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16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1.
利用遥感技术提取韧性变形构造信息的研究一直在进行之中.武当地区构造变形历史复杂,韧性剪切变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对武当地区推覆、滑覆型韧性剪切带的ETM图像遥感解译,认为尽管韧性剪切带在遥感图像上没有明显的异常界面,但因地质体的不同组成使韧性剪切带两侧影像的色调有明显差异;经小波分析和面理提取后,面理、线理集合体的影像特征和方位变化对韧性剪切带的识别有较好的效果.利用上述方法对郧西—郧县滑覆型剪切带、房县—竹山推覆型剪切带等6个典型实例进行了解译分析,经野外验证,与实地调查结果较为吻合,证实了这一方法的可行性,为推覆、滑覆型韧性剪切带的遥感解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云南白秧坪矿区位于兰坪中-新生代前陆盆地北部,华昌山断裂带是矿区最重要的控矿构造,沿断裂带产出一系列Pb-Zn-Ag-Cu多金属矿体,其成矿元素在断裂带内的分布与构造岩的分带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华昌山断裂带是与金沙江造山带有关的前陆逆冲推覆构造系统的前锋推覆断裂,以脆性变形为主,形成碎裂岩系列的构造岩.通过比较系统的断裂...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湘桂粤赣地区中泥盆世棋梓桥期台,盆(或沟槽)与隆、拗对应的独特构造古地理面貌,以及这种格局与层控矿床空间分布的关系,初步分析了该期华夏系(NE向)构造和东西向构造对岩相古地理的演化及其对层控矿床成矿作用的影响;总结了构造活动尤其是断裂活动控制岩相古地理的空间位置和延伸方向,促进台、盆分异,以及构造逐级控矿、构造体系复合控矿和断裂对层控矿床的控制作用;提出了以华夏系构造为主导对层控矿床的控相(沉积相—成矿沉积环境)、控位(矿床或矿体的储存空间)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雷天赐  崔放  余凤鸣 《中国地质》2012,39(4):1069-1080
以湖南永州南部地区ETM+影像数据为信息源,通过信息提取、目视解译及统计分析,构建断裂优益度、蚀变矿物信息2个遥感找矿参数;选择工区W、Sn、Cu、Pb、Zn 5种元素,通过对其含量进行数据处理、相关性分析及因子分析,编制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空间分布图,构建化探找矿参数。以GIS为平台,结合地质、遥感、化探手段,对找矿参数进行基于证据权重法的多源信息融合、分析及可视化,揭示出各找矿因子的致矿特征及相互关系,并形成一套多元信息综合找矿方法,为成矿预测及找矿靶区优选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利用遥感构造定量分析方法,对武当地区线状构造的定量计算和分析,显示武当地区线状构造以小于100 km的中、小断裂居多;线状构造等密度、频度、交点数、中心对称度,均反映了区域主干线状构造主导方向为北西西和北东两个方位;北东向小型线状构造由北往南更加发育,推断武当地区由北往南,构造运动变新,构造变形由韧性往脆性发展;优益度的特高值—高值区提供了找矿预测的构造信息,对于矿产调查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滇西羊拉大型铜矿床石英构造岩微观构造与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造岩的构造和组构是变形运动亦即岩石流动的直接记录。作者对滇西着拉铜矿区的石英构造岩进行了微观分析,认为矿区内的南北向、北西向构造活动较强,北东向构造活动近岩体增强,北西西向构造活动在矿区北部有较强的显示。动力学分析表明,矿区最大主应力方向晚期为西北-南东向北东向,东西向主压应力断续作用,导致岩石的脆性和韧性变形,石曲光轴优选方位形式及弗林指数k值的测算均说明变形方式以压扁为主。  相似文献   
19.
构造岩的构造和组构是变形运动亦即岩石流动的直接记录。作者对滇西羊拉铜矿区的石英构造岩进行了微观分析,认为矿区内的南北向、北西向构造活动较强,北东向构造活动近岩体增强,北西西向构造活动在矿区北部有较强的显示。动力学分析表明,矿区最大主应力方向晚期为北西—南东向和北东向,东西向主压应力断续作用,导致岩石的脆性和韧性变形,石英光轴优选方位形式及弗林指数k值的测算均说明变形方式以压扁为主。  相似文献   
20.
云南白秧坪地区东矿带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东矿带是云南白秧坪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矿体明显受逆冲推覆构造主推覆断层及反冲断层的控制,多产于上三叠统三合洞组碳酸盐岩地层中。矿床中发育一套典型的中低温热液成因的矿物组合,成矿流体性质主要为来源于深部的中低温热卤水。硫、铅、碳、氧同位素分析表明成矿物质的深源特征,矿石稀土元素组成显示均有明显的δEu异常,构造热流体活动是成矿的主导因素。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东矿带的矿床成因类型为与推覆构造有关的中低温热卤水铜银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