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69篇
测绘学   64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81篇
地质学   170篇
海洋学   9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1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倪公平 《地下水》1990,12(4):226-228
面对西安市城市甩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严重局面,本文提出在注重修建引水工程的同时,应大力开展人工回灌,以保证现有的供水能力和缓解地下水严重超采而引起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22.
主震活动及烈度 1988年11月6日格林威治时间13点03分14.5秒(北京时间21点03分14.5秒),在云南省西部靠近中缅边界的澜沧县西北40千米处发生了一个Ms 7.6(USGS定为Ms7.4)的强烈地震,13分钟以后在其震中北北西方向约60千米又发生了一个Ms7.2(USGS定为Ms6.4)的强烈地震。表1为云南省昆明遥测地震台网(KTSN)测定的主震震源参数以及主震以后6个星期内发生的两个强余震的震源参数。极震区里的房屋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相似文献   
23.
文章在简要评述目前国内、外常见的城市环境工程地质图编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不利因素分析法”编制此种图件的新方法。这种方法的实质,是分析区内已经存在和可能发生的各种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确定全区各个部位实际存在的上述问题的程度(即环境质量)并以数量指标—环境质量指数表示,按指标数值的大小进行工程地质环境质量分区。整个过程可借助计算机进行。文章阐述了具体的方法和步骤,并介绍了对四川省万县市工程地质环境质量分区图的编制实例。  相似文献   
24.
北部湾盆地不同凹陷原油生物标志物分布与组成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对取自北部湾盆地不同凹陷典型原油样品中各类生物标志物的分布与组成特征的系统分析,发现盆地北部的涠西南凹陷和乌石凹陷所产原油具有姥植比低和奥利烷与各类重排构型生物标志物含量低,而C26+长链三环萜烷系列和C304 甲基甾烷含量高的特点,且其三环萜烷系列呈现以C23为主峰的正态分布,指示了该类原油的烃源岩沉积时水体较深,还原性相对较强,且原始生烃母质以藻类为主;而南部福山凹陷和迈陈凹陷所产的原油则具有姥植比高和奥利烷与各类重排构型生物标志物含量高的特征,而C26+长链三环萜烷系列和C304 甲基甾烷含量低,且其三环萜烷系列呈现C19—C26阶梯状依次降低,表明这类原油的烃源岩沉积时水体较浅,还原性相对较弱,且原始生烃母质中被子植物来源的陆源有机质贡献较大。由此表明北部湾盆地南北不同凹陷第三纪的沉积特征和有机质生源构成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5.
倪深海  崔广柏 《地下水》2001,23(3):150-151
本文分析了大汶河流域水资源的特点、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大汶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26.
通过对东太平洋多金属结核中国开辟区表层沉积物和短柱状沉积物的系统观察和分析,首次根据矿物学和地球化学两方面的证据,发现中国开辟区沉积物中热水活动及其产物的存在。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沉积物样品中普遍含有重晶石,部分样品中含量高达10%以上,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重晶石均为完整自形晶,并与同为自形的石英及钠长石共生。根据本区重晶石的地质背景及结晶形态,可以认为它的形成环境与加利福尼亚湾瓜伊马斯盆地(Guaymas)相似,属热水成因,伴生的石英和钠长石亦为常见的热水矿物,。这一共生组合的形成温度不低于70℃。地球化学研究发现,在柱状沉积物剖面上,Ba的垂向分布有两种类型,一种为平稳型,在一定深度范围内无明显变化。另一种为跃升型,并伴有其他活泼组分的同步变化,跃升型可视为热水活动在沉积历史上的记录,迄今为止,热水矿物组合主要见于东区的表层沉积物,而在西区,Ba在沉积物中的富集主要见于10cm以下层位,根据沉积速率推算,在中国开辟区西区的热水化活动记录比东区至少早0.1Ma。  相似文献   
27.
频率在3~30 kHz的甚低频(VLF,Very Low Frequency)波具有较小的传播损耗和较高的趋肤深度,可以在地球-低电离层波导中实现长距离传输,广泛应用于航海导航、对潜通信等领域,且在电离层遥测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武汉大学自主研发的VLF接收机在武汉接收的NWC(North West Cape)台站信号,本文通过分析2018年4月23日—2020年7月22日的观测数据研究了日出期间NWC信号的幅度响应及其特点和规律.结果表明NWC信号日出期间的幅度响应主要包括两种极小值结构:2个幅度极小值(SR1、SR2)的Type I结构和3个幅度极小值(SR1、SR2、SR3)的Type II结构.在以SR1出现时间为时间零点进行时序叠加分析后发现,Type I结构比Type II具有更强的规律性和稳定性.在Type I结构下,SR2出现时间的波动范围、平均值、标准差分别为43~65 min、54.2 min、4.4 min,而在Type II结构下,SR2和SR3出现时间的波动范围分别为48~93 min、80~120 min,平均值分别为64.7 min、96.4 min,标准差分别为10.2 min、11.7 min.在27个月的观测期内,3—7月份Type I结构的出现概率100%,未出现Type II结构,而在1—2月和8—12月Type I结构出现的概率明显下降,最低降至1月份的20.7%,而Type II在1月、2月、11月的出现概率均高于70%.按春秋分交替变化(周期1和周期2)的统计结果,在周期1内Type I和Type II结构出现的概率分别为91.5%、8.5%,而在周期2内Type I结构出现的概率降至41.9%,Type II结构出现概率则升至58.1%,这表示观测期间内Type II结构主要出现在秋冬季,春夏季发生概率较低.  相似文献   
28.
卷首     
丹顶鹤,给人们的印象高贵典雅,性情温和,白羽红顶,形态优美,雌雄恩爱,偕老至终,不仅是长寿的象征,更暗喻忠贞不渝的爱情。它们带给人们的永远是美好的视觉感受和心理体验。  相似文献   
29.
研究样品采自太平洋东部W2001-2站位(154°07'42"W,10°30'34"N,水深5102m),以无扰动多管采样方式采样.本文通过研究氯仿沥青"A"、有机质和有机分子与微量元素的关系,探讨了有机质在柱样形成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大致以21-33cm和33-48cm为界线,呈现出系统的变化规律:正构烷烃呈单峰群分布,主碳峰为C25,碳优势指数(carbon preference index,CPI)为0.90-1.26,略显奇偶优势,反映出正构烷烃的母质除了少部分来自海洋菌藻类,主要来自洋底较深处软泥.低的姥鲛烷/植烷(Pe/Ph<0.81),反映了柱样的强还原环境性质.饱和烃/芳烃比值低,存在大量不饱和烃(非烃+沥青质为49.63%-59.66%),富含有利于早期成烃的特殊组分,并长期处于低演化阶段,以上特征均显示出样品的低成熟特点.研究还表明元素Ti和V与有机碳、氯仿沥青"A"呈正相关性;元素P、Mg和Mn与有机碳、氯仿沥青"A"呈明显负相关性,与非烃也有一定的相关性,这些提供了低成熟度条件下有机质的组成特点及其与化学元素作用的证据.  相似文献   
30.
^234Th是海洋中日、周、月时间尺度上和颗粒物运动有关的过程的良好示踪剂,常用于海洋碳循环最为重要的区域——真光层中颗粒物的循环,以及和生物中介有关的及一些相对较快发生的海洋过程的研究。^234Th对我们研究由CO2循环导致的全球变暖问题,了解各种元素和化合物在海洋中的分布行为和最终归宿,促进全球质量平衡归宿模型的构建,研究某海域的生物泵与初级和新生产力,促进我们对海洋的进一步了解并引导它健康可持续地为人类所利用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简要论述了。^234Th作为海洋学中示踪剂的原理和发展过程,比较了目前所使用的各种采样和测量方法,详细介绍了它在垂直通量、颗粒物循环、水平传输和沉积物动力学等方面的应用,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简要归纳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到目前为止,^234Th仍然是最快的自然颗粒物活性计时器,而样品处理、分辨率和处理量等方面的进步则推动了。^234Th在海洋学研究中更广泛的应用。开阔大洋中很多^234Th工作都是在JGOFS计划的支持下进行的,因此,^234Th应用的潜在前景可针对JGOFS计划未完成的问题而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