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9篇
  免费   218篇
  国内免费   267篇
测绘学   114篇
大气科学   163篇
地球物理   154篇
地质学   826篇
海洋学   154篇
天文学   41篇
综合类   71篇
自然地理   15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6篇
  1977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引言1977年底我们对(K-51)-7沈阳幅(象片编号114)5波段卫星象片进行了鞍本地区的地质解译,通过目视判读对该区的一些基本地质构造问题,如构造演化方向、基底构造轮廓、铁矿层的时代划分和展布规律等,从宏观上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然而,在卫星形象上各岩类的环境信息和岩类之间的界限,单用目视判读很难确立.为了提高在形象上分辨岩石的能力,增强岩类之间的界限,特别是了解在多波段遥感信息上各种铁矿石有无差异以及验证和补充目视解译结果,我们选取了鞍山地区的石英岩、铁矿石、千枚岩和片岩、花岗岩和混合岩四类岩石的23个样品进行了粉末样的可见一近红外(0.4~2.0μ)漫反射光谱测定.  相似文献   
922.
河流汇流区因展宽深切作用,沉积的砂体规模较大,具有良好的油气储层潜力.我国中新生代的含油气盆地以内陆湖盆为主,其河流体系为主要储层类型.旱区面积占全球陆地面积的41%,河流体系广泛发育,蕴含丰富的资源.然而,当前河流汇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潮湿区,旱区河流汇流的平面形态演变及主控因素的研究鲜有报道.选取塔里木盆地和田河汇流区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数字高程数据和高分辨率Google Earth影像来识别满岸河道边界;结合水文资料和时间序列遥感影像,分析了汇流区的河流平面形态演变.结果表明,和田河汇流属于固定型且近“Y”型汇流,支流呈现不同的河型,喀拉喀什河为曲流河,玉龙喀什河为曲流化辫状河,支流均存在着截弯取直现象;汇流后河流类型转化为辫状河,且满岸河道扩宽了505 m,扩宽幅度高达57.8%.在此基础上,选取全球10个典型的半干旱-干旱区域以及13个潮湿区域的河流汇流实例,对比分析旱区与潮湿区的河流汇流上游支流和汇流河道满岸河宽变化差异.研究表明,少(或无)植被的旱区汇流后的汇流河道扩宽增幅均大于50%,远超过植被发育的潮湿区的汇流河道扩宽增幅(17%).此外,河道坡降显示上述旱区河道(缺少...  相似文献   
923.
针对姬原油田西部区块长6_1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成岩作用较复杂的问题,文章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物性资料分析手段,对其成岩作用和成岩相进行了研究。研究区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以残余原生粒间孔和次生溶蚀孔为主。主要的成岩作用有压实、胶结、溶蚀和交代作用。其中,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原生孔隙降低的主要原因,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储层物性。通过成岩作用、储层物性和沉积相综合研究,划分出了4种主要的成岩相:弱压实—强溶蚀相;中等溶蚀—硅质胶结—高岭石充填相;中等压实—弱溶蚀相和强压实—碳酸盐胶结相。最后结合储层常规测井特征对各成岩相在剖面上分布规律、组合模式进行分析表明,研究区长6_1储层在剖面上的岩相组合模式主要有侧向封堵式、同心环式和纵向互层式。  相似文献   
924.
干热岩是储量大、用途广的新型、可再生绿色能源,对其进行开发利用意义重大。就我国现状而言,寻找适宜的干热岩勘查开发工程场地是成功实现干热岩开发利用的关键。从干热岩工程开发亟待解决的选址问题出发,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干热岩勘查开发的选址经验,从资源、技术、安全和经济4个方面建立了包含4个指标层共20个指标的干热岩勘查开发工程场地选址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层次分析法,计算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综合评分法的干热岩勘查开发工程场地选址评价方法。该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干热岩勘查开发工程场地选址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25.
在Sklearn的Python语言代码基础上,开发了基于孤独森林和一类支持向量机的多元地球化学异常识别方法程序。选择吉林省和龙地区为实验区,从1∶5万水系沉积物资料中提取地球化学异常。把实验区已知矿点的空间分布位置作为"地真"数据,绘制两种机器学习算法的ROC曲线并计算AUC值,用来对比两种方法的多元地球化学异常识别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机器学习算法都能够有效识别多元地球化学异常,所提取的多元地球化学异常与已知矿点具有显著的空间关联性;孤独森林算法在数据处理耗时和多元地球化学异常识别效果方面略优于一类支持向量机。  相似文献   
926.
在分析总结前人科研、勘探、生产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大量野外观察、样品采集及室内综合对比研究认为,广东石人嶂钨矿区隐伏花岗岩体稀土元素含量远比世界的平均水平要低,轻稀土元素相对于重稀土元素富集,随着岩浆的分异演化,负铕异常慢慢增强,并向下有增强趋势;且该区花岗岩类具有高的δ18O值;因而该岩体应为同源岩浆结晶分异的产物,具有相同的物质来源,岩浆在结晶过程中存在着显著的斜长石分离结晶作用,矿区花岗岩类岩浆为地壳熔融产物。  相似文献   
927.
在综合研究成矿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深入剖析1∶2.5万沟系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准确提取、集成地质-地球化学找矿信息,识别主成矿元素,判别矿化类型,圈定找矿有利部位,经钻探验证,发现内蒙古乌拉特后旗查干德尔斯大型隐伏钼矿。笔者通过典型案例分析,重点论述勘查地球化学找矿信息在成矿预测中的作用,为寻找隐伏矿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28.
合理开发利用苦咸水非常规水资源是解决甘肃省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分析苦咸水淡化利用现状,展望未来开发利用潜力。对自然冷冻淡化技术试验研究得出:自然冷冻法对甘肃祖厉河、渭河等流城的苦咸水淡化效果明显。基本能够满足一般生活用水标准。在将来甘肃省大规模苦咸水淡化处理中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29.
贵定县四寨水库挡水建筑物由拱坝、重力墩、重力墙及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几种建筑物组成,其中副坝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副坝基础发育有F9断层,影响带有35 m,断层充填物为紫红色、灰色页岩,干燥状态下物理力学指标较高,但遇水易软化成泥,软化后物理力学指标迅速下降。本文分析了F9断层带对副坝趾板及对实体的影响以及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930.
山区季节性溪流流量变化大,已有灌溉渠道量水设施难以在较大流量范围内均达到测流精度要求,本文以克伦普堰和排淤量水槽组合而成的堰槽组合量水设施为试验对象,通过试验探究其测流机制。根据流量在5~79 L/s范围内的概化水槽水力性能试验,分析不同流量下的水面线、弗劳德数、垂线纵向时均流速、薄水层特征长度和特征宽度的变化,建立不同流量阈值范围内的测流公式。结果表明:①随流量的增大,堰槽组合设施流动形态从槽内流变为堰流,流量阈值对应的阈值相对水深为0.885,拟合得到组合设施槽内流和堰流的测流公式,与实测流量对比,相对误差小于3%。②组合设施槽内流和堰流水力特性不同,槽内流时槽内各测点纵向时均流速、薄水层的特征长度和特征宽度以及综合流量系数均随着流量增大而增大;堰流时,排淤量水槽槽内前段各测点纵向时均流速随着流量增大而减小,后段各测点纵向时均流速随着流量增大而增大,槽内收缩扭面段中部附近断面平均流速大小一致。③堰槽组合流量系数随着流量增大而减小。④堰槽设施下游薄水层的特征长度和特征宽度随着流量增大有下降趋势,最大值均出现在流量阈值情况下。本研究有效解决了流量变幅较大的明渠测流设施匮乏问题,可为山区季节性溪流测流设施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