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36篇
地球物理   221篇
地质学   294篇
海洋学   211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1.
南极半岛是南极洲西部最大的区域,在研究冈瓦纳大陆解体历史方面具有关键作用。在冈瓦纳大陆解体之前,南极半岛是南美洲安地斯山系最南端的部分。冈瓦纳大陆解体之后至今,西南极洲以及邻近的Bellinsghausen海、Drake海道是研究诸如大洋岩石圈扩张与俯冲、与近来岩浆一火山作用相关的大陆边缘裂谷作用等现在正在进行着的构造作用过程的独特的地球动力学实验室。  相似文献   
812.
喜马拉雅造山带包含有几个主要地质构造带,中部的高级地质带为喜马拉雅高原片麻岩带(HHG),其被一套古一中生代的西藏一特提斯沉积层序上覆。目前认为,形成喜马拉雅高原片麻岩的原始沉积物是在ca800Ma~500Ma期间沉积的(DeCelies等,2000,科学,288,497—499)。目前已发表的喜马拉雅高原片麻岩的碎屑锆石年龄和Sm—Nd同位素数据,表明这些原始沉积物主要来源于环南极洲东部造山带(CEAO),包括澳大利亚西部和南极洲东部,  相似文献   
813.
在综合大洋钻探计划308航次中,使用孔隙压力贯人仪分别在墨西哥湾的深水区和路易斯安娜近海的U1322和U1324站位海底下200m内进行了测量,测量到的超压达到了流体静有效应力(λ*=(u-uk)/(α′th))的60%-70%。强超压出现在低渗透性的泥岩层中,其中有多个非常大的更新世海底滑坡。在U1324站位,海底200m之下的孔隙压力显著下降:在泥岩、粉砂岩和砂岩的交互层中没有海底滑坡。我们认为所观察到的强超压是由来自古密西西比河的低渗透率物质的快速沉积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814.
随着油气田开发活动趋向陆坡发展,对海底斜坡稳定性的评价也在持续增加。准确的稳定性评价需要有一套互相补充、互相参证的原位取样和测试设备。这些设备在工艺和坚固耐用方面都在迅速改进。本文介绍的重点是用于原位孔隙压力消散试验的改进型设备。超孔隙压力可能会导致滑坡。压电探头和辉固孔隙水采样器(FPWS)是井下工具,通常用在深水区测量平衡孔隙水压力。  相似文献   
815.
南极洲板块是古冈瓦纳超级大陆的中间块体,在南极洲长达10000km的大陆边缘中,约有85%的长度是张裂扩展类型,以及沿南极洲半岛太平洋边界的近1200kin大陆边缘,是经山脉-海沟碰撞后,由俯冲类型转换成了被动大陆边缘。南美洲、非洲、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从南极洲的分离以及连续性南半球海洋的形成,都开始于侏罗系并一直持续到第三纪中期。近年来,南极洲大陆边缘的地球物理数据有了很大的增加,  相似文献   
816.
James  Gleason  Debbie  Thomas  Ted  Moore  Joel  Blum  Robert  Owen  Brian  Haley  蔡观强 《海洋地质》2009,(1)
对罗蒙诺索夫环形山脊(IODP北极岩心考察302次)地区保存完好的早-中始新世鱼化石(鱼化石碎片)中的Nd—Sr放射性同位素的分析结果证实北极盆地与周围海洋之间的连接,仅可能局限于55~45Ma。清洗前的鱼化石的Nd变化范围为-5.7--7.8,表明流经西伯利亚地台的北极河流向北极盆地输入了大量的稀土元素(REE)。北极盆地与邻近海洋(如北太平洋、特提斯洋、北大西洋)之间的海水交换并不能解释鱼化石中的Nd同位素和稀土元素特征,  相似文献   
817.
为阐明重力滑坡的基本原理,我们重点研究了环境流体是如何对碎屑流的特性加以影响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完成了一组不同的实验室测试,这组测试无论是从大气到水的外部环境还是从颗粒状到粘塑性物质的沉积物组分都是不同的。野外观察表明,水下重力流似乎比陆地上的重力流更易流动,例如,坡度小于1°的平缓陆坡上的水下滑坡向下滑动了非常远的距离。  相似文献   
818.
Ursa盆地块状搬运复合体的地震相和物性是受孔隙度而非岩性控制的。整个块状搬运复合体都发生了变形,越往基底变形越强烈。在地震剖面中,块状搬运复合体为一个位于高振幅基底反射层之上的低振幅带。在整体为低振幅的区域内,我们划分出了两个地震相:1)局部高振幅混杂堆积;2)不连续或局部分层。在地震剖面中,局部高振幅混杂堆积相显示为高振幅不连续反射。在层振幅图上,这些反射是弯曲的。  相似文献   
819.
阿巴拉契亚盆地下志留系区域性油气聚集主要分布在低渗透性的砂岩中,总共约117000km^2,可采天然气的资源量约30tcf.储层主要为“克林顿”和“麦迪纳”组砂岩。相当于塔斯卡罗拉时期的地层砂岩给整个下志留系区域性储量增加了另外的78000km^2储量。自从1880年开始大约有8.7tcf天然气和400百万桶油产自克林顿/麦迪纳储层。 LSRA东部主要含气层为盆地中心气聚集,而西部为具有盆地中心气混合特征的常规性油气聚集。盆地中心气聚积具有渗透性含气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并且通常有较低的流体压力。作为对比,常规混源的油气具有较低的渗透性油气饱和度、较高的重力水饱和度,同时具有正常和异常低流体压力。 常规混源储层中的高自由活动水饱和度构成了上倾圈闭,盆地中心气产生了一个几十英里宽的过渡带,这过渡带中具有两种端元聚积类型的特征。尽管盆地中心气聚积的塔斯卡罗拉砂岩部分主要为可渗透性饱和气,但是大多数砂层组成具有较低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塔斯卡罗拉砂岩中商业性气田主要形成于天然的裂缝和断背斜中。 LSRA的来源有:(1)奥陶纪黑色页岩的油气生成;(2)通过上覆305m厚的奥陶纪页岩的垂直运移;(3)油生成气时产生的异常高的流体压力;(4)自由孔隙水被超压气的上倾驱替;(5)盆地中心的渗透性气体圈闭;(6)造山期后的抬升与剥蚀,导致气体的漏失和流体压力的显著减少。 克林顿/麦迪纳砂岩的未来天然气产量主要期望来自盆地中心储量。塔斯卡罗拉砂岩能增加部分天然气资源,但主要为低孔和低渗、并且可能具有较低的能量,从而减少了对其勘探的动机。  相似文献   
820.
巴西陆缘的延伸范围自31°s至5°N,长约7000km。最近报送联合国讨论的该国的领海范围可能有350个新墨西哥州那么大,面积约450万km2,大约是巴西内陆领土的一半。尽管海域面积巨大,不过针对海底稳定性所作的研究工作却非常有限。目前进行的重要项目都是石油公司根据自己的勘探需要执行的项目。租船费用的不断高涨,明显限制了这方面的学术研究。不过在过去的20年中,巴西在其海岸稳定性方面还是做了一些工作。这些大多是定性的,且重点是在南部地区,没有进行工程地质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