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156篇
测绘学   75篇
大气科学   54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358篇
海洋学   54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3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61.
一、前言钻孔电磁波法是目前地下物探的主要手段之一。在矿床勘探和勘查水文、工程地质问题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效果,例如,在大面积覆盖区、研究复杂形态含铜磁铁矿体的走向、产状(安徽月山,圈定钻孔间铬铁矿体的形态(新疆隆尔托海);水利部长江规划办公室物探队在探测大型水电站坝址下深部岩溶洞获得成果,其它工程,如大型火电站基础(山西霍县)、煤矿(山东淄博、唐山等地)和金属矿区(湖南水口山)的老窿和岩溶洞分布、煤炭部的几个煤研所也作出了很好的工作。  相似文献   
62.
高煤级煤储层煤层气产能“瓶颈”问题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基于山西沁水盆地高煤级煤储层宏观裂隙、显微裂隙的连续观测,孔隙的系统测量,结合应力渗透率、气-水相对渗透率、吸附膨胀等实验成果,分析了高煤级煤储层三级渗流特征,探讨了有效应力和煤基质收缩对高煤级煤储层渗透率的耦合作用,系统揭示了在地面排水降压开发煤层气的过程中,高煤级煤储层初期产气量高,数月后急剧衰减之“瓶颈”现象,找出了造成高煤级煤储层产气缺陷的根本原因。鉴于高煤级煤储层物性的特殊性,指出了高煤级煤储层煤层气开发的技术和措施。  相似文献   
63.
中国4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区)空间可达性测度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潘竟虎  从忆波 《地理科学》2012,(11):1321-1327
基于GIS技术,运用栅格成本加权距离算法,计算中国1 063个4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的空间可达性,并测算县域单元的整体可达性,利用空间关联方法分析了县域可达性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中国4A级及以上景点的空间分布总体上呈现出集聚分布的特点,人文景点的聚集程度明显高于自然景点。全国4A级及以上景点的平均可达性时间为60.5 min,63.29%的景点可达性在120 min以内;所有4A级及以上景点的可达性在全国的分布差异显著,且其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交通指向性;人文景点可达性好的区域相对于自然景点更加集中。所有景点、人文景点、自然景点均呈强集聚格局,3种类型可达性热点区域的分布呈现明显的热点-次热点-次冷点-冷点自东向西带状分布的格局。  相似文献   
64.
阿拉善高原干涸湖床沉积物与华北地区沙尘暴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文章通过内蒙古阿拉善高原古居延泽干涸湖床沉积物、周缘活动沙丘、沙质草原地表土壤及古代弃荒土地的粒度组成分析,论述干涸湖床沉积物对沙尘天气的影响。古居延泽湖床沉积粒度分析结果表明,干涸湖床的地表湖相沉积物粒径小于10μm的颗粒占64%以上,可以在一般风暴条件下在大气中搬运几千公里,这意味着西北地区干涸湖床产生的粉尘在风暴作用下可以横扫整个东亚北部地区。中国西北地区冬、春季多西北风造成沙尘暴或扬沙天气,西部沙漠、沙地或沙质草场遭遇强风时沙尘被席卷进气流,但其中粗砂粒扬起的高度、搬运的距离有限,当风力稍稍减弱,粗颗粒砂粒沉降,而粉尘继续悬浮运移。当强风途径下一个沙区时新的沙尘加入,沙尘暴呈“接力方式”继续向东南部移动。  相似文献   
65.
一系列的黑色岩系多金属矿床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地区寒武系底部,前人对多金属矿特征、成因等方面进行许多研究,但对Mo-Ni、V、P和Ba矿的成矿顺序研究较少。本文对云南德泽、贵州纳雍-坝黄-天柱及湘西柑子坪等地区的寒武系底部黑色岩系多金属矿的成岩成矿环境、矿石矿物微观特征、成矿地球化学等方面研究,结合元素富集层出现先后可将寒武系底部成矿作用自下而上分为四个成矿序列:即磷矿成矿序列、重晶石矿成矿序列、钒矿成矿序列、镍钼矿序列。同时,根据岩石组合、矿物组合、含矿性等特征,将贵州境内Mo-Ni、V、P和Ba矿床划分为三个成矿区,即纳雍-遵义-福泉黔中镍钼成矿区、铜仁-镇远-岑巩黔东南钒(镍钼)成矿区、天柱-新晃重晶石成矿区。  相似文献   
66.
67.
鄂尔多斯盆地基底结构及早期沉积盖层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鄂尔多斯盆地基底主要形成于太古宙—古元古代,岩石组成极为复杂,大多经历了较强的区域变质作用,变质程度一般达到了(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属变质程度较深的区域变质岩系,主要是各种片岩、片麻岩及变粒岩、石英岩、大理石及花岗片麻岩等;基底结构具有较为明显的分区特征,可划分为北部、西北部及中南部三个大区,走向总体以北东向为主;从演化过程来看,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是华北克拉通形成过程中的太古宙微陆块之一,古元古代末可能是其与华北拼合为一体的关键时期。早期沉积盖层主要经历了长城纪陆内裂陷、蓟县纪边部沉降、青白口纪—南华纪整体隆升和震旦纪边缘拗陷4个演化阶段,沉积环境总体以海相为主,晚期局部具陆相特征,不同时期的沉积物特征有较大差异,可能主要受构造、气候环境的共同制约;早期沉积盖层整体上受基底结构和构造控制明显,越早期影响越大;盆地西南边缘一直是最活跃的构造沉降区,基底构造所处位置特殊可能是其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68.
介绍了农村宅基地确权的意义和测量要求,阐述了基于CORS网络RTK技术的作业方法,通过应用实例对该技术的测量精度及可靠性进行了分析,验证了基于CORS的网络RTK技术在农村宅基地确权中的可行性,该方法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和成果精度。  相似文献   
69.
70.
烟台市是全国开展地方海洋综合管理较早的地区,按照“起步、开拓、规范”三步走的工作思路,基本打开了海洋管理局面。自1997年被确定为全国海域使用管理示范区以来,按照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