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13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58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7 毫秒
21.
采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较为详细地考察了评价断层复杂程度的各单项指标与分形维数的变化关系,指出影响分维数变化的敏感性因素是断层的数目和分布均匀程度。为采用分形手段研究断裂机理提供了初步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2.
废旧轮胎胶粉-黏土混合土的击实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废旧轮胎橡胶颗粒用于填埋场衬垫材料改性,有望提高衬垫系统的有效性。击实性能是衬垫设计和施工的基础,但目前缺乏针对性研究,击实机理不够明确。开展废旧轮胎胶粉-黏土混合土的击实试验研究,探讨橡胶颗粒粒径、掺入比等因素对混合土击实性能的影响规律和压实机制。研究表明,当橡胶掺入比从0增大到25%时,胶粉-高岭土的最优含水率增大,胶粉-红黏土的最优含水率减小,变化在2.4%范围内; 混合土的最大干密度从1.65gcm-3减小至约1.40gcm-3; 试验选用的橡胶颗粒粒径对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差异不显著。在击实过程中橡胶颗粒回弹和橡胶颗粒比表面积变化两种效应下,最优含水率随橡胶掺入比的增加表现出减小(大颗粒时)、不变和增加(小颗粒时)的变化规律,并与基质土的性质密切相关。给出了初步设计时改性黏土含水率和干密度的控制方法,能够基本满足规范中对压实黏土的含水率和压实度的要求,且其渗透系数小于1.010-7cms-1。  相似文献   
23.
河南信息南广场基坑支护工程,分别采用了桩锚支护、微型桩+预应力锚杆复合土钉墙支护和微型桩复合土钉墙支护体系,具体介绍了护坡桩、预应力锚索、微型桩、预应力锚杆、土钉墙、花管桩设计施工方案以及基坑监测变形异常后采用的应急处理方案,技术成果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介绍了GPS/北斗组合单点定位的数学模型,采用IGG-Ⅲ方案对单/双系统单点定位进行定权,并将结果与等权处理结果作比较。分析表明,对于单系统而言,GPS/北斗组合可以显著增加可用卫星数,降低pDop值,提高定位精度;无论是单系统还是组合系统,使用选权迭代法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定位精度,提高解算成功率,且对组合定位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5.
以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氟化合物为研究目标物,黄河河口段为目标研究区域,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黄河河口段河水、自来水和浅层地下水中的19种全氟化合物含量,描述研究该区域水体中全氟化合物的污染水平和分布规律,并探讨水体中全氟化合物的来源。结果表明,全氟丁酸和全氟辛酸是黄河河口段水体中最主要的全氟化合物,黄河水中的全氟丁酸和全氟辛酸浓度分别为1.61~4.20ng/L和2.04~3.36 ng/L。浅层地下水中各待测物检出率都很低;自来水中全氟丁酸和全氟辛酸的浓度分别为1.62~3.24 ng/L和4.66~9.34 ng/L;自来水与黄河水中全氟化合物的组成特征明显不同。东营地区黄河水中全氟辛烷磺酸的浓度与国内其他北方城市相比浓度相当,明显低于长江水和珠三角地表水;全氟辛酸的浓度与呼和浩特市周边河水以及北京官厅水库中浓度相当,相比国内其他地区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26.
压实粘土衬垫是填埋场等环境岩土工程中常用的屏障材料,其表面的干燥裂隙可能对衬垫的有效性有一定的影响。将整个衬垫分为受裂隙影响的表面土层和不受裂隙影响的下部土层两部分,把饱和渗透系数和裂隙扩展深度看作随机变量,采用蒙特卡洛法分析衬垫底部污染物相对浓度和通量的概率特征。研究表明,由于衬垫底部出现高浓度(接近于1)的概率较大,这个浓度区间可能比相对浓度的均值高很多,对周围环境污染有较大的威胁,因此确定性方法得到的结果存在较大的风险;考虑表面裂隙导致渗透系数的增大,得到的结果更为合理;保证衬垫足够的厚度可以降低表面裂隙土层饱和渗透系数的变化对衬垫防渗效果的影响;将两层土的渗透系数看作独立随机变量,得到的结果偏于安全。  相似文献   
27.
研究区地处青藏高原的腹地,大地构造单元属冈底斯-下察隅晚燕山-喜马拉雅期岩浆弧带,其北为班公-怒江结合带,南部为冈底斯南缘弧前盆地带及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研究区内中-新生代地层较发育,地质构造较为复杂,中、新生代岩浆活动十分强烈,侵入岩、火山岩均十分发育。以1∶5万打加错地区4幅区域地质调查取得的新找矿线索为基础,对打加错新发现的斑岩型铜矿的地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阐述,为研究该区域的斑岩型铜矿的成矿条件和成矿背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8.
安徽金寨沙坪沟斑岩钼矿床是目前秦岭-大别钼成矿带中已探明储量最大的钼矿床.矿区侵入岩发育,岩性多样.锆石U-Pb同位素年龄表明均形成于燕山期,可分为早晚两期.本文以与钼成矿关系密切的第二期侵入岩为研究对象,通过侵入岩的精细显微岩相学观察和研究发现,属同源岩浆并经历相似演化历史的石英正长岩和花岗斑岩却先后结晶出两种相态的石英,石英正长岩中只产出他形的α相石英,花岗斑岩中结晶自形六方双锥的假β相石英斑晶,后者为β相石英相变而来的α相石英,但保留β相石英假象.结合锆石Ti温度、石英P-T相图和中酸性侵入岩Q-Aβ-Or-H_2O相图,认为石英正长岩和花岗斑岩具有较大的岩浆起源深度和相似的成岩温度,而石英正长岩中的α相石英反映其侵位结晶压力大于0.7GPa,花岗斑岩中的原始β相石英反映其结晶压力约为0.4~0.7GPa,花岗斑岩中随后结晶的基质则反映其形成压力小于0.05GPa.这一结果表明,花岗斑岩形成于至少两次快速减压作用之下,而这种减压作用对于岩浆-流体过程中成矿流体出溶、沸腾及矿质卸载和沉淀意义重大.花岗斑岩中β相石英在成岩之后的相变过程会产生体积差,可致使斑岩体及其围岩发育裂隙,这些裂隙是良好的导矿和容矿构造,有利于斑岩型矿床的热液蚀变和网脉状-浸染状矿化.可以认为,斑岩体中假β相石英斑晶是斑岩型矿床的成矿标志之一,其反映斑岩型矿床成矿系统通常形成于减压应力状态的构造背景中.  相似文献   
29.
广州市公园表层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通过测定广州市典型公园的冬季和夏季表层土壤样品中有机氯农药(OCPs)含量,研究了OCPs的残留现状和潜在生态风险,并与附近地区相比较,结合当地所处的地理位置对土壤中OCPs的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冬季和夏季土壤中,六六六类(HCHs)的残留水平分别为0.29~6.26 ng/g和0.60~8.07ng/g,平均值分别为2.06和2.44 ng/g;滴滴涕类(DDTs)的残留水平分别为3.27~38.8 ng/g和1.46~35.5 ng/g,平均值分别为12.4和12.5 ng/g。两类OCPs都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一级自然背景值。较低的α-HCH/γ-HCH比值和γ-HCH>β-HCH,有可能仍有林丹的使用所致。一些公园可能有新的外源DDTs的输入。历史悠久且距离市中心较近的公园土壤中OCPs含量明显偏高。对于大多数新建且相对偏僻的公园而言,表层土壤一般都未见明显的OCPs污染。  相似文献   
30.
沈阳地区河水及沿岸地下水中卤代烃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选择沈阳地区主要河流(浑河、蒲河、细河、沈抚灌渠)地表水及其沿岸地下水进行卤代烃的定量分析,研究并探讨了卤代脂肪烃和卤代单环芳烃的污染分布特征。浑河和蒲河河水中卤代烃检出率较低,以二氯甲烷为主,检出率为33.3%。检出率高值区主要在细河和沈抚灌渠,13种卤代烃被检出。在30个站点地表水样品中有6个站点卤代烃个别化合物浓度超过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在13个监测井中,有1个井水的1,2-二氯乙烷浓度(101.1μg/L)超标。卤代烃污染以细河上游和中游以及沈抚灌渠上游最为突出。在细河上游大于镇和中游彰驿镇河水中卤代烃的含量较高,可能与沿岸化工企业有关。沿岸土壤层中砂层为受污染的河水对浅层地下水的补给提供了条件,造成浅层地下水污染,对当地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