究资料,确认青藏高原东缘存在一个厚度稳定的古近纪风成沙丘富集带。  相似文献   
42.
本文以滇西梁河盆地朗蒲寨地区铀矿勘查工程第一手钻探资料为素材,分析上新世梁河盆地性质与演化过程,厘定含矿层系南林组的沉积体系、沉积相类型及其有利赋矿微相组合。在此基础上,分析沉积演化序列对赋矿层纵向空间分布的控制规律,并通过重建赋矿古冲积扇体的岩相古地理格局,预测有利赋矿部位,尝试为该地区和同类型盆地砂岩型铀矿勘查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梁河盆地南林组主要发育山间断陷盆地冲积扇沉积体系,包括3种亚相、5种微相。对钻孔岩心的精细沉积学分析显示,砂岩型铀矿的赋矿层主要发育于扇中亚相,尤以砾质辫状河道微相最为常见,赋矿岩相主要为含砾长石砂岩和含砾岩屑长石砂岩。赋矿层及底板沉积期岩相古地理格局显示,在扇根—扇中沉积转换期,相对水位上升,研究区整体呈现退积型演化,扇中相区面积扩大,砾质辫状河道微相更为发育,为形成良好铀储层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并据此认为上蔺家寨—朗蒲寨一线以东的扇中亚相分布区为砂岩型铀矿的有利勘查区。  相似文献   
43.
为了解藏南定日-岗巴盆地和江孜盆地白垩纪沉积时底层水体的氧化一还原环境,采用ICP-MS方法进行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微量元素在时空上均发生了变化,这与各元素对沉积水体的氧化一还原敏感程度有关.元素Al标准化后变化趋势也不尽相同,其垂向上的变化反映了沉积物底层水体氧化-还原状况、生物产率等沉积环境,与海平面升降、陆源碎屑输入、成岩作用再活化及沉积后氧化作用等多因素有关.V/(V+Ni)、U/Th、V/Cr、Ni/Co、Re/Mo、Uau及δU比值表明早白垩世及晚白垩世中、晚期藏南地区盆地内底层水体环境总体上为中等分层的含氧环境,但定日一岗巴盆地内晚白垩世早期Cenomanian-Turonian界线附近微量元素发生突变,显示为强烈的还原环境.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后均表现为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LREE/HREE介于7.42~14.80之间,LaN/YbN变化范围为7.93~18.54,δEu负异常,δCe异常不明显,表明为含氧环境.因此微量、稀土元素微观分析与野外宏观露头观察相结合,不但可以作为地层划分对比的直接依据,且能更准确、有效地判断地层沉积时底层水体的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44.
江卓斐  伍皓  崔晓庄  江新胜 《地质论评》2019,65(6):1487-1500
气候模拟显示,中国在古近纪曾被带状干旱带控制并被大面积沙漠沉积覆盖,然而在中国境内,尤其是在青藏高原周边气候变化与青藏高原隆升耦合敏感地区却鲜有发现,一定程度制约了东亚季风起源时间和气候变化研究。本文通过岩性、沉积结构、沉积构造、石英砂颗粒表面特征、铁质黏土套的化学成分特征和风成沙丘分布面积综合分析,证实了剑川盆地古近系始新统宝相寺组中段典型沙漠沉积的存在。古风向重建显示,沙漠早期为西风控制,晚期为西北风控制并伴随有初始季风雨。综合分析区域地质证据可见,青藏高原东缘始新世中晚期经历了一个由干旱到潮湿的气候剧变事件,而沙漠的消失即为该事件的标志。研究区古近纪风向偏转、初始季风雨的出现以及沙漠的消失表明,东亚季风可能始于晚始新世。本文进一步确证了青藏高原东缘古近纪沙漠的存在,对深化研究东亚季风起源的时间及其与青藏高原隆升的耦合关系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5.
为探讨不同类型铀矿床是否可能本质上都是地幔柱作用的产物,在“全球热液铀矿成因理论”和“热点铀成矿理论”等前人研究基础之上,结合岩浆岩锆石铀、钍含量研究初步揭示了:(1)铀、钍主要富集于外地核;(2)洋岛玄武岩、板内玄武岩、高分异花岗岩及伟晶岩型铀矿可能为地幔柱产物。对比国内多种类型铀矿床科研成果,总结发现有一定数量的铀矿床与洋岛玄武岩、板内玄武岩、A型花岗岩以及高分异花岗岩紧密伴生,成矿与成岩时空基本耦合。如四川攀枝花大田混合岩型铀矿和松辽盆地钱家店–白兴吐砂岩型铀矿伴生两类玄武岩;甘肃芨岭钠交代型铀矿和陕西商丹伟晶岩型铀矿区伴生两类花岗岩;粤北诸广–贵东花岗岩型铀矿区、赣南多类型铀矿区和江西相山、新疆白杨河火山岩型铀矿区伴生以上四类岩石类型。分析认为上述岩石类型可能是由地幔柱生成并起着导矿或导矿兼储矿的关键作用,据此提出铀矿“核源–地幔柱”成因认识,即:外地核是铀元素的主要发源地,地幔柱是铀运移的统一通道,铀成矿过程可能是外地核中的金属铀呈铀氢化物或铀合金氢化物等形式沿地幔柱上升迁移,直至在浅部地质体氧化聚集成固态铀矿物的过程。  相似文献   
46.
在构造-沉积-成矿背景、铀源地质体配置研究的基础上,选择滇西腾冲地块龙川江盆地南部团田地区老矿床外围部署验证工程,获得了重要找矿发现.本文以第一手钻探资料为素材,通过分析上新世龙川江盆地演化过程,建立含矿层系芒棒组的沉积体系和圈定有利赋矿微相组合,重建赋矿古冲积扇体的岩相古地理格局,为该地区和同类盆地砂岩型铀矿勘查提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