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6篇
  免费   179篇
  国内免费   330篇
测绘学   201篇
大气科学   214篇
地球物理   121篇
地质学   538篇
海洋学   182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59篇
自然地理   10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文以盈江1981年7月7日(M_s=5.4级)及8月14日(M_s=5.1级)两次地震前后的序列地震资料为基础,探讨了腾冲地震台所记录到的盈江序列地震的尾波在震前及震后两水平分量持续时间的对数logτ与两水平分量S波最大振幅S_H的变化关系及尾波振动持续时间比τH/τZ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本文叙述了这二个特征量的测定方法并给出了结果。从结果中可以看出这二个特征量在盈江地震前后的变化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992.
我国日平均气温≥10℃的积温及其持续日数的周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素华  章庆辰 《气象》1982,8(3):20-21
一、前言 作物的生长发育与大于、等于某一界限温度的积温,及此界限温度以上持续时间的长短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以日平均温度≥10℃作为喜温作物开始生长的温度指标,并以其持续时间作为喜温作物的生育期。这个生育期随着纬度而变化。近几年来由于气温偏低,特别是高纬度地带,常出现低温冷害,给粮食作物带来严重影响。因此,研究气候变动与农作物生育的关系甚为重要。本文就我国≥10℃的积温及其持续日数的周期进行初步分析,为合理安排作物布局提供农业气候依据。  相似文献   
993.
黄增明  高素华 《气象》1982,8(12):15-17
海南岛位于108°36′—111°04′E、18°10′—21°10′N之间,北近东亚大陆南缘,西临北部湾,东南濒临南海及西太平洋。地理位置使海南岛具有充足的光能、丰富的热量及充沛的雨量。优越的气候条件,对于发展热带大农业,尤其是橡胶等重要经济作物有特殊的意义。目前海南岛已有橡胶林三百四十多万亩,为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海南岛的开发和建设,森林覆盖率也在不断下降;1943年前约为50%,到1956  相似文献   
994.
本文使用地震模式识别应用程序包—简称“PR”程序包(the packag(?)of program-to apply algorithms of pattern rccognition)提供的 CORA-3修改方法,将川滇地区的地震频度衰减系数 h 值、小震群频次 n 及其定量描述 k值、震情指数 A 值,震中在空间分布上的集中度 c 值和 b 值作为强震前的一组震兆加以综合分析,结果表明,h 值≤1.0、k 值≤0.85,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出现小地震集中现象,持续的低 b 值异常很可能是强震前的重要震兆。震情指数在综合分析中所起作用较弱,而小震群的频次则未起作用。经过 k 值试验和单项试验表明结果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995.
水平非均匀加热对强对流中尺度系统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据多年统计资料和个例分析知道,水平非均匀加热例如湖陆加热作用,对强对流中尺度系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本文中,首先把水平非均匀加热作适当处理,并由此建立一个简单的线性胞状对流模式.利用该模式进行热对流不稳定的理论分析,结果发现水平非均匀加热的温度梯度dT_0/dy的超过其临界值(dT_0/dy)_c=0.64℃/10公里时,则将使不稳定的热对流发展,而且对流带发展的最优宽度约为12.5公里,由初始扰动起增长10倍的时间约为25分钟.这些结果均与1979年6月8日洪泽湖畔的一次飑线发展过程颇为一致.  相似文献   
996.
中国黄土地球化学的若干河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土地球化学是研究黄土中元素的分布、分配和迁移、富集的规律。它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黄土物质成分的特征,而且对探索黄土堆积的地球化学环境,以及黄土形成过程的地球化学实质有重要意义。这些年来,我们继续以黄河中游黄土为重点,结合有关地区,进行了黄土地球化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7.
本文根据滇西试验场及其外围地区(24°—26°N;99°—101°E)20个台站记录的40次天然地震的913个震相资料,借助自编的HYPOYAN地震参数与速度结构联合反演程序,给出了该区三层地壳结构模型DXY及其走时曲线。结果表明,DXY模型对该区的定位精度优于以往使用的J—B走时表,更优于手交震中。本文的结果对了解滇西试验场区的地壳结构和提高该区的地震定位精度有一定的意义,并且,本文的程序可以很容易地转用于其他地区的地震定位或联合反演。  相似文献   
998.
本文讨论了在全球区域和有限区域范围内运用假谱方法(PSEUDO-SPECTRAL METHOD)进行数值诊断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方法。并用一个计算方案统一了连续方程垂直积分求取垂直速度中的“从上往下”法和“从下往上”法。本文介绍的假谱诊断模式精度高,既适用于全球或半球,也适用于有限区域,对计算机的要求亦不高。  相似文献   
999.
六十年代初国外有人开始用确定型的数学模拟方法来模拟沉积盆地的形成和演化。L.L.Sloss(1962)提出了一种沉积盆地的概念模型,J.W.Harbaugh等(1970)详细地讨论了这种模型,并编制了计算机程序。这种模型适用于由流经海岸平原的河流携带到海边的大陆架上的碎屑沉积物的沉积作用。本文利用这种沉积模式,对我国黄骅拗陷南部一个约1000平方公里的膏盐湖沉积盆地进行了数学模拟,并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1000.
黄土中稀土元素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REE oxides in loess are estimated to amount to about 200 ppm. The REE distribution patterns in loess and its clay fraction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 enrichment of rare earth elements of Ce family. The REE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loess in the middle Huanghe (Yellow River) Valley are consistent with those of sands from the Tengeli desert, probably indicating the consistency of their material sources. The REE distribution patterns are similar to each other in the elay fractions of Malan loess everywhere in the middle Huanghe Valley, indicating the homogeneity in their composition. Close to the average value of the earth‘s crust, the REE distribution patterns in loees and its clay fraction are similar to that of sedimentary rocks (e.g., North American shales), but different from that of chrondrites. It seems to show that large amounts of loessic material were transported from the provenance by moving water into sedimentarysy stems after it had been separated from its precursor, and then transported by wind to where it is now distribu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