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39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180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1.
化学侵蚀下硬脆性灰岩变形和强度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硬脆性灰岩在不同pH值、0.1 mol/L和Na2SO4和CaCl2溶液以及蒸馏水浸泡后的的常规三轴压缩试验,分析了受化学腐蚀作用的灰岩在不同围压下的变形及强度特性,探讨了三轴强度参数及变形参数的变化规律,并对浸泡岩石的化学溶液进行水质检测,得到了化学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变化规律,初步分析了化学溶液对灰岩力学特性影响的机制和规律。试验表明:化学溶液浸泡后,灰岩有从脆性向延性转化的趋势;灰岩的强度参数 , 值及弹性模量E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泊松比则增大;在相同的化学溶液侵蚀下,弹性模量和凝聚力降低幅度最大;灰岩力学参数劣化的程度与从灰岩中溶出的离子浓度的大小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从灰岩中溶出的离子浓度越高,其力学参数劣化程度越大。  相似文献   
112.
环境污染造成地下结构侵蚀劣化,使得地下结构面临严峻的长期稳定性问题。通过50 g/L Na2SO4溶液、50 g/L NaCl溶液以及含有50 g/L Na2SO4 + 50 g/L NaCl的垃圾渗滤液的浸泡侵蚀试验,研究了经上述溶液侵蚀后混凝土试样在不同围压下的气体渗透特性、氯离子渗透特性以及力学特性。结果表明:(1)经不同溶液侵蚀后试样的渗透率与所承受的围压大小密切相关。同一侵蚀时间下,随着围压的增大,渗透率逐渐减小。经垃圾渗滤液侵蚀后的试样渗透率随侵蚀时间线性增加,且围压越小,增大的速率越大;经硫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侵蚀后的试样渗透率总体先减小后增大;经3种不同溶液侵蚀后,试样渗透率对应力的敏感程度均有所提高。(2)经3组溶液侵蚀后试样单轴抗压强度变化分为线性增加、缓慢下降两个阶段,但垃圾渗滤液侵蚀后的试样强度始终为最小值。弹性模量也呈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3)在同一侵蚀深度处,垃圾渗滤液侵蚀后的试样自由氯离子含量比氯化钠溶液侵蚀后的试样低20%~50%,垃圾渗滤液侵蚀下混凝土试样被氯离子侵蚀的程度比氯化钠溶液侵蚀下混凝土试样低。(4)气体渗透率随侵蚀的进行而变化最为明显,比单轴抗压强度、氯离子扩散系数更适用于评价地下混凝土结构长期稳定性。研究结果可为侵蚀性环境下地下结构长期稳定性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3.
阿尔金红柳沟蛇绿岩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实测了2条阿尔金地区红柳沟蛇绿混杂带的地质剖面.地球化学的研究发现混杂带中含有2种基性火山岩:MORB型和OIB型,其稀土配分型式分别为平坦型和轻稀土富集型,结合同位素εNd值,推断混杂带中变基性火山岩来自于不同的岩浆源.变质橄榄岩稀土总量低,具有亏损型和平坦型2种不同的稀土配分型式.这种MORB和OIB的组合代表了地幔柱物质与洋壳物质的混合作用.  相似文献   
114.
新疆西昆仑库地复理石源区性质及构造背景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方爱民  周辉等 《岩石学报》2003,19(1):153-166
出露于库地北一些克沟中的复理石作为西昆仑库地蛇绿岩的基本组成单元之一,其本身具有重要的大地构造位置,但长期以来,有关其形成的构造环境分析却尚属空间。笔者等在对该套复理石沉积序列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沉积大地构造学的角度,利用岩石矿物,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等地球化学数据对其母源区性质及构造背景进行了一系列分析判别,确定其形成的构造环境为大洋岛弧的弧前盆地。  相似文献   
115.
东南极大陆腹地首次发现新生代沉积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次在东南极腹地格罗夫(Grove)山地区的现代冰碛物中发现了由新生代沉积岩(物)构成的冰碛砾石,它们反映了南极冰盖曾经消融退缩到该地区。本文对这些沉积岩(物)的宏观特征进行初步报道,并简要探讨它们所反映的南极冰川的消融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16.
东南极格罗夫山镁铁质麻粒岩的变质作用   总被引:9,自引:7,他引:9  
俞良军  赵越等 《岩石学报》2002,18(4):501-516
东南极内陆-格罗夫山存在一套经历了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镁铁质麻粒岩和斜长角闪岩。变质反应结构显示该区多为单一的区域性麻粒岩相变质作用。但是,对含石榴石的镁铁质麻粒岩的详细工作则显示了包括3个阶段的近等温降压(ITD)的顺时针PT演化轨迹,M1:0.93GPa>800℃:M2:0.65GPa,733-850℃;M3:0.46-0.61GPa,并有着与拉斯曼丘陵相似的演化历史。根据矿物组合和成分、变质反应结构及温压计算结果,格罗夫山镁铁质麻粒岩可能为高压麻粒岩。  相似文献   
117.
基坑水平位移与土钉拉力的现场测试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李思平  周辉  李川 《岩土工程技术》2003,(5):305-310,F003
通过某基坑工程土钉支护的水平位移和土钉拉力等现场测试 ,分析土钉在施工过程中的一些变化规律及受力特性 ,对土钉的设计和施工提出一些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118.
形成于震旦-早寒武纪的西昆仑阿卡孜达坂变质火山岩是一套绿片岩相的中基性岩石,其构造性质对于西昆仑的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重要的制约意义。这些变质火山岩具低到中的SiO2(42.3%-64.7%),MgO(2.69%-7.54%),宽的TiO2(0.94%-3.05%)和Fe2O3T(7.64%-18.47%)含量,显示出玄武质或安山质的母岩特征。这些岩石富含高场强元素(Nb,Ta,Zr,Hf)和稀土(∑REE=-407μg/g),并具有相对高的Ti/Y(183-673),Th/Yb(0.5-3.9)以及较低的Hf/Ta(1.6-8.6)比值。它们相对富集轻稀土(La/Yb=5.4-20),除了两个具有Nb正异常的样品外多数样品具有不同程度的负Nb异常(Nb/Nb*=-0.2)并呈现介于板内和消减带有关岩浆之间的过渡特征。这些变质火山岩所具有的消减带特征排除了其来自大洋中脊,洋岛,板内海山和大洋台地玄武岩的可能性,而岩石所具有的板内特征以及两个具Nb正异常的样品表明这些变质火山岩并非形成于破坏性的板块边缘环境(如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它们相对高的Gd/Yb比值(1.4-2.9)明显不同于典型的岛弧拉斑玄武岩,同时其较高的Zr/Y(3.1-12),Ta/Yb(0.27-0.73)和较低的Zr/Nb(多数小于12)显示出强烈的大陆板内特征。这些特征表明阿卡孜达坂变质火山岩的原岩是受陆壳物质混染的板内玄武岩,很可能形成于一个陆内裂谷环境。阿卡孜达坂变质火山岩与东昆仑和北祁连所发育的同时代的板内火山岩一起,可能反映了塔里木克拉通从冈瓦纳大陆的裂解事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已有资料对震旦纪至早古生代期间的西昆仑构造演化历史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9.
地震—大地电磁测深资料综合反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周辉  杨宝俊 《地球物理学报》1994,37(A02):477-485
  相似文献   
120.
进一步分析了第I部分中提出的岩石细观统计渗流模型[1]。讨论了由细观统计渗流模型得到岩石宏观渗透系数的方法。为了利用细观统计渗流模型对岩石损伤破坏过程中的渗透性演化进行分析,引入了各向异性损伤模型,用以对岩石的细观损伤和裂纹的扩展过程进行力学分析,并讨论了细观统计渗流模型与各向异性损伤模型的联合分析方法。对Lac du Bonnet花岗岩损伤过程中的渗透性演化进行了计算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细观统计渗流模型可以较精确地描述裂纹充分贯通前岩石渗透性的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