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53篇
测绘学   56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86篇
地质学   137篇
海洋学   5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81.
低覆盖度羽翼袋沙障防风积沙效应的风洞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羽翼袋沙障是按照底袋固定流沙和袋上的羽翼片在风中波动削弱风速而设计出来的组合沙障,已获得专利授权。本试验针对羽翼袋沙障,在4种风速条件下,模拟了风速流场和阻沙固沙效果。结果表明:(1)与袋状沙障(对照)相比,羽翼袋沙障防风效果平均增加了48%,且风速越大降低风速效果越明显,说明羽翼片的波动能够显著消弱风速。(2)与对照相比,羽翼袋沙障的输沙量分别降低81.44%(翼高10 cm)、88.92%(翼高20 cm)。(3)同样是直径10 cm的袋,翼高20 cm的羽翼袋沙障风蚀量比翼高10 cm的降低风速13.6%,减少风蚀量19%。羽翼袋沙障具备固沙与削弱风速的作用,显著提高沙障的防风固沙效果,为防沙治沙开拓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382.
作为地球磁层中一种分布广泛的电磁波,电磁离子回旋波(Electromagnetic ion cyclotron waves,简称EMIC波)是地球辐射带相对论电子的重要损失机制.EMIC波通常呈现H+、He+和O+三种不同频段,不同频段对相对论电子的散射效应和损失时间尺度大不相同.准线性理论是定量分析不同频段EMIC波对地球辐射带相对论电子散射效应的重要工具,我们利用基于准线性理论开发的Full Diffusion Code(FDC),分别计算了H+、He+、O+三种频段EMIC波在不同空间范围、背景等离子体条件以及不同传播角模型下对辐射带相对论电子的弹跳平均投掷角散射系数,建立了L=1.5~7,背景等离子体参数α*(=fpe/fce)=6~30范围内的多频段EMIC波电子散射系数矩阵库.进而,我们计算了辐射带相对论电子在不同频段EMIC波散射作用下的损失时间尺度,获得了在不同磁层条件下EM...  相似文献   
383.
卷首     
倪庆华 《地图》2010,(3):5-5
<正>据传说在人类发明象形文字以前就有了地图。那时由于人们生活半径的不断扩大,对世界探索的不断加深,古代人类有意识地以各种方式记  相似文献   
384.
雅布赖岩体位于阿拉善地块北缘,雅布赖—诺日公—红谷尔玉林构造带最西端,该地区广泛出露中酸性岩浆岩,主要岩石类型为花岗闪长岩与二长花岗岩,岩体内部广泛发育暗色微粒包体,锆石LA-ICP-MS U-Pb测年显示其均形成于早二叠世,花岗闪长岩年龄为277.0±1.6 Ma,二长花岗岩年龄为283.4±2.0 Ma,暗色微粒包体年龄为284.7±2.4 Ma。暗色微粒包体为岩浆结构,大多数具塑性流变特征,发育淬冷边、反向脉,存在多种矿物不平衡结构和矿物组合,包体与寄主岩石具有相似的稀土配分模式和微量元素特征,在主要氧化物哈克图解中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在同分母氧化物比值协变图上表现为线性相关,在多元素异分母比值图解上表现为双曲线演化关系,显示了岩浆混合作用的特征。结合前人研究,雅布赖—诺日公—红谷尔玉林构造带内广泛分布的晚古生代岩浆岩形成了一条岩浆岩带,其中雅布赖岩体可能形成于古亚洲洋向南俯冲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  相似文献   
385.
借助色谱质谱仪,对黔南坳陷和黔北坳陷凯里残余油藏凯棠剖面液态石油、岩孔古油藏中的热裂解焦沥青和研究区发育的震旦系陡山沱组、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上奥陶统五峰组和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四套高演化烃源岩的饱和烃和芳烃馏分进行了分析研究。尽管已有研究认为凯里残余油藏和岩孔古油藏的油源岩均是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但它们具有完全不同的三芳甾类分布与组成。如凯里残余油藏凯棠剖面的液态原油中C28三芳甾烷优势明显,其含量相当于C26+C27三芳甾烷之和的一倍,且三芳甲藻甾烷在甲基三芳甾烷中的含量极低,它与其他甲基三芳甾烷的比值介于0.02~0.05;而在岩孔古油藏的焦沥青中,C26-28三芳甾烷的相对含量呈现C27 >C28 >C26的趋势,三芳甲藻甾烷丰富,它与其他甲基三芳甾烷的比值约为0.50,即比前者高一个数量级,这与研究区四套高演化烃源岩中三芳甾类标志物的分布与组成十分相似。值得注意的是与常规甾、萜烷生物标志物一样,三芳甾类标志物的分布与组成在四套高演化烃源岩中也出现了明显的趋同现象,从而失去了其在油源研究中的实用价值。因此,在利用常规甾、萜烷和三芳甾类标志物开展油源研究时,应尽可能在成熟度相近的地质样品之间进行,且样品的成熟度应限制在生油窗范围内。  相似文献   
386.
浒苔对NH+4-N与NO-3-N吸收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内首次研究了大型海洋绿潮藻浒苔(Ulva prolifera)对NH4+-N与NO 3--N两种氮源的选择吸收作用。结果表明:当两种氮源等浓度比例存在时,随着NH4+-N与NO3--N浓度升高,藻体对NH4+-N的吸收速率逐渐升高,而对NO3--N吸收受到抑制;当NO3--N和NH 4+-N高浓度比存在时,藻体对NH4-N的吸收速率随着NO3--N/NH4+-N比例的升高和NH4-N浓度的下降而降低;当NO3--N和NH4+-N低浓度比存在时,藻体对NH+4-N保持较高的吸收速率,而对NO3--N的吸收效率随着NO3--N浓度的降低而降低;浒苔具有同时利用水体中较高浓度的NH+4-N和NO3--N的能力,只有当NH4+-N或NO3--N浓度较低时,才以吸收相对应的氮源为主。这说明浒苔能够快速、大量地吸收水体中氮源,为爆发性增殖贮备物质条件。同时,即便两种氮源同时存在,浒苔对NH+4-N的吸收速率也远高于对NO3--N的吸收速率,因此,控制NH4+-N的大量输入仍是预防浒苔绿潮爆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387.
<正>1研究背景安徽“霍山地震窗”(31°—31.9°N,115.7°—116.5°E)(下文简称“霍山窗”)位于大别山隆起块体与华北拗陷块体接触带附近的北大别山沉降带南缘,区域内地质构造复杂,历史上和1970年以来小震活动较为频繁。郑兆苾等(1999)研究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388.
卷首     
每个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对自己所生活的世界,所经历的历史,都有自己的感受,那种感受,其实就是印象。所谓印象,是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留下的迹象。  相似文献   
389.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pCO2)的变化在全球气候演化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重建古大气pCO2的变化历史,有助于预测和研究未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大洋有孔虫中的硼同位素比值能够反映海水酸碱度的变化,从而为重建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历史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文中首先简要回顾硼同位素的研究现状,利用硼同位素重建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原理依据,在此基础上,测试分析了西赤道太平洋806孔全新世和末次冰期最盛期Globigerinoides ruber样品中的硼同位素,得到该地区全新世和末次冰期最盛期大气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分别为(276.7±24)×10-6(2s.d.)和(178.4±16)×10-6(2s.d.),与极地冰心记录吻合得很好。大洋有孔虫中的硼同位素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古海水酸碱度替代指标。  相似文献   
390.
卷首     
倪庆华 《地图》2007,(4):1-1
社会进入到全球化时代之后,地图似乎不再可有可无,它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元素,充斥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无论你是动还是静,无论你在劳作还是在休闲,无论是自然的还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