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8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66篇
测绘学   89篇
大气科学   82篇
地球物理   56篇
地质学   203篇
海洋学   4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66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杨杰  赵伶俐  史磊  郎丰铠  李平湘 《测绘学报》2012,41(4):577-583,590
基于Freeman_Durden分解的全极化SAR影像分类方法能够较好地保持地物极化散射特性,但在分类的过程中,不能改变初始散射机制,导致分解结果对分类精度影响很大。在Freeman_Durden分解中,排列方向相对雷达飞行方向不平行的建筑物(简称为倾斜建筑物)常被分为体散射类型,使得该类建筑物往往被误分为植被。通过分析建筑物在SAR影像中的后向散射特性,利用建筑物具有较高相干性的特点,引入最优极化相干系数,在目标分解的基础上通过阈值分割将两者区分开来,进而提高反射非对称性人工目标的分类效果。通过使用E-SAR系统在德国DLR附近Oberp-faffenhofen地区获取的L波段PolInSAR影像和国内X-SAR系统在海南陵水地区获取的X波段PolInSAR影像进行试验,证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将与雷达飞行方向不平行的建筑物与森林区分开。  相似文献   
72.
2004年与2008年的南海夏季风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及NOAA的OLR资料对2004、2008年季风爆发前后的环流形势、降水分布、对流场、温湿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季风爆发(5月4日)比2004年(5月19日)偏早,爆发前,2008年索马里越赤道气流比2004年弱,2008年副热带降水始终未能似2004年那样抵达华南地区,2008年最强对流位置比2004年偏南;季风爆发前第5候至爆发前,2008年中南半岛25日累积降水量约为2004年的61%,使得陆面过程存在差别,进而导致南海夏季风活跃程度不同;季风爆发后,2008年(2004年)南海地区的温暖潮湿状态一直维持到10月底(9月中旬),2008年南海夏季风的维持时间比2004年长。  相似文献   
73.
利用逐月降水数据和NCEP/NCAR再分析数据,分析了洞庭湖流域春、夏、秋季57年来旱涝异常的年际变化以及典型旱涝异常年份的全球海温分布形势,并利用降尺度和趋势分析方法探究气象因子对ENSO和关键区海温的响应,以加强对流域旱涝前期影响因素的认识。结果表明:1)流域在春、秋季旱涝变化趋势不明显,在夏季较明显地变湿。2)前期冬、夏季ENSO事件分别对流域春、秋季旱涝产生显著影响,而与夏季呈不显著的统计特征。3)在消除前期ENSO信号后,阿留申群岛附近海域(S3)、澳大利亚东部海域(S4)海温和印度洋偶极子(Indian Ocean Dipole, IOD)现象仍分别为春、夏、秋季与流域旱涝有密切联系的海温因素。4)S3区SST对流域春季旱涝的影响通过西风带环流实现,S4区SST偏高似乎是东亚夏季风强度偏弱的表现,成熟的IOD现象为流域秋季旱涝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74.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主要是由鼠类携带传播汉坦病毒而引起的一类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陕西省是我国HFRS疫情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发病率居全国前列,研究其疫情时空分异和影响要素对指导当地疫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2005—2017年县区尺度HFRS发病率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热点分析等方法分析陕西省疫情时空分异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探究影响疫情的主要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要素。结果表明:2005—2017年陕西省HFRS发病率明显高于全国水平,同时呈现明显的时间波动和空间聚集,平原面积占比、建设用地面积占比、人口密度等因素可以解释约20%的HFRS疫情空间分异;关中平原聚集了陕西省90%以上的高发病县区,其疫情亦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性,主要受降水量、 NDVI、土地利用类型等因素的影响。由此可知,高发病县区聚集、且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明显不同的关中平原是陕西省HFRS疫情流行的关键地区。因此,建议陕西省HFRS疫情防控应当重点关注降水量、植被状况以及土地利用类型,特别是在土地城镇化水平较高、人口密度较大的关中平原进行有效的防控干预。  相似文献   
75.
1998年清江流域主汛期4次致洪暴雨天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物理量诊断方法分析了1998年主汛期清江流域4次致洪暴雨成因。结果表明,4次致洪暴雨均为500hPa青藏高原低槽沿副高西北外围东移过程与中低层低涡切变线配合所造成;而各次暴雨前,该流域中尺度辐合系统及物理量场基本一致,这对暴雨发生起了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76.
蓝田灞河谷地,其特殊的自然地质环境,使滑坡分布发育具有规律性,并已对该区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危害,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该区斜坡稳定性进行评判。根据模糊综合评判结果,该区斜坡地带为不稳定区和极不稳定区。  相似文献   
77.
目前我国多条客运专线无砟轨道正进行到轨道的铺设阶段,涉及到测量方面的问题是采用后方交会测设PCP控制点的坐标,在进行测站平差之前首先要获得测站以及PCP控制点的近似坐标,本文给出求解近似坐标的算法和程序编制方法。  相似文献   
78.
为进一步分析智能手机的GNSS数据质量和定位精度,为后续科学研究提供参考,本文选取华为双频手机P30 Pro、单频手机nova5 Pro以及华测测量型接收机CHC P5在不同场景中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两部智能手机的可见卫星数与P5相当,但稳定性和连续性较差;智能手机的平均信噪比处于35 dBHz以上,比P5低约5—15 dBHz;多路径效应是影响智能手机数据质量和定位精度的主要因素;空旷环境中的伪距单点定位精度和动态定位性能优于遮挡环境,双频手机的定位精度优于单频手机。  相似文献   
79.
针对煤炭资源的长期无节制开采,造成矿区地表沉降、塌陷、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本文基于小基线集(SBAS-InSAR)技术,使用Sentinel-1雷达数据,对鹤岗矿区进行形变监测,分析2017年3月26日至2021年12月18日期间地表形变和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鹤岗矿区地表形变严重,形变量在监测期内逐渐增大,最大累计形变量达到-585 mm。空间分布上,相较于2013—2016年,振兴矿、新岭矿地表形变有减缓趋势,峻德矿有向南扩展趋势。  相似文献   
80.
北斗基准站网运维质量直接影响服务体验,尤其省市级大型基准站网运维压力更加巨大。本文通过对北斗基准站GNSS设备和不间断电源设备的分析,采用实时主动抓取状态信息的方式,实现异常信息自动发现并基于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报警提醒。测试表明,基于运维需求的GNSS设备异常自动报警是可行的,可以解决故障发现不及时的问题并有效降低重复性人工劳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