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2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21.
成都平原水耕人为土诊断层的微形态特征与土壤基层分类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对成都平原地区广泛分布的水耕人为土中,就同一亚类的几种典型土系,对其诊断层的土壤微形态特征进行研究,提出了划分不同土系及其所属土壤的土壤属性如:土壤颗粒、土壤矿物、土壤结构、土壤形成物等的特征的微形态证据。研究表明:土壤诊断层的微形态特征能够综合地、直观地、准确地反映土壤这些分类属性,同时还能提供土壤生产性方面的信息。所以本研究结果在土壤系统分类的基层分类以及应用于生产上,都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2.
由杨万勤教授等青年学者撰写的<土壤生态研究>一书出版1年了.这一本完全由青年土壤科技工作者完成的专著,展现了我国土壤学在土壤生态学专业上有活力、有创新和有希望的前景.  相似文献   
23.
长江上游退耕还林区的土壤退化与肥力重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何毓蓉  张丹  宫阿都 《山地学报》2000,18(6):526-529
长江上游退耕还林战略举措的关键技术之一是要模清主该区土壤性状和退化问题,进而肝取行之有效的土壤退化防治措施,尽快恢复生态、保护长江全安。以占该区面积最大的紫色土退化为例,提出了该区土壤退化特征、类型和发生现状。指出该区环境的脆弱性和人为干扰是土壤退化根本成果,建议:(1)建立保护区全面封禁管护(2)构建网格生物篱保持水土增厚土层(3)加强土壤碳氮物质循环强化培肥(4)分带治土造林建立垄沟种植培肥体  相似文献   
24.
贡嘎山东坡亚高山林区土壤结构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结构状况对森林水文生态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以青藏高原东部、长江上游亚高山天然林区不同林型下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20个土壤结构指标的分析、计算,运用主成分-聚类分析方法综合评价了该区土壤结构。结果表明:20个土壤结构性评价常用指标所反映的信息有较大的重叠性,4个主成分表达了全部信息的90%以上,表现出土壤团聚体及稳定性、固相物质空间排列形成的孔隙、细粒物质等在土壤结构性能中具重要意义;林木生长的成熟化、混交或乔灌结合对土壤结构性能有较强促进作用。研究结果对于土壤结构综合评价方法选择、加强森林经营与培育以促进土壤结构发育、充分发挥森林水文生态效应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5.
通过对云南省的元谋地区和四川省的内江、仁寿两种气候条件下紫色土理化特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分析 ,探讨热带干热河谷和亚热带润湿气候区不同气候条件对紫色土微生物数量和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分析试验说明 ,处于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紫色土微生物的数量不同 ,活性不同 ,使紫色土的生物和化学风化过程有异 ,导致不同地区紫色土的理化特性不同。润湿气候地区由于适宜的水热状况 ,紫色的细菌和真菌数量多高于干热气候地区 ,而放线菌的数量则是干热气候地区高于润湿气候地区。  相似文献   
26.
SOTER数据库是指土壤、地形体数据库 ,它包含数字化的图形单元及它们的相关属性数据。通过描述川中丘陵的典型区域—南充地区SOTER数据库的建立过程 ,介绍一种利用计算机自动划分SOTER单元、建立SOTER数据库的技术与过程。最后 ,就SOTER数据库建立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7.
四川紫色土退化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四川紫色土的物理性退化、构造性退化,以及营养性退化中的氮素贫化、有效磷缺乏和有机质贫化等都比较严重。这主要受母质、生态和侵蚀等因素的影响。防治紫色土退化的措施有:重建紫色土生态保护系统,改土培肥以增强土壤“体质”和实施保护性耕作等。划分出四川紫色土退化防治区,并分区提出了防治途径。  相似文献   
28.
With increasing soil age, the contents of Sr, Ba and ratios of Sr/Be in soils tend to decrease, whereas the contents of V, Sc, Ni, Cr, Co and ratios of Fe/Ni and Fe/Co tend to increase, as evidenced from a study on soils of different ages, developed on basahs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Hainan Island. Ba/Nb, significantly correlative with soil age,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soil evolution. By using the mass-balance method, the element migration was discussed with Ti as an immobile ele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lement leaching was most intensive in the early pedogenic period. In this period (Primosols) , over 90% of Ca, Mg, K and Na was leached out of soils till Ferrosol formation. The leaching of P occurred mainly at the beginning of soil development. About 60% of Si was mobilized in the stage of Cambosol formation and 80% in the stage of Ferralosol formation.  相似文献   
29.
成渝经济区的耕地土壤质量特点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渝地区是国家正式列为全国重点发展的四大经济区之一。通过对成渝经济区耕地主要土壤类型的质量状况进行分析,看出耕地的非农业占用、土壤肥力和土壤环境质量退化问题,呈现不同程度的严重态势,加强土壤保护已经刻不容缓。研究结果表明,成渝经济区的耕地土壤质量退化主要表现为"蚀、旱、板、酸、薄、生(熟化度低)和毒化(污染)",已成为成渝经济区农业发展的障碍。针对土壤质量主要的特点和问题,提出了扭转土壤利用结构性逆向变化等几点保障成渝经济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0.
西南地区水耕人为土诊断层土壤特性及SEM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国西南地区代表性水耕人为土诊断层土壤特性进行研究,并采用扫描电镜(SEM)进行土壤微形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母质和发育程度的水耕人为土,在土壤特性及在剖面上的变化特征都有明显差别.通过SEM观察研究表明:粗、细颗粒物质形态与矿物组成密切相关,如以薄片状、针条状等细粒物质为主的土壤,在水耕条件和外力作用下,易于定向、粘结聚合而引起土壤压实和板结.水耕人为土的微团聚体含量少而分散,对肥力的贡献有限.长期培肥的水耕人为土能够形成丰富的各类微孔隙和微结构类型,是调节土壤水、热、气和养分状况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