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68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80篇
地球物理   115篇
地质学   179篇
海洋学   2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4 毫秒
101.
大盈江断裂西南段晚第四纪活动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根据断裂地质、地貌特征和卫星影象资料,阐述了大盈江西南段晚第四纪的活动特征和运动方式.结果表明:大盈江西南段主要表现为左旋走滑运动,为晚更新世活动断裂,沿断裂历史上发生过6级左右地震.  相似文献   
102.
应用有限元分析方法 ,分析计算了具有立交成因的原地重复地震的孕育机理 ,得出如下结论 :在第一个地震临震前 ,与发震断层平行立接的深部断层对发震断层有底劈作用 ,发震后深部断层会继续破裂传播 ,导致浅层的横向断层扭曲 ,从而使横向断层闭锁而孕育地震。  相似文献   
103.
风沙对黄河内蒙古河段河道泥沙淤积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5,他引:27  
通过对黄河内蒙古河段河道淤积泥沙打钻采样,以及黄河沿岸及支流产沙地层采样分析对比,暴雨、洪水等分析追踪河道淤积泥沙源地表明,黄河内蒙古河段河道泥沙淤积主要来源于乌兰布和沙漠及十大孔兑(沟谷)的库布齐沙漠和丘陵沟壑梁地。通过输沙平衡法计算该河段河道泥沙淤积量得知,1954-2000年该河段淤积泥沙总量约20.11亿t,其中大于0.1mm的粗沙为15.57亿t,占总量的77.424%;小于0.1mm的泥沙约4.54亿t,占总量的22.57%。风成沙入黄淤积量是:乌兰布和沙漠6.0552亿t;库布齐沙漠5.8499亿t;二者约占大于0.1mm粗泥沙总量的76.46%。  相似文献   
104.
新亚欧大陆桥新疆段水害时空分维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区域自然灾害发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运用分形、混沌理论,对新亚欧大陆桥新疆段近38年的洪水灾害资料进行了时空分维特研究。结果表明:陆桥新疆段洪水灾害不仅在时间序列上具有自相似性,其容量维Df在0.0497~0.0687间,而且在空间序列上也具有自似性,存在明显分维结构,其信息D1在0.0537~0.0797之间。洪水灾严重区段的信息分维值较低,并且信息分维与洪水灾害发生频率呈反相关。这一特征将  相似文献   
105.
兰州市取暖期可吸入颗粒物中单颗粒矿物组成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兰州市2005年冬季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中单颗粒的矿物组成,用能谱扫描电镜识别和统计了兰州市区(东方红广场)和郊区(榆中县)两个采样点的单矿物颗粒。结果在市区样品中识别出方解石、伊/蒙混层、石英、斜长石、伊利石、石膏、绿泥石、高岭石、浊沸石和钾长石等21种矿物,前7种占统计总量的75%以上;郊区样品中识别出20种矿物,以方解石、石英、伊利石、绿泥石、斜长石和伊/蒙混层为主(占70%以上),与市区相比缺少钾石膏、金红石和水铝酸钙而增加了硫酸镁和磷灰石。总体来看,大气PM10中的矿物颗粒可分为粘土类、长石类、碳酸盐类、硫酸盐类、氧化物类和其他六类,以粘土类和碳酸盐类矿物为主(约占60%);冬季市区颗粒物表面的“硫化”现象较郊区严重;这些矿物颗粒主要来自地表土,人为排放和大气中二次化学反应生成的矿物的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106.
全志刚 《探矿工程》2008,35(1):12-14
针对新疆白干湖钨锡矿区自然环境恶劣,地质条件复杂,传统岩心钻探方法效率低、成本高、施工周期长等情况,使用贯通式潜孔锤反循环连续取心钻进技术,收到了良好的钻探效果.  相似文献   
107.
姚安6.5级地震中房屋震害差异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牟定、大姚、南华三县人民银行办公楼为相同的、同期竣工的2~5层钢筋砼框架结构建筑,原设计梁截面配筋满足设计荷载要求。在2000年1月15日姚安6.5级地震中同处在等烈度线Ⅵ度区内,受到的破坏却有显差异,破坏程度并不随震中距增大而渐轻,反之有随震中距增大破坏还更重的情况。指出,主要原因在于场地条件不同,其依据是:在相同地震动力作用下,三个场地的地震反应不同,地表加速度峰值愈大破坏愈重。  相似文献   
108.
陈甘全 《气象》1992,18(2):55-55
在中短期天气预报中,大气长波调整转换时,往往易产生强烈的天气。在这一现象的启示下,我们用气候资料,分析了本站1960—1990年9月降水量的周期变化。发现该月雨量具有10年稳定、5年调整的周期变  相似文献   
109.
在三轴压缩下大理岩循环加载实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围压10、50、100和200MPa,应变率5×10-5/s和室温条件下,采用山东掖县大理岩岩样,在800t高温高压伺服三轴流变仪上进行了连续加载和循环加载实验.对岩样的残余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变化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出:在低围压下(<100MPa),残余强度与超过极限强度后的循环加载次数有关;超过极限强度后加载弹性模量随着非弹性应变的增加而减小,并趋于一个极限值.在高围压下(≥100MPa),残余强度几乎与超过极限强度后的循环加载次数无关;超过极限强度或者产生应变强化后加载弹性模量几乎不随非弹性应变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