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27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149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5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南部及三江地区8个样品磷灰石和锆石裂变径迹分析、热史反演,对这一地区构造运动及隆升作用进行定量分析.表明青藏高原东南部新生代以来经历两次构造抬升期,在50 Ma和6~5 Ma,其特点是早期为缓慢隆升;晚期为快速抬升期,抬升速率为0.5 mm/a.位于三江地区杨子地块的楚雄盆地构造隆升受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  相似文献   
52.
临清拗陷东部构造样式及其形成演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临清拗陷东部自中生代以来构造体制多次转变,盆地演化及构造特征复杂,发育多种类型的构造样式.以盆地分析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全区的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总结研究区的构造样式类型,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探讨构造演化上古生界煤成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临清拗陷东部构造样式可分为挤压、伸展和反转3种,其中,挤压构造样式以叠瓦逆冲为主,伸展构造样式分为掀斜断块、滑动断阶和重力背形3种,反转构造样式分为正反转和负反转2种.研究区在地质历史上构造活动剧烈,经历印支运动和燕山晚期运动的强烈挤压、燕山早期运动的弱挤压作用以及燕山中期和喜山早期的强烈拉张,不同类型的构造样式由不同的构造运动所形成;上古生界煤成气成藏主要受构造演化所控制,主要发育4种油气藏类型.该研究将对研究区上古生界煤成气勘探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3.
大兴断层是位于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西北部的廊固凹陷的边界大断层,控制着整个凹陷的沉积和构造演化。根据大兴断层的走向特征,将研究区内的大兴断层分为东北段、中段、西南段3段,并对其结合处成因进行了探讨。文中首次将大兴断层断面以三维立体形态展示出来,并对大兴断面的三维几何形态进行了详细的剖析。认为大兴断面是个由多个倾斜面组成的曲面,每个相邻的倾斜面通过轴面而分隔。轴面通过其走向特征,分为横向轴面与垂向轴面,其中横向轴面为平行断层走向的轴面,而垂向轴面则是垂直断层走向的轴面。通过4个横向轴面与2个垂直轴面将大兴断面分为10个区,每个区都有各自的形态与特征。对大兴断层的活动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大兴断层初期是以多米诺式运动模式为主,后期在翘倾作用下发生旋转,从而形成上陡下缓的犁式断层。其上盘地层的运动模式则是初期与断层同时发生旋转,地层陡且直,在上陡下缓的断面形成后,以斜剪切模式运动,形成滚动背斜。  相似文献   
54.
北天山北缘构造剖面测量及多期构造变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天山北缘为典型的大陆内部活动构造特征,发育准噶尔盆地南缘逆冲带,主要表现为新生代时期形成的多排平行山体的背斜和逆冲断层。为了详细研究该区主要构造变形特征和变形形成时间,2005年我们对天山北缘进行了详细的地表地质剖面测量,之后进行了多年地表地质区域调查,落实了关键砾岩地层时代,充分结合卫星遥感影像资料、二维三维地震剖面和钻井测井资料,应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完成了一条近SN向的长度50 km的金钩河-安集海河构造地质大剖面。野外观察和地质测量以及生长地层和生长地层不整合分析表明,安集海深层背斜初始形成时间为中新世早期,在第四纪西域组(Q1x)、乌苏群(Q2)和第四纪中晚期(Q4)最终定型的浅表背斜,深层为断层转折褶皱和中浅层反冲的楔形构造叠加组合而成;霍尔果斯深层背斜初始形成时间为中新世晚期,在第四纪中晚期Q4最终定型,构造样式为深层断层转折褶皱、中深层楔形构造和浅层断层扩展背斜叠加组合而成。区域地质调查发现一条近东西走向285°,发育在中生界地层的准南走滑断层,该断层位于准南边界逆冲断裂以北,形成时间最晚(Q4)。根据准南安集海背斜、霍尔果斯背斜和准南边界逆冲断裂初始形成时间,可以认为准南构造初始逆冲次序为后展式,然后整个逆冲带从第四纪早期西域组晚期开始一直活动到现今。  相似文献   
55.
构造楔形体的形成需要两个条件,一是两条相互连接的断层,二是这两条断层的位移传递方向相反。当反向传递的位移量切割了上覆地层,通常在楔形体前翼形成具指示意义的背斜构造,此类背斜可作为判断深部构造楔形体存在的直接依据。准噶尔盆地南缘3排背斜内带的构造楔形体模式非常典型,并表现为“混序”的特征。在山前深部楔形体沿侏罗系西山窑组煤层向北扩展过程中,部分位移量沿构造楔顶部的反冲断层向南消减,并切割上覆地层形成第一排背斜带,另一部分位移量则继续向北传递,在断坡位置引发褶皱变形,形成第二排和第三排背斜带。在总位移量保持稳定的前提下,这3排背斜带在走向上的此消彼长反映了位移量在南、北两个方向上的转换。准噶尔盆地南缘第二、三排背斜带中-新生界内部发育多个小型的构造楔形体,这些互相叠置的楔形构造横向延伸不大,但有可能构成独立的成藏系统,具有不同的油气水特征,从而造成同一个背斜带不同部位的含油气性迥异。在油气勘探中应通过加强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攻关,力求精细刻画各个楔形构造在三维空间的展布,再针对已落实的楔形体展开钻探。  相似文献   
5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川东地区属高陡构造发育区,伴随四川盆地经历了华南纪—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第四纪3大伸展聚敛构造旋回;具有明显的顺层挤压滑脱与垂向分层特点。围绕下寒武统、下志留统、下三叠统膏泥岩滑脱层可划分为上、中、下3套构造层;在各滑脱层之下,围绕各自所发育的有效烃源岩层,形成各自独立的含油气系统。川东高陡构造主要为印支期形成,燕山期发展,喜马拉雅期改造定型,其构造变形机制总体表现为“断层转折、楔入反冲与双重构造”模式特征。下构造层沿下寒武统滑脱层,形成叠瓦构造、双重构造和楔入反冲构造;中构造层沿下志留统滑脱层,形成断层转折褶皱、对冲构造和反冲构造;上构造层沿下三叠统滑脱层,形成断层传播褶皱、对冲构造和反冲构造。区内天然气资源丰富,主要集中于中构造层,具有下构造层继承性低隆起构造高部位的寒武系—震旦系白云岩与礁滩发育区聚集,中部构造层沿不整合面的潜伏构造围斜部石炭系白云岩与志留系砂体发育区聚集,中部构造层的潜伏构造背斜与向斜区二叠系与下三叠统礁滩与白云岩发育区聚集成藏特点,对应其有利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57.
根据采集的天然断层泥样品 ,对准噶尔盆地南缘霍尔果斯和吐谷鲁逆断裂带中断层泥进行了显微构造、显微形貌和分形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断层泥至少存在三期变形 ;同时断层泥和石英碎粒中既发育有线状擦痕、阶步等典型的粘滑活动显微构造 ,也发育有剪切滑动、定向排列等典型的蠕滑活动变形现象 ,说明了断裂活动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断层泥的分形研究表明 ,霍尔果斯和吐谷鲁断裂带断层泥分维值分别在 2 .17~ 2 .6 3和 2 .76~ 2 .89变化 ,分维值与断层运动方式粘滑或蠕滑不存在因果关系。因此 ,断层泥分维值能否作为判别断裂活动方式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8.
雄安新区的三维地质结构:来自反射地震资料的约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雄安新区的地质结构,将为地壳稳定性评估、城市规划和基础工程建设,探讨油气、地热、干热岩等能源、资源的赋存规律奠立重要基础.本文综合利用最新的高精度地震和深钻井资料,建立了雄安新区的地层系统;运用构造解析方法,精细刻画了研究区的断裂系统;应用平衡地质剖面技术,重建了研究区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过程;根据次级断层发育特征和区域上活动地震的分布规律,探讨了雄安新区的构造活动性.研究表明,雄安新区地处冀中坳陷北部与中部的过渡、转换部位,发育3个区域性不整合面,据此在纵向上划分出4个构造层;受太行山山前断层、大兴断层、容城断层和牛东断层的共同作用,该区具有凸起和凹陷相间发育的构造格局,该构造格局和断裂分布特征对区内油气和地热资源的储集条件和富集规律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它的断陷过程始于古近纪早期,并表现出明显的幕式特征,伸展量和伸展率均逐渐减小;次级断层发育特征和区域地震分布规律表明,雄安新区新近纪以来处于相对稳定的构造位置,而其以东的霸县凹陷等地区则具有明显的构造活动性.  相似文献   
59.
甄宇  何登发  李涤  张磊  赵永福  张奎华 《岩石学报》2020,36(4):1235-1252
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冲断带经历了多期叠加构造活动,构造变形特征复杂,对研究陆内造山变形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阿什里背斜处于北天山后方前陆部位,构造样式为分层滑脱变形体系控制的复式叠加背斜,垂向上包括浅层薄皮推覆构造系统和中深层复合构造楔系统。钻井和地震反射信息揭示,阿什里地区主要滑脱层为基底滑脱层,石炭系、二叠系泥岩层,中下侏罗统八道湾组、西山窑组煤层。阿什里背斜侏罗系底部不整合面受基底发育的叠加构造楔(由2~3个冲断席构成)控制,反冲断层之上石炭系-三叠系构成不对称背斜。阿什里西南大型石炭系推覆体之下发育泥盆系-石炭系组成的冲断席,构成(楔端点向上方突破的)构造楔。阿什里背斜北侧以一向斜与喀拉扎背斜过渡,指示冲断位移沿浅部滑脱层向北继续传播。阿什里及邻区发育的石炭系与三叠系-中下侏罗统不整合、二叠系内部不整合、二叠系与三叠系削截不整合、三叠系与侏罗系不整合、新近系与第四系不整合揭示了中-晚二叠世以来多期构造活动。其中,阿1井核部二叠系梧桐沟组之下钻遇的凝灰岩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其年龄为289.1±7Ma(95%置信度),指示了晚海西期的构造活动。根据阿什里地区地震剖面的精细构造几何学、运动学解析,结合关键不整合面,划分了5个关键构造演化期次:中二叠世阿什里西南逆冲推覆形成古隆起;晚二叠世-晚三叠世阿什里地区存在两期小规模冲断活动;侏罗纪整体稳定沉降或弱坳陷;白垩纪-古近纪多幕隆升构造活动使阿什里地区沿基底发育叠加构造楔;中新世北天山剧烈造山活动中阿什里基底构造楔向北突破形成阿克屯-喀拉扎背斜。  相似文献   
60.
古地理学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的综合性科学,构造古地理学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地理单元的构造属性及其演变特征的科学。地球表面的山川、流域与盆地等自然地理单元受岩石圈板块水平运动与深部地幔动力学的联合控制。自然地理单元及其演变是内、外动力长期作用的综合结果。活动论构造古地理思想是在地球系统科学的活动论、演化论、阶段论与转换论观念下的自然延伸。整体、动态、综合分析是活动论构造古地理研究的基本方法;确定构造古地理单元的边界、属性、组成、结构与演变的“五定”原则是工作的具体步骤;搭建数据化、标准化和智能化的古地理重建平台是研究的重要途径。基于活动论构造古地理思想的原型盆地分析,是对原型盆地进行复位、复原与复变,揭示原型盆地的时—空结构;而活动论的源-汇系统分析是在地球系统观指导下的深、浅部结合的全链条、全过程综合研究。活动论构造古地理是研究地表过程和能源、资源矿产分布预测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