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1篇
  免费   217篇
  国内免费   300篇
测绘学   192篇
大气科学   342篇
地球物理   202篇
地质学   585篇
海洋学   249篇
天文学   42篇
综合类   116篇
自然地理   24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1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5篇
  196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近20年来我国区域发展政策及其效果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在对近 2 0年来我国区域发展政策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 ,文中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和有关统计数据 ,对我国对外开放这一区域发展政策对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作用进行了定量研究 ,首次从量的方面探讨了对外开放政策对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效果及其差异。通过计量经济模型模拟计算 ,2 0世纪 80年代初至 1 999年对外开放政策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GDP的直接作用率达到 2 1 39% ,使其相应的GDP年增长速度由9 1 %提高到 1 0 2 4 % ,提高了 1 1 4个百分点。而对于我国中西部地区 ,由于对外开放较晚 ,对外开放政策的力度远不如东部沿海地区的大 ,从 90年代初期开始的沿江、沿边对外开放政策对我国中西部地区GDP的直接作用率为 4 2 4 % ,仅为前者的 2 0 %左右 ,使其相应的GDP年增长速度也仅由 8 96 %提高到 9 2 7% ,仅提高 0 31个百分点 ,两者的差距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52.
皖西南地区南华纪—志留纪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基础上,通过对宿松—东至地区南华纪-志留纪地层露头剖面研究,对其相应的沉积环境、沉积相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生物地层、岩石地层和年代地层等成果,将南华纪-志留纪地层划分为1个一级层序,5个二级层序和15个三级层序组。一级和二级层序在沉积相序上总的趋势表现为浅→深→浅的变化,且与海平面变化曲线相吻合;三级层序组海平面上升和下降往往受构造运动、海平面变化;冰川事件影响。  相似文献   
53.
西藏斑岩铜矿的前景展望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世界斑岩铜矿主要产于中生代一新生代环太平洋带、古特提斯带和古生代中亚—蒙古带,因为上述3带为聚合板块集中分布地区。中国西藏集中了金沙江聚合带、雅鲁藏布江聚合带和怒江—班公错聚合带,为世界上聚合板块最发育地区之一,具有较长的大洋板块俯冲和陆—陆碰撞的造山历史,构造—花岗质岩浆十分发育,其中深源高侵位的花岗质斑岩分布广泛,对于形成斑岩铜矿和其他相关矿床十分有利,为找矿评价斑岩铜(金)矿很有前景的地区。笔者借鉴世界和中国评价斑岩铜矿的经验,同时收集了西藏近年来找寻评价斑岩铜矿有关的地质资料,对西藏斑岩铜矿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4.
关于地质勘查成果有偿使用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地质勘查成果有偿使用是我国《矿产资源法》、《著作权法》和一系列行政法规所确认的。但在当前存在将地质成果的著作权与矿业权混为一谈的现象,现行行政法规对此未予剥离,可操作性不足,保护规定也不尽合理。因此,地质成果使用者难以遵守有偿使用的规定,甚至资料保管单位也有擅自将地质成果公开乃至出售的弊端。为方便地勘单位学习、掌握有关法律、法规,作者列举了相关政策法规的演进过程,以便让读者系统了解,并为维护自己成果的合法权益提出修改意见;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应依据国家法律进一步征求各方面意见,修订有关行政法规,使地质成果有偿使用得以正常实施。  相似文献   
55.
Cu-Mo-Pb-ZnVAg-Au成矿系统是最常见的热液矿床的成矿元素组合之一,在世界上广泛分布。其成矿作用通常表现为不同矿种和不同类型的矿床在一定的范围内共生组合,构成成矿系列,并具有较好的分带性。成矿系统的形成多与高钾钙碱性岩浆作用有关,是同一成矿流体体系随时间演化或不同成矿流体体系在同一空间叠加的产物。该成矿系统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成矿作用的动力学和矿产资源评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6.
走绿色矿业之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矿产资源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大,由矿业开发所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也与日俱增。本文阐述了矿业开发对大气、水体、土壤及人类健康的影响以及矿山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问题,探讨了矿山环境恢复的途径,并提出应加强矿山环境保护和矿区生态重建,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矿业之路。  相似文献   
57.
岩体三维不连续裂隙网络及其逆建模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青春  大西有三 《地球科学》2003,28(5):522-526,544
通过拟合实测的二维裂隙编录图和钻孔裂隙编录图,优化裂隙三维大小和密度参数,使模型能够准确再现野外所观测到的实际现象,包括开挖面和钻孔上不同裂隙的数量、密度和长度,通过计算实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8.
东南极格罗夫山主要由麻粒岩相高级变质岩和花岗岩类组成,其中变质岩以浅色和暗色含斜方辉石长英质片麻岩占主导地位,夹有少量镁铁质麻粒岩、变沉积岩和含方柱石钙硅酸盐岩。这些岩石一般都展示了平衡的矿物共生结构,但在镁铁质麻粒岩的单斜辉石中普遍发育斜方辉石(易变辉石)的出溶片晶。根据出溶辉石的重组分析获得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峰期温度约为850℃,而浅色片麻岩中的石榴子石—斜方辉石—斜长石—石英组合给出的变质压力为0.61~0.67GPa。镁铁质麻粒岩中火成亚钙质普通辉石斑晶的保存表明格罗夫山地区可能只发育单一的泛非期高温麻粒岩相变质事件,岩石在高温变质之后经历了缓慢冷却过程,这主要归因于花岗质岩浆的板底垫托作用。  相似文献   
59.
三叠系延长组是鄂尔多斯盆地的主力含油层系,自上而下共分五段10个油层组,主力油层组为长6层、长8层。可划分为东北部的三角洲沉积体系域和西南部的水下沉积体系域,它们均由若干个三角洲沉积体系组成。沉积相类型划分为湖泊相、三角洲相、河流相以及冲积-洪积扇四大类,并进一步划分出8种亚相和lO种徽相。廷长组中、下段半深湖-深湖相暗色泥岩、油页岩为主要烃源岩。尤其是长7层;储层物性在纵向上廷长组上部优于下部,在平面上盆地东北部优于西南部。早白垩世为主要生排油时期,晚白垩世之后进入二次运移改造阶段。地层超压是石油二次运移的重要动力;叠置砂体及断裂构造是二次运移的主要通道。沉积相带控制下的地层岩性变化所形成的岩性圈闭是延长组油田主要圈闭类型,其他的还有构造-岩性圈闭、成岩圈闭等。有利生油岩发育区是控制油田分布的重要因素,延长组生烃中心的长轴NW-SE向延伸,在其东北及西南两侧石油聚集强度最大。大型湖泊三角洲分流河道、三角洲前缘河口坝砂体是石油勘探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60.
南宁市强对流暴雨降水特征及成因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1955~2000年发生在南宁市的强对流暴雨的降水特征作了较系统的分析,得出5~8月是强对流暴雨多发期,以单个雨团影响最为普遍,易发生在水汽和不稳定层结垂直分布极不均匀的环境场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