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76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豫西南栾川地区近年铅锌矿勘查取得显著进展,显示出良好的资源前景。赤土店铅锌矿床是新发现的铅锌矿之一,从控矿要素和矿体产状看,有两种矿化类型,即北西西向断裂构造控制的脉状铅锌矿,和石宝沟岩体外围矽卡岩带中的铅锌矿,并以前者为主。在空间上围绕斑岩体往外,构成近斑岩体发育矽卡岩型钼矿化,远斑岩体接触带的围岩矽卡岩中发育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在斑岩体外围的断裂带中发育脉型铅锌银矿床的空间分布或分带规律。流体包裹体研究显示,成矿阶段温度较高(290~340℃),流体含大量CO2,并发生过流体不混溶分离。S同位素组成(0.20‰~8.30‰,平均3.93‰)显示,硫有深部岩浆(区内斑岩硫集中在2‰~4‰)和地层(分别集中在-13‰~-8‰和6‰~11‰两个区间)两种来源。被矿相学研究证实共生的方铅矿-闪锌矿矿物对计算出平衡温度为388.29℃,亦显示高温特征。Pb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17.005~l7.953,207Pb/204Pb=15.414~15.587,208Pb/204Pb=37.948~39.03)反映,脉状铅锌矿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自斑岩,部分来自地层。综合分析认为,赤土店矿床为与燕山期斑岩有关的铅锌矿,其脉状矿体为岩浆热液充填-交代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92.
以北京某医院深基坑支护工程为背景,结合现场桩锚支护体系预应力锚杆的实测数据,综合分析不同自由段下锚杆预应力值随时间变化规律。认为相同条件下自由段越长,锚杆预应力值损失率越小。  相似文献   
93.
关于太阳活动周期——相对数曲线的一种数学表达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1750到1960年的太阳黑子相对数月平滑平均值探求了它的周期,根据所得的两个周期求出相对数曲线的近似表达式,并结合文献[1]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94.
“玻璃油田”建设与油气勘探开发信息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玻璃油田"与"数字油田"的关系,针对油田勘探开发及其信息化方法和技术的特殊性,详细阐述了"玻璃油田"建设的思路和若干关键技术问题:深部探测技术、三维地震数据智能解释技术、四维"数字油藏"表征与分析技术、四维数字油气成藏模拟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等;最后指出了"玻璃油田"建设将为油田勘探开发信息化带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5.
东秦岭二郎坪群热水沉积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东秦岭二郎坪群中广泛发育一套与铜铅锌成矿作用关系密切的硅质岩。区内硅质岩总体属于低硅质硅质岩,SiO2与Al2O3呈负相关,Fe2O3/FeO比值一般小于1,与热水沉积硅质岩的特征一致;南阳盆地以西的硅质岩MnO/TiO2比值小于0.5、Al/(Al Fe)比值接近北太平洋比值,而盆地以东的硅质岩MnO/TiO2比值大于0.5、Al/(Al Fe)比值与日本中部大陆边缘的三叠纪层纹状硅质岩比值类似;硅质岩稀土元素总量较低,重稀土元素有富集的趋势,Ce亏损较明显,Eu显示正异常,表明本区硅质岩主要是热水沉积作用的产物;硅质岩的V、Ni、Cu等微量元素含量具有洋中脊(或远洋盆地)和大陆边缘硅质岩的双重特征。  相似文献   
96.
本文利用扫描电镜对黄土湿陷变形机理及古风化花岗岩成生环境机理进行了研究, 分析了扫描电镜在工程岩土的变形与强度问题机理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7.
本文以基本层序、标志层在赣西北古生界以及三叠纪地层应用为例,阐述了这两种方法各自功能以及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作用。论述了这两种方法在1∶50000区调中的作用以及重要性,强调了在加强层序地层学研究同时,应注意与一些具高分辨率的地层学方法结合起来,这是把区调层序地层学工作做得更好的保证  相似文献   
98.
本文对由实验测得的具有平均单轴抗压强度205.11MPa的黄河公伯峡坝址第三系上新统红色砾砂岩岩样施加循环荷载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这些岩石样品的疲劳应力相当于岩石平均单轴抗压强度的77%,而其应变强化百分数则相当于岩石平均单轴抗压强度的16.23%。  相似文献   
99.
(一)近二十年来应用区域地球物理资料研究全球和深部构造的工作有了很大发展。区域地球物理成果对发展新全球构造的贡献是脍炙人口的。古地磁的研究及东太平洋条带状磁异常的发现,使六十年前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说”戏剧性地复活,并发展成为盛极一时的“板块构造”学说。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