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44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44篇
地球物理   127篇
地质学   97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31.
非固结储水系统形变的体积互换机理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不同假定条件下质量守恒方程的物理意义分析入手,提出了反映非固结储水系统形变量与地下水补排水量关系的体积互换机理的理论,为抽注地下流体导致的地形变量的计算及允许开采量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阐明了储水层形变的水动力学原因在于渗流的非稳定过程。从环境地质及水文地质角度探讨了由于体积互换机理导致的非固结储水层的形变模型与水流模型耦合的必然性以及重新定义非固结储水层随时间变化的导储水参数的必要性。研究成果加深了对地层形变尤其是人类抽注地下流体导致的地层形变灾害(如地裂缝、地面沉降、井管折损等地质灾害)产生机理的理解,为进一步完善地层形变与渗流理论指出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2.
基于2013~2017年重庆北碚区缙云山、蔡家和天生3个环境监测站点日值数据,结合地闪观测数据和相关气象要素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气象条件与O3浓度的关系,并基于HYSPLIT模型研究了闪电日O3传输路径和潜在源区。结果表明:(1)北碚O3浓度峰值大多出现在7月,低值大多出现在12月,其浓度分布从高到低依次为缙云山、蔡家、天生。(2)对比闪电日与非闪电日大气污染浓度,闪电日NO2、CO平均浓度低于非闪电日,O3则相反,闪电日缙云山O3浓度超标率明显低于蔡家和天生。(3)NO2浓度与地闪频次呈负相关,且天生和蔡家NO2浓度波动大于缙云山,O3浓度与地闪频次呈正相关。(4)夏季闪电日O3气团传输路径主要来自南方。(5)地闪活动发生时O3浓度高于非闪电日,其主要原因是夏季地闪频次较高,电解反应频繁,同时重庆夏季光照时间较长,光化学反应充分,两种反应的叠加效果大于降水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133.
为提高行人航迹推算(PDR)的定位精度,首先利用K最近邻法(KNN)对智能手机采集的6种行人运动模式数据进行识别,再与基于支持向量机(SVM)和高斯朴素贝叶斯(GNB)的运动模式识别方法进行对比,最后在实际环境下进行运动模式辅助的PDR实验。结果表明,KNN方法不仅比SVM和GNB方法易于实现,而且具有更高的识别正确率。在识别行人运动模式的前提下,PDR的室内定位效果比传统PDR方法定位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4.
聊城盆地主要受聊(城)—(兰)考断裂、齐(河)—广(饶)断裂、牛角店断裂(刘集断裂)和汶泗断裂(颜村铺断裂)的控制,盆地赋煤构造的大小、范围及形态,决定了聊城煤田的规模、含煤建造、煤层时空分布及其勘查开发前景。聊城煤田为全掩盖式华北型含煤岩系,为华北型煤矿的重要组成部分,聚煤期为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石类型以碎屑岩为主,其次为碳酸盐岩、可燃有机岩(煤)。粗碎屑含量由南向北、自西向东逐渐增加,石灰岩南厚北薄,煤层层位北低南高,成煤期北早南晚,且呈现东西成带、南北分异之现象。  相似文献   
135.
通过建立和求解一个地区饮水水溶液模型可获得标准致病水与非致病水的各种化学组份活度。使用以所有水溶组份活度为变量的多元逐步判别分析,确定出临界致病因子,能有效地进行水质判别。通过对某氟中毒地区饮水实例研究表明,临界致病因子分析法是成功的,并经对水中总氟浓度按照临界致病因子的分解,发现总氟浓度在一定区间内无法用来判别水质。这一区间的存在说明,为什么制定适宜的饮水总氟浓度标准是困难的。  相似文献   
136.
137.
对两处第四系覆盖层较薄场地(一般小于50m)进行共深度点勘探和地震映像勘探。结果表明在第四系覆盖层较薄地区地震映像勘探效果优于共深度点勘探。  相似文献   
138.
反应分析法是一种基于动三轴试验,并考虑场地地震危险性一种综合性饱和土体液化评价方法。本文对固原石碑塬黄土进行了动三轴液化试验,利用反应分析法对该场地饱和黄土液化势进行评价,并和海原地震中固原石碑塬黄土的实际液化情况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反应分析法对饱和黄土进行液化势评价的结果与实际震害相符,可在黄土地区建设工程场地地震液化势评价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9.
通过重新编制活动断层定量参数数据库,利用中国大陆活动断裂定量资料评估了中国大陆活动断裂(段)的大震复发间隔,给出了青藏、新疆、华北3个构造区的大震复发间隔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活动断裂M7.5级以上大震复发间隔远小于华北和新疆。青藏高原从几100a到2000a,而华北和新疆则从2000a到5000a。大震复发间隔与断层滑动速率成反比,边界断裂的大震复发间隔通常比块体内部断裂短,比例关系大体为1:1.5—2.0。大震复发间隔与断裂性质相关,走滑断层的复发间隔小于逆走滑断层,逆走滑断层小于逆断层,比例关系大体为1:1.5—2.5。现有的定量数据汇编成果和大震复发间隔估计以及统计结果,既可作为地震危险性分析的重要参数,又可作为构造类比研究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40.
采用高分辨率浅层地震勘探技术对夏垫断裂夏垫段进行了探测,获得高质量、高分辨率的地震勘探剖面图。划分出9条断裂构造,通过地震时-深转换剖面对比钻孔地层资料确定出断裂的上断点埋深,从而确定了断裂的活动时代。探测结果表明:夏垫断裂是由四条断裂组成,其中的主断裂至今仍在活动;在断裂的上盘还探测到三条活动时代较新的断裂构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