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98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38篇
地球物理   53篇
地质学   247篇
海洋学   38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95篇
自然地理   10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1.
通过对浙西南遂昌县玉岩古元古代花岗片麻岩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以探讨和揭示华夏地区基底的物质组成。玉岩花岗片麻岩锆石可分为两类:第一类锆石年龄相对年轻,其~(207)Pb/~(206)Pb年龄介于597~1917 Ma之间,结合稀土元素特征,表明为变质成因锆石,在锆石谐和图上,15个年轻锆石点整体上构成了一条不一致线,其上交点年龄为1904±19Ma,代表了片麻岩形成的变质时间,表明华夏地区存在古老的古元古代晚期岩浆岩-变质岩基底,下交点年龄为262±47Ma,可能记录了华夏地块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构造-变质作用的响应。第二类锆石年龄相对较老,锆石~(207)Pb/~(206)Pb年龄介于2087~2523Ma之间,锆石发育核幔结构并有明显的振荡环带,较老的锆石年龄表明华夏地区可能存在太古宙末至2.5Ga的古老基底物质。  相似文献   
612.
对透空管组成的防波堤波浪反射、传递系数和堤上波浪力等水动力学特征进行研究.在对透空管非线性消耗波能机理分析基础上,采用一种简单的线性化方法,导出一组所有参数都是事先知道的、完全封闭的公式.波浪反射系数和堤上波压力与波浪力计算结果与试验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613.
四象限非对称风场对风暴潮的改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Holland 模型风场和四象限非对称模型风场的差异和适用性,基于ADCIRC 模型建立了适合华南沿海的高分 辨率风暴潮模式,将上述两种模型风场作为强迫场分别模拟1117 号台风“纳沙”风暴潮过程,结果表明:在珠江口、琼州 海峡岸段的风暴潮模拟有了较大的改进,究其原因是四象限模型相比Holland 模型更灵活、能够更好刻画“纳沙”台风非对 称风场结构,说明该风场模型可用于改进风暴潮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614.
大新龙宫仙境溶洞是广西溶洞群中的奇葩,其特色明显,以景观类型多、密度大、档次高而称雄于广西,又以区位适中、环境宜人、开发潜力大而深受游客和开发商的青昧。文章针对目前开发局面尚未完全打开,提出应充分发扬该溶洞的长处,在开发中立足创新和科学发展的思路,创出品牌,形成特色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615.
运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形貌研究及微区化学成分分析等手段,对浙江省缙云县壶镇盆地及其外围沸石矿床沸石进行系统研究,确定其矿物组成主要为斜发沸石和丝光沸石,二者可单独产出,也可形成混合型矿石。研究区矿石在成分上属高硅型沸石,SiO2/Al2O3比值接近于8,有害元素Fe,Mn,Ti等质量分数很低。物化性能测试表明,浙江省缙云县壶镇盆地及其外围沸石矿为高品级沸石矿,矿石NH4+交换容量为163 mmol/100 g~212 mmol/100 g,K+交换容量为15.73×10-3~19.30×10-3,氮气吸附能力为13.1 ml/g~21.0 ml/g,比表面积测试值为157.17 m^2/g~191.50 m^2/g,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16.
人类与自然耦合系统是一个充满大量非线性互馈关系的复杂巨系统。当前对系统内单要素和静态特征的研究,虽有助于理解某个时刻的系统状态,却不能完整地表达其内部不同要素间错综复杂的关联。论文着眼于黄河流域区县尺度植被变化归因(以叶面积指数LAI作为表征植被的指标),综合利用人类—自然耦合系统多源数据和因果诊断方法,构建黄河流域LAI复杂因果网络。通过复杂网络统计方法对网络节点、结构特征进行分解,揭示影响流域LAI变化的关键要素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 1990—2018年流域LAI以1.3%/a的速率增长,增长速率在空间上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2)在网络视角下,降水量、气温、饱和水汽压差、农业用地、城镇化率和粮食产量为影响流域LAI变化的关键要素。(3)自然要素(如降水量和气温等)主导了流域内259个区县的LAI变化;社会经济(如城镇化率和粮食产量等)和土地利用类型(如林地和草地等)要素主导了流域内76个区县的LAI变化,主要集中于黄土高原且影响强度远大于自然要素。研究在人类—自然耦合系统框架下构建了黄河流域植被变化多层互馈网络,综合认知流域植被演变的自然和社会驱动力,为理解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